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个人消费贷30年缩短至5年!炒房熄火之时到了!

深圳个人消费贷30年缩短至5年!炒房熄火之时到了!
2017年09月10日 20:45 密金融

密金融官网:www.zmjinrong.com 公众号:tanko_zhou

版权:来源 咚咚找房综合自咚咚金服、财经三分钟、爱住家_黄芳、深圳淘房志、樱桃小房子(ytxfz8) 作者 陈小瑛等

刚刚,深圳又来重磅金融政策!深圳某家银行率先缩短消费贷贷款期限,最长时间由30年缩短至5年!

9月8日,深圳某家银行内部人士发来一张截图,表示该银行收到“关于落实人民银行《金融风险提示》的通知”:

1、除个人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助学贷款以外的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包括房商通、抵质押额度贷款等),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

2、不得以未解除抵押的房产抵押(二次抵押)发放个人消费贷款,上述要求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前几日,据其他媒体发布,央行就已经发布文件,深圳个人其他消费贷款过于嚣张大幅增长,存在部分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将对消费贷做出整顿。

个人其他消费贷款包括:个人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助学贷款以外的其他无特定用途的消费贷款,包括短期其他消费贷、中长期其他消费贷、信用卡及账户透支等。

刚刚央行发布文件,深圳首家银行已经通知执行个人消费贷最长5年,据知情人士透露,未来深圳其他银行也会陆续跟进。

而据了解,北京目前正在开展中介机构违规检查,严查首付贷、消费贷。

央行紧急出手,深圳消费贷全面刹车

昨天,财君金融圈的朋友给我发来了独家讯息!

大致意思是:央行表示深圳的住房贷款得到整顿,但个人消费贷款过于嚣张,于是从9月开始要调整个人消费贷了!

不仅仅是个人消费贷,只要是资金去向无法监管,就连信用卡大额套现,也在这次整顿的范围之内。

以后,凡是中介告诉你申请消费贷买房,信用卡套现买房,工资流水不达标也能办到按揭,就一定要非常谨慎了。

消费贷

消费贷款也叫消费者贷款,主要指的是用于留学贷款、房屋装修、购买耐用品乃至买车等方面的个人贷款。

从种类上看,消费贷款包括住宅抵押贷款、非住房贷款和信用卡贷款。具有消费用途广泛、贷款额度较高、贷款期限较长等特点。类似于次级贷款。

上半年住房按揭贷款增速回落,新增房贷占个人贷款的比重也较去年末有所下降。但2017年前七个月,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1.06万亿元,累计同比多增7137亿元,而去年全年仅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8305亿元。

由此可以看出,消费贷大概率流入房地产市场。

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利率不断上升,再加上很多热点城市的二套房首付动辄7成、少则5成,购房者在这种情况下比较被动,要么接受“议价”,要么等上几个月的时间。尤其是二套房的购房者,如果没钱、贷不到款,抵押贷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第二、银行在抛弃住房贷以后,需要寻求新的业务来盈利,这个时候消费贷就成了不错的选择。但问题是,去年万亿规模的住房贷,今年的消费贷能撑起吗?当然可以,因为住房贷有一部分悄悄转移到了消费贷,因此在今年1—7月,消费贷总额暴涨。实际上只是“换汤不换药”。

第三、房地产总体销售量得以回落,但是,这不代表楼市就真的就遇冷了,甚至有7成房企在上半年利润上涨。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在“限价”的规则下,很多城市的新盘实际上仍然备受欢迎,个别城市还开启了“全款买房”。

银行利率收紧,住房成本在增加

9月4日,深圳首套房房贷利率全面上浮,以四大行为代表的银行全部基准上浮5%,还有部分银行当前还是基准利率,但不排除其他银行会逐步追平。

房贷政策进一步紧缩,市场观望氛围会更加浓厚,深圳房地产市场会进一步受影响。

同样买300万的房,如果保持这个基准利率不变,足足多增了11.34万贷款。和年初相比,现在买房的人不单是房贷增加,如今连装修成本也大幅上升。

业内人士表示:“此番原材料价格上涨,将导致今年装修成本较往年上涨30%左右。”

金融进一步收紧,深圳刚需是否还应该出手买房呢?

刚需上车型,只要在自己能买得起的时候买房就是最好的时间,现在买房是比较合适的时机。

银行政策未来一直紧缩,现在买比后面买成本更低;银行政策未来宽松,房价的微幅波动也会让成本更高。

现在市场观望氛围浓厚,是属于买方市场,会有更多的选择,笋盘机会非常多,非笋不买,买房成本会降低。

正在审批的消费贷款是否会受到影响?

