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灾”面前,每家公司都应学学这所学校

在“天灾”面前,每家公司都应学学这所学校
2017年08月10日 09:09 中外管理

文 | 中外管理新媒体特约撰稿人 李长茂

微信时代似乎还没有遇到过大地震,九寨沟地震后,一时信息喷涌,而新疆再地震,又给国人添上另外一道创伤。

面对“天灾”,我们或无法左右,但是我们一定程度上可以左右灾难给我们造成的损失!

1

应急能力——决定损失和伤亡大小

与汶川大地震中,与伤亡最为惨烈的北川县毗邻的安县桑枣中学却做到“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

这得益于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校长”的叶志平4年坚持组织学生紧急疏散演习等系列安全措施。

杜拉克先生提到,美国报纸曾刊登一篇采访越南战场上一位青年步兵上尉的对话最能说明这一点。记者问:“在战场混乱的情况下,你如何指挥你的下属?”青年步兵上尉回答说:“在那里,我是唯一的负责人。当我的下属在丛林中遭遇敌人却不知道该怎么行动时,我也因为距离太远无法告诉他们。我的任务,只是训练他们知道在这种情形下应该如何行动。至于实际上该怎么做,应由他们根据情况加以判断。责任虽然在我,但行动的决策却由战场上的每个人自己决定。

同样,一位管理名人曾经说过,80%以上的知识是教室以外学到的。而应急培训演练从某个角度讲,就是成本很低但成效很高的“教室以外”的学习环境。

2

应急演练倒逼员工素质提高

在汶川大地震当中,由于安县桑枣中学平时的多次演习,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

在一般组织当中,很多成员习惯于“走捷径”,不想遵循规章制度,从而导致“执行难”。很多组织对员工的培训也非常重视,但往往培训效果不佳。毕竟,让员工的不良习惯发生变化,面临“江山易改习性难移”的难题。但是,应急演练同一般停留在教室里听课和填写考题答案不同,应急演练更接近于军队的训练。一个人试图“违反规定、走捷径”,整个组织行动扭曲的现在马上展现出来。这种氛围的压力下,很多成员为了“面子”、为了“从众”,开始改正自己不良习惯。

我们往往把军队比喻成“大熔炉”,从根本上讲,就是军队在改变人不良习惯方面,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事实证明,军队这个“大熔炉”不仅仅能培养合格军人。从数据上看,二战后,在世界500强企业里,西点培养出来的董事长有1000多名,副董事长有2000多名,总经理、董事级别的高级管理人才超过5000名。德鲁克先生和韦尔奇都认为:“在培养领导者方面既不是哈佛商学院,也不是GE,而是美国军队。”

如果说,应急演练效果在地震等事故发生后才能得到检验,这对很多人来讲就是“看不清的未来”!让日理万机的“一把手”把“看不清的未来”的事项放在自己案头的第一位,这并容易。但是通过未雨绸缪的应急演练方式,倒逼员工素质提高,能够带来“看得见的利益”,很多“一把手”就会对此趋之若鹜。

3

我们有很多历史欠账

叶志平担任桑枣中学校长后,下决心花40万元将造价才16万元的一栋“豆腐渣”实验教学楼进行了彻底的加固,消除了隐患。从这个信息我们看出,“豆腐渣”实验教学楼是“历史遗留问题”。从更大层面来讲,要想真正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安全隐患,需要调动更大量的人、财、物资源,想短时间内解决也很难。与此同理,从目前来看,我们国家在地震减灾方面,必然存在很多历史欠账。

我们甚至可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叶志平之所以以超常的眼光关注安全应急演练,就是因为有“豆腐渣”实验教学楼不断给叶志平以警醒。因为叶志平知道消除这一安全隐患,需要时间。在此前之间,一旦出现地震,师生们驯熟的应急能力是唯一能救命的手段。

也可以说,应急演练能够给历史遗留问题留下充分的缓和解决时间。对于很多由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历史遗留问题,应急演练更应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毕竟,组织必要的应急演练不但成本低,而且针对性强。同样,面对各式各样的可能“天灾”,面对无法避免的经济环境“天气突变”,你的公司做好应对准备了吗?

延伸阅读:

不是没有见过出事的学校,有的学校墙没弄结实倒塌砸到学生,有的学校组织不好,造成学生踩踏事故。

他不能让这样的危险降临在自己学生的身上。于是,他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会事先告知学生,本周有演习,但娃娃们具体不知道是哪一天。等到特定的一天,课间操或者学生休息时,学校会突然用高音喇叭喊:全校紧急疏散!

