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银行一年三换董事长,坏账率高达28%惊动当地市长

某银行一年三换董事长,坏账率高达28%惊动当地市长
2017年09月27日 20:10 密金融

版权:来源 环球老虎财经、北京商报 

"侯马农商行——高达28%,惊动市长亲自牵头催收。一年三度换帅,空降一把手,为何扮演了“火上浇油”的角色? "侯马农商行不良贷款率高达28%,15个月猛增840倍。市政府成立专项清收小组,市长亲自牵头进行催收。

营收净利润断崖式下跌,超额备付金率、拨备覆盖率等多项数据均不符合监管指标。侯马农商行如此触目惊心的经营业绩,究竟是什么原因?

董事长被实名举报,为解危难之局,侯马农商行一年三度换帅。空降一把手,反而扮演了“火上浇油”的角色,只是侯马农商行的不良贷款愈演愈烈。

不良率高达28%,市长亲自牵头催收

近日,一则名为《山西某农商一年三换董事长,坏账率高达28%,惊动当地市长!!》的文章迅速走红,根据文章提供关键信息,众多线索直指侯马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侯马农商行)。

笔者研究发现,早在8月18日,山西省侯马市就针对侯马农商行负债率高企一事,召开了处置侯马农商行不良贷款专项行动会议,并成立清收专项行动协调小组,由市委副书记、市长段慧刚担任组长。

这次专项活动要求,侯马农商行所有不良贷款,做到应收尽收。对以下四类贷款重点清收,集中处置:

侯马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农村党员干部及其家属,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其家属,逾期拖欠侯马农商行贷款和为他人担保逾期未还的贷款;

2012年1月1日以后立案的且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涉诉类贷款;

恶意逃废侯马农商行债务的拖欠贷款;

改制企业的不良贷款。

政府亲自主导侯马农商行的清收计划,并对具体清收人群给予官网公告,可见此次侯马农商行不良贷款清收问题的严重性。不过这次公告几乎石沉大海,并没有引来过多关注。

9月12日,一篇名为《侯马清收处置农商行不良贷款专项行动持续发力》的文章对侯马农商行的清收计划再度报道称,侯马农商行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助推下,集中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清收不良贷款攻坚战”,向各类欠贷不还、逃废债务等“老赖”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通过政银联手,宣传造势。

一个月之内,政府和银行两发生,对侯马农商行的不良贷款进行催贷,形势不可谓不严峻,那么侯马农商行的不良贷款情况到底糟糕到什么地步了呢?

不良贷款率猛增840倍,营收净利却断崖式下跌

据有关资料显示,2017年一季度,侯马农商行的不良率高达28.13%,是同期银行业平均不良贷款率1.74%的16倍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早在2015年,侯马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就已出现异常。

2014年和2015年末及2016年三季度,侯马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97%、2.99%、13.38%;不良资产率分别为1.22%、1.66%、5.8%。

侯马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从2015年末的2.99%,至今年一季度的28.13%,15个月时间增长840多倍。

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侯马农商行的贷款比例达83.01%,超额备付金率仅2.48%,核心负债依存度为54.39%,拨备覆盖率只有71.56%,均不符合监管指标。同时,该行营收、净利润等指标也出现断崖式下跌。前十大客户的贷款比例高达41.69%,接近监管指标。

侯马农商行的经营业绩可谓触目惊心,这就不奇怪为什么侯马市政府频繁发文,亲自成立专项小组对不良贷款进行催收了。不过,侯马农商行的运营跌落至如此破败境地?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一年三度换帅,空降“消防员”竟扮演了“火上浇油”的角色

相关资料显示,侯马农商行是在侯马市信用合作联社的基础上于2011年改制而成的,成立时注册资本2.6亿元,后经两次增资扩股,截至2015年末注册资本6.3亿元。

在改制后的几年内,该行总体监管评级保持在二级,各项经营业绩均连续数年位居市级和省级排名前列。侯马农商行看似良好的经营势头,为什么业绩急转直下,信用评级一度由2C滑落至4A,接近高风险行列?

