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中国式房奴由来,彻底碾压80后,有没有你?

真正的中国式房奴由来,彻底碾压80后,有没有你?
2016年12月04日 18:40 密金融

密金融官网:www.zmjinrong.com 公众号:zmjinrong_com

版权:作者枕头财经来源 枕头财经(ID:pillowfinance)

住房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这不楼市调控最新政策又来了:从昨夜到今天上海、天津、北京等城市房贷政策再度收紧实行认房又认贷新政,很多人感叹连“房奴”都做不成了。做“房奴”,难;想做“房奴”,也难。你知道我国是从啥时候开始开始流行“房奴”一词吗?

房奴一词的由来

【何为“房奴”?】

“房奴”一词是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房奴”意思为房屋的奴隶,是指城镇居民抵押贷款购房,在生命黄金时期中的20到30年,每年用占可支配收入的40%至50%甚至更高的比例偿还贷款本息,从而造成居民家庭生活的长期压力,影响正常消费。购房影响到教育支出、医药费支出和抚养老人等,使得家庭生活质量下降,甚至让人感到奴役般的压抑。

【新版新华字典新增房奴一词】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第11版2011年8月推出时,在新增的诸多热词中,“房奴”无疑很夺人眼球。此次新增的释义中,“奴”字增加了“为了支付贷款等而不得不拼命工作的人”之意。“房奴”,也就成为了“为了支付房贷等而不得不拼命工作的人”。在这个解释中,有两个词语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不得不”和“拼命”。这两次词加在一起,显示出人们在房贷的压力下,已经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这些年来,房地产市场的过火,房价的陡然上涨,俨然房价已经是撬动“幸福指数”的杠杆,幸福已经与房子“捆绑”起来,人们争取幸福,但只要一谈“房”就色变。

【80后扛起房奴大旗】

近来媒体讨论最热的一个话题是,第一代“房奴”翻身做主人。在2000年左右,我国迎来第一波房贷高潮,当时的住房贷款期限基本以10到15年居多,现在,这批人已经基本告别房贷。第三方研究机构抽样统计显示,在北京等城市,房产证在2005年之前出的,也就是购房超过8年的,100%已没有贷款。房奴似乎成了“80后”心中永远的痛。他们中运气好的,赶在了2009年至2010年房地产暴涨之前入市,虽然房子总价不高,但收入增长乏力,整天疲于奔命。运气差的集中在2009年后买房,房价高企,几乎要用一半左右的收入偿还贷款,成为典型的“房奴”。可以说,“80后”一肩扛起了“房奴”这一有些戏谑又有些酸楚的词汇。

中国为什么会诞生“房奴”?

【1978年—1993年住房实物分配制度改革阶段】

探究我国为何会诞生“房奴”一词,就不得不提到我国实施了多年的住房制度改革。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实施“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以租养房”的公有住房实物分配制度,单位以低租金分配给职工居住,住房成为一种福利。78年以后,“房改”开启。这段时间政府统一建设,以土建成本价向居民出售。198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实行住房商品化政策。国家规定,“准许私人建房、私人买房、准许私人拥有自己的住宅”。1991年至1993年国务院房召开了三次房改工作会议,确立以“以出售公房为重点,售、租、建并举”的新方案。

【1994年—1998年住房实物分配向住房市场化改革的过渡阶段】

这段时期房改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三改”。“三改”即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福利性的旧体制,包括:改变住房建设投资由国家、单位统包的体制为国家、单位、个人三者合理负担的体制;改变各单位建房、分房和维修、管理住房的体制为社会化、专业化运行的体制;改变住房实物福利分配的方式为以按劳分配的货币工资分配为主的方式。1998年7月3日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进一步确定了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至此,我国已实行了近四十年的住房实物分配制度从政策上退出历史舞台。 这意味着1998年7月开始中国一直延续实行的住房福利制结束。但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房奴”这一群体正式诞生了!“福利分房”的零支付和现在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房款支付,使购房者对房价特别敏感,反差特别大,从感觉上的确难以接受。

