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美的、格力电器净利基本持平,2016呢?

2015美的、格力电器净利基本持平,2016呢?
2017年04月01日 09:57 中外管理

文/刘步尘 

2015年,美的集团与格力电器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27亿和125.32亿,可谓旗鼓相当;刚刚发布的2016年美的集团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实现归母净利润147亿元。格力电器2016年财报将于4月下旬发布。投资者比较关心的是:2016年,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的母净利润,还能旗鼓相当吗? 

果然不出所料,美的集团(SZ000333)再次率先发布年度报告。

3月30日晚,美的集团发布2016年财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1598亿,同比增长15%;净利润159亿,同比增长16%;归母净利润147亿,同比增长16%;每股收益2.29元。

这一业绩和我此前的预测十分接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检索一下我此前的言论或文章。

美的集团财报的发布,亦未引发资本市场做出明显反应。

在中国,美的与格力可能是投资者关注度最高的两家家电企业——最具悬念,也最值得期待。

当然并非所有指标都具有悬念,比如,美的集团营收大幅领先格力电器(SZ000651)已无悬念,只有“大幅领先”多少的问题。目前,不少投资者已具备美的集团营收超越格力电器500亿元的心理预期。

市值方面也没太大悬念,虽然自3月下旬以来格力电器股价持续上攻,但要想赶上美的集团也很难。在整个2016年,美的集团总市值基本保持领先格力电器350亿元的优势。

前不久有机构预测,2017年美的集团总市值将领先格力电器1000亿元,我的预测略微保守,认为领先700—800亿元是大概率事件。

让我们分析一下格力电器的现状与未来

近阶段格力电器股价上涨很快,我认为这是机构投资者对格力电器2016年业绩预期的折射。

目前,这部分上涨动能已接近释放完毕,估计随后格力电器股价将稳定在一个总市值区间内,这个总市值区间可能在1850亿元上下。

为什么?因为止于目前,董明珠仍未让投资者看到2017年的格力电器特别值得期待。

先说格力空调。如果市场大环境不发生大的变化,2017年即使有所增长增幅也不会太大。事实上,格力空调近年来的增长,主要不是来自市场大盘,而是来自“切蛋糕”。

格力电器除了空调之外,亮点不是很多,不像美的集团,除了空调其他产业表现亦群星璀璨。

大松小家电就不用说了,再怎么努力一年也就20来亿的营收。

晶弘冰箱不在格力电器上市公司体系内,没必要说。真说也没太大价值,一直突不破三类品牌的处境,年销量国内外加在一起150万台上下,且多数靠格力空调强制连带销售。

机器人、智能装备及模具产业,可能是格力电器未来最值得期待的。但目前体量仍然比较小,对此,董明珠也不得不承认,短期内对格力电器贡献不会太大。

再就是光伏空调,这一块是格力电器和它的竞争对手差异化的布局。前几年,董明珠没少在这块用心,大家都还记得董明珠和王健林在CCTV做的那个广告。这一块一年给格力电器带来的营收不超过5亿元。

如今,格力已悄悄进入洗衣机领域,据说今年还将推出格力品牌的冰箱,对此,我本人基本不抱什么希望,冰箱、洗衣机加在一起年能销售50万台就是烧高香了。

格力会不会推出电视?不完全排除这一可能。事实上,早在2014年即传出格力要做电视的信息,董明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有过类似暗示。不过,目前还没看到产品。

至于格力手机,我甚至不知道它的主体到底是董明珠本人还是格力电器。至于这一块的表现嘛,已经不用我说什么了,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何况董明珠已经说得够多了。

最后说说新能源汽车。本来应该在新能源汽车前面加上“格力”两个字,但这一块确实跟格力电器没有一毛钱关系(虽然和格力电器掌门人董明珠不啻一毛钱关系)。董明珠是珠海银隆占股10%的主要股东,董明珠所有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言论实际上都出于个人目的,和格力无关。珠海银隆新能源汽车做得再好,格力电器也没有一分钱的直接受益。事实上,珠海银隆是个什么样的企业以及能否做好新能源汽车业务,都是大大的问号。

这么分析下来,你会发现,在格力电器,除了空调之外,最值得期待的就是机器人、智能装备、模具及光伏空调,但短期又不可能给格力电器营收做出大的贡献。如果2017年格力电器不大举进入新的产业领域,营收想实现较大增长可能性不大。

