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药价格飙涨,以前几毛钱的药品,如今难见踪影

常用药价格飙涨,以前几毛钱的药品,如今难见踪影
2017年08月10日 18:55 海峡商业

家住厦门文灶附近的市民邬阿姨,

最近去药店买药却惊讶地发现,

原先一支只要几毛钱的红霉素眼膏,

现在却要卖到4元。

“像红霉素眼膏、谷维素片这种以往很廉价的药,

今年来都涨价好几次!”

在厦门厦禾路附近的一家连锁药店的工作人员如此表示。

除了红霉素

导报记者近日走访厦门多家连锁药房发现,一些原先价格低廉的常用药,不仅价格猛涨,而且多数药品品种短缺,有些甚至断货。

有些药品价格翻倍

昨日,导报记者走访厦门文灶、火车站、滨北等地的多家连锁药店发现,目前厦门药店在售的红霉素眼膏(2g)普遍售价在4元至4.9元之间,而在去年,红霉素眼膏每支售价才2.5元至3元,涨幅高达约六成。

红霉素眼膏还不是涨得最厉害的廉价药,具有镇定作用的谷维素片,堪称涨价先锋。

“今年春节以来,谷维素片跳涨了好几次,具体几次我都有点记不清了。”在东浦社区附近一家大药房的工作人员陈小姐告诉导报记者,去年谷维素片(100片)每瓶仅卖4.5元,目前则要卖9元,整整翻了一番。

导报记者走访厦门多家连锁药店发现,谷维素片的售价在每瓶8.5元至9元,而去年底仅售4.5元左右,几乎翻了一倍。“以前几毛钱、一两元钱的药品,如今已经难见踪影。”上述陈小姐向导报记者坦言,以往的廉价药如今已不再廉价。

涨价就涨价吧

更要命的是

这些药还不好买

由于这些药都是常备药

有些还是患者要长期服用的药

所以

涨价、难买,给患者造成很大困扰

在市民邬阿姨的印象中,红霉素眼膏是一种老年人家里常备的廉价药。“我比较容易上火,以往都会买几支红霉素眼膏放在家里,每当上火眼睛感觉不舒服的时候,涂上点红霉素眼膏,很快就好了。有一阵子没买,怎么一下子涨到4元了?”邬阿姨向导报记者抱怨说,虽然每支红霉素眼膏卖4元还承受得起,但一下子涨得太猛,心里还是感觉不太好。

以往的廉价药,如今不仅价格飙涨,而且可选择的品牌也越来越少。

昨日,导报记者走访厦门鹭燕、九鼎和湖滨等多家连锁药店发现,谷维素片、红霉素眼膏、复方甘草片、庆大霉素等价格较为低廉的药品,品种并不多,市民购买可选择的空间不大。而且,在很多药店,红霉素眼膏、谷维素片往往只有一个品牌可选,相应的货品展示架区域显得比较“空旷”。

为何不好买?利润低药店不爱卖

有药店的工作人员向导报记者透露,以往这些廉价药由于价格过于低廉,药店都不太愿意卖,只是为了照顾市民的需求,备一两款供市民购买。“这些廉价药很多属于家庭常备但并不常用的药,销售量不大,而且售价太低导致利润空间有限,所以很多药店不太愿意采购太多品种而浪费有限的空间。”该工作人员坦承,廉价药因没利润而常常被医药公司的采购部门“忽略”。

制药厂家多次提价

那么,廉价药缘何频频大幅涨价呢?

有厦门医药公司采购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士向导报记者透露,此轮廉价药涨价动力来自于制药厂家,而不是药店等销售终端。

导报记者采访发现,一些生产廉价药的药企因无利可图,开始玩起了“新瓶装老酒”的涨价套路。同一种廉价药,换个包装或名称,换个批文,身价就飙升。

这一观点得到了厦门一线药品销售人员的证实。上述东浦社区附近某连锁药店的工作人员陈小姐告诉导报记者,去年底,该药店的山东某药企生产的红霉素眼膏甚至卖到断货。“今年春节后,红霉素眼膏重新上柜后,价格就开始一路猛涨。”陈小姐称,制药厂很可能是为了涨价而在春节前“断货”。

昨日,导报记者致电生产谷维素片的上海某制药企业销售部后被告知,因原材料、人工、物流等成本不断上升,导致廉价药生产成本急剧攀升,公司不得不持续涨价。“不涨价就只有等死,涨了还能勉强维持,公司并没有什么利润可言。”该销售部的刘先生如此告诉导报记者。

相关新闻:

国内儿童专用药占比不足2%

由于儿童专用药匮乏,很多患儿在服药时都被当成“缩小版成人”对待,按照“小儿酌减”的原则把成人药给孩子使用,用药靠掰、剂量靠猜。

近日发布的《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显示,因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耳聋。这一数字表明,儿童用药不当,不仅仅孩子受到伤害,也给家庭带来了诸多不幸,给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

刘华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女儿今年三岁,每次去医院给孩子看病,回家就要做“计算题”。“医生说孩子服药要减量,一般都是一片成人药分几次吃。较大的药片家长是用手掰,如果药片小,就需要用工具把药片碾碎,再估算剂量分为几份让孩子用温水服下。”刘华说,相比成人用药,儿童用药少之又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药学部主任、北京医管局总药师赵志刚介绍说,目前国内具有批准文号的药品约为18万个,儿童用药有3000多个,占比不到2%,仅涉及400多个品种。这相对于全国2.2亿儿童人数、12%的患病率来说,远远不够。适宜儿童的剂型、规格也非常缺乏,尤其是低龄儿童、新生儿用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调查显示,231种儿童常用处方药中,剂型位居前三的是注射剂、片剂和口服液,其中适宜儿童的剂型,如粉末吸入剂、栓剂、糖浆等非常少。

由于儿童新陈代谢旺盛,调节能力差,对药物的敏感性高于成人,但大量药品又缺乏儿童用法、用量,儿童专用药少,我国儿童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赵志刚说,中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是12.9%,新生儿高达24.4%,比成人高2倍和4倍。国家食药监总局近日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显示,2016年14岁(含)以下儿童报告数量占报告总量的10.6%,其中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占儿童报告总量的5.5%。 (据中新网)

海峡导报融媒体记者 钟炳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