【1999年-2004年住房市场化全面推行阶段】

自1998年国发[1998]23号文后,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在2002年以后的几年中出现了房地产“过热”的情况。200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将国发[1998]23号文提出的“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改变为让“多数家庭购买或承租普通商品住房”,要“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同时将经济适用房的性质重新定位为“是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18号文的出台将大多数家庭的住房推向了市场,实现了我国住房市场化的根本转变。

【2005年至今房地产调控阶段】

国发[2003]18号文实施以后,我国房地产业高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房价的过快上涨,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百姓住房难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政府开始加强宏观调控。期间我国陆续出台“国八条”、“新国八条”、限制期房转卖、“国六条”等各种调控措施,进一步紧缩货币政策和土地供应政策,但是房地产调控至今,稳定房价的目标尚未达到,以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为代表,全国房价总体还在继续上涨。

买房要算好经济账

其实,枕头君觉得“房奴”也可以活得轻松自在,关键看你买房的方式对不对。我们都知道买房不是儿戏,加之房价的时高时低,更是让人崩溃。行话说“好房能够享用一生,而劣质房也能毁掉一生”,这话并不夸张。因此,购房者们在买房时不仅要擦亮眼睛找好房,更要理性对待,踏踏实实将买房进行到底。

【1、买房算盘要打好】

虽然说买房是必须品,但是如果买不起就千万不要勉强。一个没有准备的购房者,是难以买到好房的。从实际到理论,量力而行是每个购房者都要注意的。在平时的买房之旅中,理性规划和量力而行是买房的关键,为了避免购房者冲动消费,每个购房者在买房之前都要明确自己的购房目标和购房要求。针对这两点来实行买房计划,对照自己的经济能力选择合理的买房方式,这对大多数购房者来说都有帮助。

【2、不要只看房价】

由于房子是普通市民一生中最大的开销,所以价钱也引起了购房者的过度关注。房价的涨跌甚至能够影响购房者的日常心情,这是极其负面的影响。其实房价并不是买房的唯一标准,大多市民买房都是为了自住,自住的初衷固然是要享受城市带来的便捷和舒适,如果一味的在乎房价,却忽略周边配套和地段优劣的话,会给日后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购房者切忌将一切注意力都放在房价上,否则日后将会因小失大,后悔莫及。

【3、货比多家不吃亏】

眼下到了“金九”楼市旺季,想必楼市也会比往常更加火爆。而货比三家是消费者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当下很多购房者听信了售楼人员的花言巧语,便对所购买的楼盘放松了要求,也不多做对比就轻易决定。在这里,365房产网的小编提醒广大购房者,售楼人员说出来的话一定不能轻信,因为他们通常会夸大小区的景观、环境、地段或者绿化来吸引购房者促成交易。购房者如果不进行一番实地考察,根本无法辨别售楼人员所说的真假,因此上当受骗的可能性会十分大。

【4、买房越早越好】

出于房产的贵重性,不少购房者在买房的时候总会变得优柔寡断。有时候一套户型好、性价高、价钱适中的好房摆在你面前,而你却犹豫再三,迟迟不下定夺,最终被他人捷足先登,又开始后悔莫及。出现这类情况无疑是十分可惜的,对于首次购房的购房者而言,买房确实应该仔细斟酌,但是也不要太过优柔寡断,在买房之前就应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货比三家之后再做深入了解,一旦发觉商品房符合自己的需求,便迅速出手,不要给自己犹豫的余地。要知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好房源亦是不等人,全靠自己把握时机。

枕头君认为,买房不应成为个人职业发展的阻碍和负担,积蓄不多打算贷款买房者,尤其要注意将职业生涯规划和买房规划两者相结合。作为准“房奴”,此时不妨做一个评估,以事业发展作为立足点,考虑清楚买房究竟是为了什么。尚未买房的青年,不妨先制定一个详细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确定一个事业发展方向清晰、综合状态较为平稳的时期再买房。

2016楼市这一年,你看明白了么?