笔者研究发现,侯马农商行一年之内三度换帅,董事长频繁更换。

侯马农商行成立之初的第一届董事,因违规放贷遭实名举报,任职到2016年的7、8月份,被省联社直接调离董事长之位。第二任上任不足8个月,今年5月又现更迭。

为救侯马农商于水火之中,省联社两次空降一把手。不过从侯马农商行的经营状况看,虽然其一年三度换帅,但是侯马农商行的不良贷款却愈演愈烈。

2016年6月末,该行的不良余额为2.67亿,同年末这一指标激增至15.73亿,半年时间增加13亿,增幅近五倍!

明明是派来救火的“消防员”,为什么却成了火上浇油的人?

据相关媒体调查报道,侯马农商行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很多对公贷款到期后,不展期、不续作。三个月后,这些贷款自然而然就认定成了不良;其次,新班子上台后,在去年12月将基层客户经理大面积调岗,这也使得人为上出现了贷款无法续作的情况。一把手的频繁更换,自然对业务产生致命影响。据知情人士透露,侯马农商行的半年报数据恐更难看。

延伸阅读:

高管违纪频现 个别银行不良率超10% 农商行风控薄弱引关注

历史包袱颇重的农商行,近年来在不断前行的同时,也依然存在一些硬伤。9月14日,有消息称,山西一家农商行今年一季度坏账率高达28.13%,前董事长被举报违规放贷、一年两次换帅。

一位知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证实确有此事,并指该行位于山西省中部,但不愿透露更多信息。事实上,高管违纪、不良增势迅猛等问题已经在不少农商行身上出现。

消息显示,山西一家农商行的不良率在去年6月末时为4.98%,已是同期行业水平的近3倍;至去年末飙到28.34%,今年一季度末,仍然在28.13%的高位,是行业平均水平1.74%的16倍多。

同时,该行营收、净利润等指标也出现断崖式下跌。不仅如此,该行在一年时间里频繁换帅,其中第一任党委书记的任职于去年7-8月期间结束,第二任上任不足8个月,今年5月又现更迭。

相比换帅的速度,换帅原因同样引发猜测。消息称,该行第一任党委书记在该行的任职已超8年,期间跨越了该行2011年末的改制,但受到了关于违规放贷的举报,最终“被调离董事长之位”。同时,省联社空降给该行第二任党委书记,此人推翻了前任提出的三大目标,不良也极大暴露。

第三任党委书记同样由省联社委派,被部分人士视为“来救火”。如此乱象引来监管注意,当地特别成立了清收处置该行不良的专项行动协调小组。

一位知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证实,在山西省中部某地区,确实有一家农商行不良率从去年开始“失控”飚到近30%。但这位人士不愿透露更多信息。个别农商行不良率激增的话题迅速引发市场对农商行这类小型金融机构的关注。

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的农商行信息披露都相对不够完善。部分农商行没有官网,即使有官网,也难以查询到业绩数据。而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农商行高管违规违纪现象。

仅通过搜索“山西农商行、董事长、举报”等关键词,网络上的相关信息就指向至少3家当地农商行,如果将搜索范围扩大到全国,有超过10家农商行被曝。

例如2016年3月,贵州省监察厅发布消息,贵阳农村商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索美英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2017年8月,据黑龙江纪委网站公布,哈尔滨农商银行原董事长杨德彬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违纪行为包括利用贷款审批、借款担保等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索取钱款等。

有业内人士指出,农商行人情关系复杂问题突出。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农商行前身普遍都是信用社,确实存在人情关系这个传统。另一位接近银行业的人士进一步指出,农商行相对中大型银行层级比较少,领导权力大,也因此更多地出现了权力滥用的情况。

农商行普遍面临的问题还包括高企的不良率。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约1050家农商行总资产达到20万亿元,不良率3%,比银行业整体水平高出约1个百分点。其中也不乏不良率上双的农商行,例如山西侯马农商行,2016年三季度时不良率达到13.38%,拨备覆盖率仅71.56%。

另有业内人士透露,一家拥有17个网点的农商行风控团队仅有3人,而这样一个团队,却要承担诸如设计扶贫搬迁贷款的重任。

“总体来讲,各类银行中,农商行公司治理水平、经营管理能力确实偏弱一些。”郭田勇表示。这也是业内人士的共识,长期以来,农村基层金融机构受制于系统、技防、客户资源和员工素质方面的因素,往往成为每一轮经济波动中金融安全的“重灾区”。

【版权声明:本平台致力于寻找金融行业至关重要的文章,以提高全民金融意识,促进金融交流,如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或附上稿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