央行悄悄加息,透露出什么信号?

央行悄悄加息,透露出什么信号?
2017年02月20日 08:50 中外管理

文|马光远

论是“稳汇率”还是“抑泡沫”,都无法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

春节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央行就悄然掀起了金融市场的波澜:全面上调了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和SLF利率,可谓是“一次不叫加息的加息”。确实,这个调整能够起到加息的作用,关键是央行为什么采取这种“悄悄进村”的方式加息呢?

━━━━━货币政策早已转向

我将央行的举动界定为“悄悄”加息,是不同意一些业界人士将此视为“货币政策全面转向”和“流动性全面收紧”的信号。如果说中国货币政策的转向,其实早在去年就已经出现。

2016年,中国经济取得的成绩远超预期,中国经济的风险已经从稳增长转向“抑泡沫”和“防风险”。2016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着墨甚多,“稳健”加上“中性”的字眼,已经是明明白白告诉你货币相对2016年要收紧,而“调节好货币闸门”这种之前的提法重出江湖更是不同寻常。最后特别强调汇率和资产价格泡沫,便是昭告货币政策转折点的确已经到来。

货币政策就像打止痛药,能暂时止痛,但要真正解决,必须动手术。现在重要的问题是,在手术无法完成的情况下,长期打止痛药的结果就是一方面形成对药物的成瘾性依赖,另一方面导致资产价格的泡沫,形成市场绑架政策的局面。

━━━━━打压房地产也得有本钱

2017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国际国内的各种风险不容小觑,很有可能真正成为传说中最困难的一年。过去多年,中国货币政策的最大问题就是“求全责备”,什么都想要,又不想承担负面的结果,导致货币政策犹豫摇摆。在开年之际,央行既要传导去年年底既定的货币政策的基调,又不敢、且没有必要大张旗鼓。无论是稳定汇率,还是抑制资产价格泡沫,都无法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

不过,基于多年来货币政策开年抢跑流量的惯性,在春节过后通过“悄悄加息”的方式,传导信号,避免货币政策再次走偏,同时又不惊扰市场,是央行能够采取的最好方式。

“悄悄加息”意图很清楚,既没有明确针对通胀,也没有意味着中国经济的探底成功,更没有在开年杀气腾腾对准房地产泡沫。因为这三种情况需要加息的理由至少目前并不充分。所以,央行这次放的并非打击对象很明确的真枪实弹,而不过是一记信号弹,提醒市场不要忘记了今年货币政策的基调,仅此而已。

如此看来,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就比较清晰了。春节期间,各地楼市遇冷是预料之中的,但这和央行加息没有太大关系,而是房地产市场自身经历2016年疯狂上涨之后的自然调整。

但我也一直强调,不要误读2017年的房地产政策,严控只是针对投资投机,在不确定性加大的情况下,我们没有任何本钱主动打压房地产。但因为2016年的透支,去年的一些热点城市出现量价齐跌的情况仍然是大概率,想出手卖房者,至少应该等到6月份,对房地产市场的基本面进行全面评估之后再根据走势决定。

特约编辑:马小琳

来源:中外管理杂志(微信ID:zwgl1991)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