作者 报告君 来源 小报告(ifengxbg)

没有哪一年的楼市像2016年这样风起云涌,让人心惊肉跳。售楼处老百姓的疯狂抢房,投资客涌入一二线城市动辄买下几十套,房企在土地拍卖会上举起一个个冲高的数字,多家上市公司通过出售投资性房地产“保壳”,国庆深夜地方政府抛出一叠叠楼市收紧调控文件,媒体连篇累牍的楼市新闻与分析......这一年,从上至下,所有人都加入到了这一场楼市大作战中。你是否了然2016年中国楼市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一切到底为何发生,对中国的未来意味着什么,未来房价又会是什么样?

1、2016年楼市发生了什么?

过去的十几年,房子是增值最快的资产,买了房的人赌对了这个大趋势;2013年后,一二线与三四年城市开始分化,买了一二线城市房的人则赌对了这个大趋势。今年,如脱缰之马急速上升的房价更是让万家灯火中增添了几家欢喜几家忧,买房人则要用更多时间来攒钱,有的人以前举全家之力勉强凑齐首付,在这一轮牛市之后举全家之力也难凑齐首付了,而手里有一二线房子的人资产升值,房子卖出瞬间完成财富转移。

今年,“地王”拍地的疯狂再次刷新了人们的眼球,“面粉”超过“面包”价竟成常态(成交楼面价高于周围小区当前的参考房价)。中原地产统计显示,截至9月底,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今年住宅土地楼面价同比上涨72.2%,二线城市涨幅达到86.7%,远超房价上涨幅度。

这场地王潮中最有力的推动者要数国资房企、央企,他们联手上市公司,拿下了逾八成“地王”。前8月全国“地王”数量已达194宗,而上一个“地王”井喷的2013年全国的“地王”数量也不过60宗。6月,央企“地王”的疯狂,终于让监管层坐不住了,住建部、国土部、国资监管部门相继喊话、约谈相关国企央企。然而,这一切还是抵挡不住房企疯狂拿地的态势,7月南京土拍甚至出现8地7熔断,主持人现场喊话“不要逼政府”的一幕。

投资客也是推动这场楼市热的主力。先是狂买一线城市房产,3月末上海深圳相继出台楼市限购限贷政策后,很多投资客转而冲入一线周边城市及二线热点城市,又带动这些地区房价飞涨。往年,房地产热会带动钢铁、混凝土、家具、家电装修等行业发展,而今年我们注意到,房地产对很多下游行业并没有明显促进。有家电公司表示销售并没有明显提升,也有装修公司表示,装修的活也没有增多。这说明今年很多出手买房者并不打算自主,映射出今年买房多为投资客炒房坐等升值的事实。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很容易被主流“房价暴涨”的声音蒙住了看到真相的双眼,在更广袤的全国三四线城市,房价不升反降,“空城”屡屡出现,如今人们都被教育得“买房一定要买一二线城市能被中产随时接手的房子”,这轮牛市后,三四线城市去库存陷入更大困境。

十一国庆7天假期里,19个城市密集发布楼市收紧政策,11月杭州、深圳、武汉、上海、天津等再进一步出台收紧政策,显示出最高监管层对楼市打压“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去库存为今年五大任务之一,然而行至年末,库存并没有去成,反而招致一二线房价猛涨,一度让专家惊呼“泡沫”来临。近段时间,在重要会议上,高层频频提及房地产也显示了其担忧,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到“要化解房地产库存”。而不久之前,李克强在中央党校也提到“以往我们长期依赖的房地产,去库存问题也没有解决”。

2、这场房价暴涨缘何而来?

从百姓角度来说,15年以来放宽的首付比、超发的货币、宽松的信贷、将房产作为对抗通货膨胀投资工具的心理等给百姓买房提供了基本的条件。而更多的原因要追溯到政策、开发商等。

2016年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新增土地供应减少。国土资源部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土地出让面积同比下降4.8%。据新华社报道,在节约集约用地要求下,面对“去库存”任务,“十三五”时期全国新增建设用地将比“十二五”减少约669万亩。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副司长鞠建华介绍,“十三五”期间比“十二五”期间有所压缩,是为了更好地盘活存量。