每个班的疏散路线都是固定的,学校早已规划好。两个班疏散时合用一个楼梯,每班必须排成单行。每个班级疏散到操场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每次各班级都站在自己的地方,不会错。

教室里面一般是9列8行,前4行从前门撤离,后4行从后门撤离,每列走哪条通道,娃娃们早已被事先教育好。孩子们事先还被告知的有,在2、3教室里的学生要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在4、5的学生要跑得慢些,否则会在楼道中造成人流积压。

学校紧急疏散时,他让人记时,不比速度,只讲评各班级存在的问题。

刚搞紧急疏散时,学生当是娱乐,半大孩子除了觉得好玩外,还认为多此一举,有反对意见,但他坚持。

后来,学生老师都习惯了,每次疏散都井然有序。

他对老师的站位都有要求。老师不是上完课甩手就走,而是在适当的时候要站在适当的位置,他认为适当的时候是:下课后、课间操、午饭晚饭,放晚自习和紧急疏散时——都是教学楼中人流量最大的时候;他认为适当的位置是:各层的楼梯拐弯处。

老师之所以被要求站在那里的原因是,拐弯处最容易摔,孩子如果在这里摔了,老师毕竟是成人,力气大些,可以一把把孩子从人流中抓住提起来,不至于让别人踩到娃娃。

每周二都是学校规定的安全教育时间,让老师专门讲交通安全和饮食卫生等。他管得严,集体开会时,他不允许学生拖着自己的椅子走,要求大家必须平端椅子——因为拖着的椅子会绊倒人,后面的学生看不到前面倒的人,还会往前涌,所有的踩踏都是这样出现的。

那天地震,他不在。学生们正是按着平时学校要求、他们也练熟了的方式疏散的。地震波一来,老师喊:所有人趴在桌子下!学生们立即趴下去。

老师们把教室的前后门都打开了,怕地震扭曲了房门。

震波一过,学生们立即冲出了教室,老师站在楼梯上,喊:“快一点,慢一点!”

老师们说,喊出的话自己事后想想,都觉得矛盾和可笑。但当时的心情,既怕学生跑得太慢,再遇到地震,又怕学生跑得太快,摔倒了——关键时候的摔倒,可不是玩的。

那天,连怀孕的老师都按照平时的学校要求行事。地震强烈得使挺着大肚子的女老师站不住,抓紧黑板跪在讲台上,但也没有先于学生逃走。唯一不合学校要求的是,几个男生护送着怀孕的老师同时下了楼。

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师生,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

学校所在的安县紧临着地震最为惨烈的北川,学校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损,90多位教师的房子都垮塌了,其中70多位老师,家里砸得什么都没有了。

他从绵阳疯了似地冲回来,冲进学校,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8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楼。他的学生,11岁到15岁的娃娃们,都挨得紧紧地站在操场上,老师们站在最外圈,四周是教学楼。

他最为担心的那栋他主持修理了多年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塌,那座楼上的教室里,地震时坐着700多名学生和他们的老师。

老师们迎着他报告:学生没事,老师们都没事。

他后来说,那时,他浑身都软了。55岁的他,哭了。

通信恢复后,老师们接到家长的电话,会扯着大声骄傲地告诉家长:我们学校,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说话时眼中噙着泪。

他的老师们收入都不高,教师平均月收入1126.78元。学校的墙上写着:“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

那时,在大震时分布四处的学生家长们的伤亡数尚在统计中,学校墙外的镇子上,也是房倒屋塌,求救声一片。但是一个镇里的农村初中,却在大震之后,把孩子们带到了家长面前,告诉家长,娃娃连汗毛也没有伤一根。

他叫叶志平,是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四川省优秀校长。

地震中的奇迹,以前听说过,但没了解很清楚。今天详细地看了之后,心里触动很大。

一个好校长等于一个好学校,可以成就一大群孩子的一生。从今天的实例来看,一个好校长成就的就不仅仅是一群孩子了,而是众多家庭的幸福。在无情的地震面前,似乎没有机会可以挽回一些损失。与那些在地震中失去学生的家庭来说,叶校长学校的家长是多么的幸运哪!

叶校长的壮举告诉我们:安全大于天,安全重于泰山;做到实处,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才是最最重要的,也是最最智慧的!

来源:中外管理新媒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