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破产倒闭潮来袭? 5000万人恐面临失业!

新一轮破产倒闭潮来袭? 5000万人恐面临失业!
2016年11月21日 20:40 密金融

密金融官网:www.zmjinrong.com 公众号:zmjinrong_com

版权:作者 安小妹 来源金融视界 ID:szjr21

生意难做 ,最后两月是传统旺季,本以为可以赚点钱过年,谁知道原材料疯涨,各种辅料也比拼着涨价,运输成本上涨,人工工资也要涨,连微信支付宝也要收手续费了,深感压力山大……但眼看出口和内需毫无起色,品牌商为打价格战拼命挤压上游供货商,这可是拼命的节奏呀!

在这沸腾的经济环境下,有多少企业能够熬过这致命的2016呢?

能源、原材料、运费 工业制成品轮番上涨

2016年9月,负增长了长达四年半之久的PPI终于逆转,这标志着中国工业领域全面涨价正式开启。事实上,从年初开始,煤碳、铁矿石、造纸等大宗原材料就开始上涨,数月后传导到整个工业领域。

PPI四年半后首次转正

1、受去产能和其它因素影响,煤碳钢铁狂飙

2、化工原料疯涨,将影响下游行业

3、造纸业:产能集中、污染治理和纸业抱团导致价格飞涨

4、家具行业:海绵、木材和运输成本大幅拉涨

5、运费上涨,各行各业受影响

6、原材料疯涨之后,中间行业开始报复性上涨

新一轮的破产倒闭潮 未来将会有5000万人失业

在各种成本大涨,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景气的情况下,一些资金不足、订单锐减、缺乏创新、负债高企的企业将率先倒下,实体行业新一轮的破产倒闭潮已经来临。预计未来几年,制造业倒闭潮将呈现集中爆发之势,行业大洗牌不可避免。

7月25日,河北霸州一家2014年才刚刚成立的一家家具厂老板在几名供货商的围墙押送下跳车跑路!共欠下工人60多万工资和百万货款。

7月29日,成立于2006年的威业家具厂员工聚集在工厂大门外,打出横幅和各种标语,声称“威业家具厂老板跑路”。据了解,该厂已经两个月未发工资,而老板电话无法打通。

7月27日,意大利朗文国际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老板老板欠款百万跑路。据称该厂所有员工工资未结算,展会上收了客户几十万定金、货没发就跑路了。

7月30日,材料商聚集在成都南方工业园文臣沙发厂(全名“香港文臣家居有限公司”)门口希望能追回材料款,据称老板已经在7月29日跑路,该厂已经三个月工资未发工资。

在这之前的五六月份,珠三角也接连发生标卓、永信、裕健、冠升、雅来特家具行业倒闭潮。

而在电子业、鞋业、服装业、玩具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倒闭潮也是一浪高过一浪。

而这些倒闭的企业,大多属于中小企业。由于中上制造业大多没有自己的品牌,主要靠贴牌或低价优势来获得市场份额。在市场蓬勃发展的上升时间,这种模式尚能获得生存空间。但在市场不断下滑的情况下,企业被迫走上降价之路。结果出现“面粉贵过面包”的现象,企业现金流越来越少,最终破产倒闭。

据初步估算,2014年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吸纳就业人数约1.5亿人。如果未来五年内中国有三分之一的中小企业被洗牌,将会有5000万人失业,如果有一半的中小企业倒闭,则会有7500万人失业。如果考虑到富士康、金仁宝、三星、裕元这些拥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就业人口的大型制造业正在或即将撤出中国,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失业人口将远超想象。

想到这里,突然就明白了总理提出“全民创业”的良苦用心!

中国制造业下一步何去何从?

制造业是一切行业之母。房子不是卖给建筑工的,金融产品的利润是来自实体的,服务业主要是源于生产利润的消费,然后是这些行业之间的相互循环交易。近两年,制造业用工数是大量下滑的,但是表面上看不出来。因为新的劳动力,大学生跑到大城市当销售和服务员了,非大学生去建筑工地了。

今天中国的制造业,我们的资本运作能力是我们两个翅膀,千万不能变化单翅。如果说中国制造,等于什么呢?中国制造从成本优势、规模优势,制度优势,36年来的这个公式到今天变成三个新的优势。

第一,互联网工具。互联网是一次基因再造,改造我们所有跟消费者的关系,改造我们的生产线,改造我们几乎所有的能力。

第二,工匠精神。如果你只具有互联网的能力,只用互联网改造的企业的话,其实只是完成了改造的一段,对于制造业来讲,制造一双皮鞋,我为什么穿这双皮鞋?不是因为你营销做的好。是因为我穿这双皮鞋很舒服,德鲁克讲一句话,商业的本质是你做一双皮鞋卖给那个消费者,这个消费者穿这个鞋子在脚上很舒服。

第三,我们要改变我们的创新能力,要积木式创新,我们要开放我们的创新平台,我们要成为全球产业变革中的一部分。什么叫新中国制造,中国制造,我们把它改变命运,我们还是要回到产业本身,还是制造。但无非是变成了一些新的因素。