北京是压缩政策。据《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5-2020年)》,京津冀严控新增建设用地,倒逼城市功能提升。其中,减量优化区是指北京四环以内地区,原则上不安排新增建设用地,鼓励将存量建设用地转化为生态用地。2016北京住宅用地拍卖已经落幕,无论是规划建筑面积,还是建筑用地面积,均是北京含住宅用地供应近五年来的最低值。

深圳亦然。深圳在“十二五”期间商品住房供地计划只完成了六成,“十三五”又是供应不足。“十三五”期间预计深圳商品住房总需求约179万套,而深圳计划实现新增住房有效供应仅65万套。长期供应不足的恶果,让房价没有下调的可能性。

目前专家学者在为高房价建言献策时,“扩大土地供应”几乎成了建议的“标配”。地产大佬融创孙宏斌日前在演讲时直言,中国“缺房的地方缺供应,有供应的地方不缺房。”“北京、上海50%的基本农田,很荒唐。”。

房企拍地“高杠杆”也是今年“地王”频出的一大助推器。据新华社调研,人们买房子起码还交首付,而有些地方的房企拿地根本不掏自己腰包,全靠从金融机构融资。近年房企配资一般都在三七开,房企自有出资占三成,配资占七成。有一些房企连自有出资部分也从金融机构解决,房企引入银行、债券、理财产品、信托计划、资管计划、保险等资金来拍地,已成为业内潜规则。尤其以央企、上市房企更甚。

另外,土地供应低迷也是房企乐于在此时拿地的原因,土地供应少必将导致一年后商品房供应少,开发商希望自己的项目能在供应低点入市,因此越是供应少的时候越要拿地。而据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测算,按今年房企的拿地价格,未来一年里一二线城市房价若不涨超过50%,这些房企都无法回本。

今年在楼市调控上,我们能窥见中央与地方博弈的痕迹。地方迟迟不愿出手,土地财政是一大原因。中国实行分税制后,土地出让金成为地方财政重要来源,来自土地、房地产业的税费收入绝大部分归属地方政府,为地方财政贡献了五成以上的收入。因而抑制高房价对地方政府而言一直缺少内在动力。因此有不少学者呼吁取消土地财政,改变地方政府收入来源,进行中央地方收入分配改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日前犀利指出,“今年初,我说这是一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共谋,果然结果看到了,很多地方政府的财政任务半年刚过就完成了。如果这么伟大的任务背后掺杂着私心杂念,夹杂着这么多行政化甚至统治性手段,我觉得供给侧结构改革是有问题的。”

3、未来房价会不会继续涨?

如果现在在全国进行一个“最想知道答案”的问题大征集,笔者想“房价还会不会涨”将位居前列。我们需从客观规律与主观政策做判断。

从客观规律来看,中国现阶段“城镇化”仍未结束,或者说,还有很长的进展时期。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率在40%多,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是70%以上,我们按60%目标计算,大约还有10-15年的城镇化发展时间。

从百姓角度来说,一二线城市有着三四线城市无法比拟的医疗资源、文化资源、商业环境、工作机会,这就决定了人们必将向这些城市源源不断地涌入。这是无数打工者、大学生用脚投票得出的结果。并不是非要到城市过压力大、空气差的日子不可,而是在家乡生活环境更加残酷,而且几乎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所以,我们可以想见未来一二线城市房子的需求。而大城市的扩张,必然伴随着小城镇的衰败。1997年,城镇常住人口不到4亿,有668个城市;而2015年城镇人口达到7亿,但城镇数量减少到654个。1998年,常住人口在20万以下的城市有370个,到2014年减少240个,负增长130%。

从国家政策层面上,未来中国还将打造20个城市群,其中重点建设5大国家级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这说明了这些地区将来能够获得的资源、政策倾斜。

再来看看本次监管层出手楼市调控的目的。我们可以从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的发言中窥见一二:“国庆前后一些热点城市房地产调控及时有效,房地产市场高烧开始在退,房价走势趋稳。这一轮房地产调控是局部的,调控目的主要针对投资性和投机性需求,对刚需、改善性需求仍然还是支持的。还有房地产本身调控的目的主要是防止房地产的大起大落对经济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防止经济的波动,它的调控目标最终还是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从这些角度来看,对全局的影响不像想象得那么大,而且后期的走势有待观察。”