已经做了的和正在审批中的消费贷款不会受到影响。如果人行后续继续加码出台政策性规定,后来者将会受到政策的影响。

消费贷堵住之日,才是炒房熄火之时

虽然房贷都收紧了,但房价为什么迟迟没多大动静呢,目前二线城市还是一房难求,购房者普遍看涨,炒房客依然横行四方。

归根结底,还是市场的钱太多了,没有了房贷,还有消费贷啊。

我今年手机都不敢开声音,每天都是N个未接电话,基本上是两种,一是各种金融机构问你贷不贷款,二是房地产中介问你买不买公寓。

消费贷暗中流向房地产,贷款数据已经给出了答案。今年1-7月,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达1.06万亿,累计同比多增7137亿。而去年全年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总额仅8305亿,今年前7个月新增贷款已超过了去年全年。

我同事在报纸上发了一篇《监管层严查消费贷流入房地产 首付贷卷土重来》的文章。我摘取一些采访的内容如下:

目前银行房贷按揭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5%、10%上下,但消费贷利率一般上浮20%、30%,利率要比房贷高出一大截,因此银行个贷经理推销起来更加卖力。消费贷包括信用贷和抵押贷,信用贷只要有稳定的收入和工作即可,抵押贷则需要房子作抵押。

炒房者已有房且房本在手,拿房本去做抵押贷,这种消费贷金额更大,一线城市的房子可以做到数百万甚至上千万。

对于消费贷用于购房,房地产中介则显得更加随便,深圳一家地产中介售楼经理对记者打包票,“银行抵押贷、信用贷都可以做,很多客户都这么做,大部人都用作首付款。如果抵押贷首付款不够的话,还可以将房子作‘高评’处理。”所谓“高评”,就是房子评估的时候,想办法价格评高一些,这样抵押贷款可以得到更多资金,从而买房、炒房不受资金掣肘。

因为对房价上涨预期,进一步强化了投资客的信心,因此贷款,借钱,加杠杆,继续买买买。成都、杭州、武汉、长沙等城市因为限制网签,开发商回款难,因此很多新楼盘要求全款买房。

难道购房者都是真金白银的自有资金吗?显然不是。

监管层开始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9月5日北京银监局也发文,要求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开展自查工作,重点检查“房抵贷”等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情况。

因为监管层已经意识到了风险,以前我们总说,我们的首付比例至少有3成,不像美国次贷危机的零首付,所以我们的房贷很安全,但现在如果你买房的首付都是通过消费贷款借来的,跟零首付又有什么区别呢?也就蕴藏着风险。

但监管能不能堵住漏洞?消费贷是否会变相流向房地产市场?

我觉得如果消费贷总的额度不收紧,还是会,因为有很多规避的方法。

要彻底消灭消费贷的资金用于购房,只能一刀切,比如每个人额度上不超过10万,期限最多一年两年,住房抵押贷最多抵押3成。

说白了,还是要把资金水龙头拧紧,否则只要消费贷的额度充足,有什么样的监管,就会有什么样的规避方法。

目前的房贷收紧,就是从总的额度上收紧的。央行已经在督促银行把房地产的贷款往回收了。

除了房贷收紧,接下来应该要整治消费贷款了,只要这一块也堵住了,炒房客的资金腾挪空间才会被彻底压缩,才不会去市场兴风作浪,投资客被驱逐出市场后,也就可以稳定了。所以我们可以重点观察下四季度的消费贷款增长额度。

实际上,我国居民进一步加杠杆的空间也已经非常有限了。

海通证券姜超写了个分析报告认为,衡量居民部门的偿债能力,还要考虑居民部门分配到了多少可支配收入。美国收入分配主要倾向居民部门,但我们则倾向政府和企业部门,导致我国居民部门债务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已经达到了90%,美国当前仅有106%,日本的这一比例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基本都低于100%,再考虑到中国居民部门从父母、亲戚、朋友处获得的隐性负债,我国居民加杠杆的空间已经不多。此外,目前我国居民净存款比2016年初缩水了16%,已降至2013年初水平,也意味着居民举债空间并不大。

另外,关于政策的方向。今天《北京日报》发的新闻。

北京是调控的风向标,所以,关于这一轮调控的决心,大家可以放心了,政策储备多的很,市场不稳,就会继续出台政策。

【版权声明:本平台致力于寻找金融行业至关重要的文章,以提高全民金融意识,促进金融交流,如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或附上稿费。联系方式:13751745460 微信号:zmjinrong】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