【延伸】恶性通胀的零界点

作者 咸聊  来源 冷眼经济(ID:jingjilengyan)

和朋友们探讨中国经济的问题以及未来的趋势,总是会产生很多的不同意见,近来我一直在试图把所有的问题的根源浓缩、归集到一个核心点,把这个点解释清楚了,就不用漫无边际的争论。最终,我认为最最核心的一个问题是:一旦中国经济出现问题,政府应对危机的终极手段无非是印钞票、种土豆、抓枪杠子。

而不断地印钞票必然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只要引发通货膨胀,大家觉得,高昂的债务不就不会让人觉得那么难以负担了嘛;房价你就不会觉得高得难以接受了嘛,也就不用担心房价崩盘了…似乎释放货币、制造通胀就是国内未来的必然出路。多数人是不是这个想法呢? 

我的观点一直认为,中国遇到的是经济危机,是贫富严重分化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危机,即便从经济危机这个角度来看,似乎释放货币让有钱人的钱不再值钱,最终也能化解贫富分化,让中国经济最终摆脱危机。从理论上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天经地义。那么,这个观点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认为问题出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根本不可行。因为中国存在一个问题:中国严重缺乏向底层输血的现实渠道。也就是说,政府释放出来的货币根本无法流到老百姓的手上,补贴财政、补贴僵尸企业、补贴出口、补贴地产商、补贴工程、补贴国外…最终释放出来的货币,真正能流到底层以及普通人手上的,形成购买力的少之又少。释放货币的过程,非但没有缓解贫富分化,还加剧了整个社会的贫富分化。 

这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任何的投资,因为有效需求的匮乏,都无法获利,资本在无法通过实业获利的情况下会怎么做?一条路是流出;另一条路是寻找机会炒作,收割社会上剩余的韭菜。我们看看现在是不是这种情况?股市、楼市、乃至某些品种的商品,都呈现出这类特征。用通胀预期、人们几十年来的思维定势,拉高某些有利于炒作的特定品种,然后对韭菜们进行收割。如果继续货币放水,也无非是不断重复这种过程。 

那么,这种过程能持续多久呢?会不会无休止的持续下去呢?就像有些人说的,房价永不跌,只要不断放水。真是这样吗?不可持续的节点在哪里? 

1、 这种做法首先受到遏制的是对外部的竞争力受损。老百姓的生存成本越来越高,导致企业的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对外竞争力衰退,出口受到遏制,没有空间继续提高工人工资的企业,因为招收不到工人或者接不到订单只能倒闭; 

2、 由于贫富分化造成的购买力衰竭令实体经济的销售不畅,经营差的倒闭,就算相对有生命力的企业,也无法随着社会生存成本的提升而提升员工工资了。 

3、 无论炒作什么,一轮一轮,随着价格的升高,离普通人越来越远,可以收割的韭菜却越来越少了。 

总结起来是什么呢?就是说,当你发现:你身边的人工资已经无力提升了;而炒作的价格越来越高与越来越多的人无关;手上还持有现金的普通人快要消失光的时候,我认为爆发点就到来了。此时,无论你怎么释放货币,都是无效的,因为释放出来的货币只会堆积在某个环节而根本无法流通,只能向下寻找可以恢复流通的位置。所以我说,乱印钞会造成通胀的逻辑并不存在。 

有人肯定会问,49年股票民党时期乱印金圆券不是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吗?这里我们要说说两种体制和经济背景的区别:国民党时期乱印钞票,但他们那时的物资匮乏,于是政府有途径把乱印出来的钞票有效的传递到了老百姓手上,才会引发通胀;而我们目前的体制下,物资并不匮乏,而是过剩,这些钞票根本无法有效的传递到老百姓手上,所以目前体制下乱印钞不会引发通胀,这是两种不同体制、不同经济背景下所产生的经济现象的根本区别,我们不能混肴,生搬硬套。 

那什么时候我们的物资也会如民国末年那样的匮乏呢?这就是我在2012年所预测的:未来全球变冷,全球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以后,以及国内的土壤状况严重恶化以后,生活的真正的刚需----粮食,开始严重匮乏,此时加上资本外流人民币对外贬值,必须用美元从国外高价采购粮食。这时候,最最基本的生存品粮食才会发生严重的输入性通胀。

同时,由于这个阶段粮食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例非常高,粮食的涨价继而会拉高中国人的基础生存成本,被拉高的生存成本又再次拉高了实体经济的运行成本,这时候才会最终推动除固定资产以外产品的全面通胀。 

未来中国的全面通胀需要等待三个因素:人民币汇率大贬、全球进入小冰河期、中国土壤丧失肥力的同时发作。这需要再等几年,而之前,国内总体应该均处于通缩状态。

【版权声明:本平台致力于寻找金融行业至关重要的文章,以提高全民金融意识,促进金融交流,如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或附上稿费。联系方式:13751745460 微信号:zmjinrong】

点击“阅读全文”,进入3G版”密金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