近日各学术机构也对楼市做出了预测。日前北大国发院发布报告对近两个月的调控做出表态,“从9月份来看,房价涨幅已经差不多了,和8月份相比涨幅是下降的。但是这时候出台了政策,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迫使下一轮涨价涨得更高。”

此外北大报告指出,总结全世界历史上城市化的规律有四个,第一个规律是从农村走向城市,第二个规律是从小城市到大城市,第三个规律是从市中心到郊区,第四个规律是形成城市群。前两个过程正在进行中,但是我们没有第三个过程,就是市中心向郊区转移,这是因为宅基地的问题。土地制度导致第三个过程中断了,所以第四个过程——城市群也难以形成。城市化过程中断的结果就是在大中城市可能有房地产泡沫,房价居高不下。

而社科院刚刚出炉的报告有着更具体的判断:一线城市在明年下半年还有反弹,一线投资会有稳步的提升,看不到北京绝对下降的趋势,上海也是,深圳未来增幅的下降幅度会更大一些。二线投资有明显的反弹,南京、厦门、合肥都是这样。

此外,社科院评价本轮楼市调控具体措施还有待于改进,所有的城市都是以限购为主调,而治本政策出台并不多。限购政策作用有限,并还是有负作用。

站在2016年年底,我们还能想见15年出台的降首付,行至16年就变成严厉收紧了。曾有学者不无忧虑地表示,“由于楼市政策缺乏系统性、前瞻性,使得楼市发展始终难以逃脱“高房价”或“高库存”的两难循环,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政策的连贯性、房地产市场长期发展的稳定性以及民众的幸福感都因此大打折扣。”

4、经济地产化将把中国带入怎样的命运?

目前,中国的楼市已经脱离了简单居住的属性,此前只研究金融的专家现在也不得不开始研究楼市,因为房子已经变成了金融投资品。

而全民炒房的结果就是,居民其他项目消费缩减,公司也纷纷将资源投入房地产,做实体产业的深感投资低迷。今年当第一家公司靠卖房产实现盈利,达到“保壳”目的时,媒体大肆报道,社会评论纷至。然而君不见后来一家又一家的公司都这样做了,媒体由于习惯了不再强调,我们却不能忽视这背后,一家做实业的公司,当要用卖房来盈利时,当一年利润都不及炒一套房的利润时,有多少人能沉下心来,践行工匠精神,研发新产品新技术?

我们或许还不能忘记,大洋彼岸的美国还在想方设法打压中国,打压中国的制造业,美国费尽心机都没有干成的事情,若因为我们自己房价的疯狂而成功,岂不太让人叹息!

笔者刚毕业的时候曾经在一家国产制造业公司,生产航空航天所用传感器。有一次到德国纽伦堡参加展览,一个白发苍苍的德国CEO兼工程师(德国制造公司CEO多为工程师出身)对我说,这个展厅里都是富豪,集中了德国最有钱的人。笔者当时愣了一下,作为一个中国小制造公司的人过来参加这个展览,就见到人家德国的富豪们了。他问我,你们中国最有钱的都是做什么的人?笔者想说,房地产,不行,会被德国人鄙视的,公务、不行不行。“金融,”我说。话音刚落就后悔了,德国最不重视金融了。果然,礼貌绅士的德国人没说话,脸上露出遗憾的微笑。

2016年的中国房地产注定会被载入史册,历史的滔滔长河也许不会记得本次房价暴涨造成的一个个家庭财富转移,不会记得这个买房者的一声叹息和那个卖房者的一丝窃喜。然而历史会记得我们为此做了什么,很多人还在疾呼,国家要富强,依靠的必然是制造业,金融要服务实业,科技与创新才能引领经济新动能转换与产业结构调整,才能引领中国的下一个灿烂。

【版权声明:本平台致力于寻找金融行业至关重要的文章,以提高全民金融意识,促进金融交流,如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或附上稿费。联系方式:13751745460 微信号:zmjinrong】

点击“阅读全文”,进入3G版”密金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