如果营收仍然不能实现大的增长,将对董明珠谋求2018年连任董事长产生一定影响,更会让董明珠三年前许下的“格力电器2018年实现营收2000亿元”目标落空。

在此多说一句,我认为2018年董明珠连任格力电器董事长可能性很大,毕竟除董之外别无可选之人,至于珠海市国资委任命的格力集团董事长周乐伟,如果一直闲置不用,不能用实际业绩证明自己有能力统御格力电器,则替代董明珠无望。

这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说过,“不排除2017年格力电器有投资大动作的可能”,我的逻辑是,若不进入新的产业领域,董明珠信誓旦旦承诺的“2018年格力电器实现2000亿元营收”将彻底落空。

事实上,即使从现在开始格力电器大规模投资进入新的产业领域,2018年实现2000亿元营收的目标也很渺茫,毕竟,目前的现实距离2000亿元差距太大了。

说了这么多,我仍然要说,放在整个中国股市里看,格力电器仍然是值得持有的股票之一。

2016年格力电器净利润可能在140亿元上下

自今年3月中旬至今,美的集团总市值被格力电器拉近不少。3月31日,二者市值差已缩小至246亿。

格力电器近期良好的股价表现,一般认为是其2016年财报表现超出预期的征兆。

这里面,不排除机构已经获取某些信息的可能。

相反,美的集团股价在其2016年财报发布前后表现平稳,既无大起也无大落。

2015年,美的集团与格力电器归母净利润基本持平,现在投资者关心的是:这种状况还会在2016年出现吗?

最后的答案要等到4月下旬才能知晓。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2016年格力电器的业绩作出分析和预测。

2016年前三季度,格力电器实现营收824.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是112.3亿元。净利润率是13.6%。

而同期美的集团净利润率是11.8%,华为2016年净利润率是7.1%(其净利润371亿元,营收5216亿元)。

13.6%会成为2016年格力电器全年的净利润率吗?我估计其全年净利润率会低于13.6%。

前不久,董明珠在出席一个活动时称,“2016年是格力电器净利润率最高的一年”。而2015年格力电器净利润率是12.8%,那么我们姑且假设2016年格力电器的净利润率是13.6%。

这意味着,如果格力电器也想做到美的集团147亿的归母净利润,其2016年营收要做到1080亿元。

1080亿元是什么概念呢?仅比2015年格力电器977.45亿元的营收多出102亿元。应该说,不算多。

但是我们发现,格力电器2016第一季、上半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增幅分别是0.56%、—1.85%、1.11%,要想实现全年1080亿元的营收,其第四季度单季营收必须做到255亿元(而2015年第四季度格力电器营收是153亿元),这意味着格力电器第四季度单季增幅必须达到67%。这个难度就大了。

要实现如此巨大的营收增幅,只有一种可能:即2016年第四季度向经销商大规模压货,然后形成巨大库存。依据格力方面释放的信息,其库存状况正常,未出现大规模压货情况。

上述分析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格力电器2016年归母净利润与美的集团持平的可能性不大。

那么,2016年格力电器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有可能是多少呢?

我的预测是:全年营收增幅约5%,即营收1050亿元上下,净利润在140亿元上下,这是我的预测。

换言之,2016年美的集团净利可能领先格力电器20亿元上下。

即使如此,我仍然将2016年视为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业绩的“胶着年”,因为美的集团的利润优势并不十分明显。但我同时认为,这很可能是二者呈胶着状态的最后一年。

2017年,随着库卡和东芝白电业务并表,加之美的集团自身增长,其营收有望一下子冲到1950亿元—2000亿元的高度。假如2017年格力电器不实施大规模并购,其营收规模将被美的集团甩下800亿元,净利润差距将进一步扩大至40亿元。这个差距就比较明显了。

目前,美的集团多个产业板块均建立了均衡的产业领先优势,不像格力电器那样几个产业板块参差不齐,美的集团相对偏弱的反而是空调板块。如何进一步提升空调板块竞争力,缩小与格力之间的差距,是摆在美的管理层面前一道最现实又迫切的课题。2016年,美的空调板块管理层已经调整到位,预计接下来产品和市场策略方面也会发生改变,效果将在2—3年内体现出来。一旦弥补了空调板块的短板,美的集团的营收与净利将登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为家电行业资深观察人士)

来源:中外管理新媒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