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释放积极信号 A股将稳中向好

两会释放积极信号 A股将稳中向好
2017年03月12日 21:26 杨国英观察

文\杨国英 (微信公众号:杨国英观察)

对于A股监管层来说,确保市场稳定无疑是今年工作的第一要务。这不仅是因为新一届的监管层吸取了15年股市大震荡的教训,更是当下实体经济急需资本市场提供支持的形势所需。毕竟,A股市场所承担的再融资、IPO、债转股等功能,对于实体经济降杠杆有立竿见影之效。

从监管层在“两会”期间的表态来看,基于维护市场稳定的诉求,监管层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性的A股监管和治理思路。3月7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回答记者提出的“IPO会一直保持目前的节奏”时表示,“你猜的差不多”,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当日也公开表示,证监会将配合人大法工委做好证券法的修订工作,主基调是强化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的监管,强调交易所的一线监管职责,并且将制定更为明确的退市政策,同时严管并购重组。

不过,今年“两会”上也释放出了注册制淡出的信号。注册制在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提及,《证券法》的修改也很可能绕过这一问题。从积极的一面讲,这意味着市场不必谈注册制色变,监管层的务实思维也由此可见一斑。

梳理近期监管层的表态和相关消息,不难形成一条清晰的监管和治理逻辑:注册制在淡出,但IPO会持续加速,以完善并落实退市制度、打击重组乱象为焦点的监管治理也在同步加强。此外,有消息显示,继扶贫上市之后,一些优质公司也可能享受到IPO绿色通道。资本市场要最大限度地服务好实体经济,就必须在确保市场稳定的前提下,解决好IPO堰塞湖的问题,无论是让注册制的提法淡出,还是强化监管、落实退市制度、强调投资者保护,实际上都是为这一前提服务的。

而IPO加速更有资金面的保驾护航。从股市外围来看,国内主要城市的楼市步入盘整期和外汇管制的实施,将会使股市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投资渠道。而就A股市场而言,2月17日出台的限制再融资的新政,可以有效对冲IPO吸金效应对市场的冲击,此外,IPO加速也会吸引更多的打新资金入市,自15年年末实行的新股市值配售制度取消了预缴款规定,避免了打新资金在新股申购期集中堆积、回流造成的市场扰动,可以使作为打新门票的资金沉淀在大盘中,成为市场的稳定器。

首先,再融资收紧为IPO加速释放了空间。过去几年,每年的再融资规模几乎是IPO融资规模的10倍,2016年定增市场融资1.49万亿,更是创下了史上最高记录,按照今年出台的再融资新规,2017年定增融资规模可能缩减4000亿-6000亿元——要知道,去年全年的IPO融资规模也只有1381亿。实际上,大幅度限制再融资不仅为IPO加速创造了空间,也将令一部分靠讲故事做高股价、靠再融资扮靓业绩的上市公司面临业绩兑现压力,显然,作为影响股市稳定的潜在负面因素,这种越吹越大的泡沫,越早破灭越好。

其次,IPO加速将吸引更多的打新资金入场。目前IPO发行市盈率限定在23倍以内,低于绝大部分行业的平均市盈率水平,从最近一段时间来看,打新的中签率在万分之几的水平,但中签后通常会有数倍的收益。由于发行市盈率和市场均值存在明显差距,短期内,市场对新股的热捧不会改变。而在现行的市值配售制度下,网上顶格申购某只新股需要持有的股票市值平均在10万元以上,网下打新的门槛更高,参与者一般是打新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根据最新修订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承销业务规范》,网下投资者报价时应当持有不少于1000万元市值的非限售股份,而随着新股发行节奏的加快,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门槛实际上在节节攀高,有机构预测,今年网下打新市值门槛或升至1亿元。总的来说,2017年较快的新股发行节奏,将利于资金的入市和沉淀。

总体而言,A股市场自去年以来的政策制定和监管取向,首要目的是稳定市场,避免市场的大起大落,“两会”期间释放的一系列信号,只是对这一取向的进一步强化。就IPO加速而言,受益于此的公司大量上市,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潜在的价值投资标的,使市场回归理性,从而在中长期利于A股稳中向好、走出慢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