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金融市场第一枪,空头的踩踏与雾霾中的蝴蝶

2017金融市场第一枪,空头的踩踏与雾霾中的蝴蝶
2017年01月08日 22:40 牛熊交易室

   ——2017经纬金融观察1

      1月4日中国西南一个资源濒临枯竭城市的会展中心,一声枪响惊动了2017年初的整个中国。

    也就是在当晚,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开始绝地反击,2日之内从6.96连续升值至6.79,累计升值近2.5%,同期香港离岸人民币隔夜Hibor在1月6日飙涨至61.333%,导致了一场空头大踩踏。

 图1:2017年1月4日晚,香港离岸人民币汇率暴涨

     一时间,市场上都在传言是央妈在离岸人民币市场上开的2017年第一枪,于情于理似乎都应是央妈所为。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续贬值逼近7这个敏感关口之时,央妈确实是枕戈待旦的。

    譬如2016年12月28日夜约23点,彭博社报道在岸人民币兑美元突破7的报价乌龙,惹得央妈破天荒的深夜在官方微博上紧急辟谣且谴责。其实在此之前,谷歌上也出现过一起人民币汇率兑美元破7的乌龙,而彭博的乌龙发生半个多小时后央妈就紧急反应,看来是做了足够的预案。

        自2015年"8.11"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走势数度成为市场的主要矛盾,虽然部分官方媒体的舆论传导落得个“人无贬基,中或最赢”的笑柄,但央行显然也在抵御资本流出方面颇耗心力。2016年的最后一天,央行官网上挂出的一张年末机关例行慰问也说明了这一点。

        在一间看起来挺朴素的办公室中,人高马大的周行长听着中央外汇业务中心人士的汇报,陪同的则是副行长潘功胜,以及新晋副行长殷勇,后两位皆直管央行外汇工作。在这个慰问后的2017年首日,外管局就宣布居民5万美元换汇额度不变但增加了6项限制。

    图2:2016年12月31日,周小川、潘功胜、殷勇慰问外储经营管理人员

     回到人民币离岸市场上这一枪是不是央妈所开的问题上,不少专业人士认为这太神圣了央妈,笔者也倾向于这场空头大踩踏更像一起市场自身机制下一致预期的逆转与共振,央妈充其量在那个时点巧妙的四两拨千斤了一下。如果真的有意而为之,那么实在是高!

        1月4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下调28个基点报6.9526,小于市场预期的6.956左右。在美元指数走势略软的情况下,人民币中间价的超预期可以视为央妈的一种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1月4日是人民币指数篮子货币构成从11种增加到24种的第一天。按照一些外汇交易员的说法,大多数机构还在测试及验证指数篮子新构成与人民币中间价关系的懵逼状态中。

        人民币指数篮子货币构成的调整适当变化了市场的定价机制,这意味着市场游戏规则的微妙改变,也意味着市场的重新洗牌,而这时一切皆有可能。

         笔者在这举2个A股相关案例来更好的佐证,一个发生在2016年的12月12日的A股大跌,当日融资融券新规实施(高市盈率、基本面差的股票被限制融资)正是主要的诱发因素,新规迫使融资客当日净卖出117亿元。另一个案例更为典型,则是2016年年初A股市场的熔断机制实施下的市场暴跌悲剧,这个邯郸学步式的市场游戏规则让市场蒸发了8万亿市值。

   还是在1月4日,彭博报道知情人士透露,央行考虑央行对2017人民币汇率风险做了研判且做了应对预案,其中包括对国企的经常项目进行按比例的强制结汇措施。可以说,央行的风险预案加上新指数篮子构成实施掩护下的较强人民币中间价定价,直接对离岸市场的空头形成了威慑。

      这就是央妈的有形之手所做的,剩下的都是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在促成了。

    1月5日凌晨3点,美联储公布了2016年12月会议纪要,美联储内部对加息进程的分歧暴露出来,这导致人民币贬值一致预期下的空头阵营的松动。会议纪要发布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开始暴力拉升,通过ETF做空人民币的资金也从历史最高处崩塌。

   美联储加息进程的不确定性可以说是一个催化剂,其实离岸市场人民币空头阵营的分裂有更深层次的背景。

    离岸市场上人民币空头平仓,意味着对人民币流动性需求的猛增,1月4日香港隔夜Hibor报16.9476%,5日则上冲到38.335%,6日更是上冲到61.333%。其实,这种场景出现过在2016年的1月12日,Hibor飙到66.8%。

 图3:香港隔夜Hibor2016年以来的走势,重演2016年初的狂飙之势

     Hibor飙升表面看是流动性需求猛增导致,背后在于香港离岸人民币存款从2015年8月9790亿元一路下行至2016年11月的6276亿元,降幅高达35%。这就是央行通过“抽干”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的方式,以及通过对中资银行的窗口指导来干预离岸人民币汇率。虽然市场上一度质疑人民币国际化倒退,但猫耳朵中没有道学家,两权相害取其轻。

    图4:香港人民币存款从2014年12月的1万亿降至2016年11月的6200多亿

    而2016年12月以来Hibor稳定在10%以上,这为近日的飙升埋下了伏笔。  于是人民币空头阵营在几重信息刺激之下分裂,在流动性并不宽松的大背景下,一旦市场的平衡被微妙的打破时,剩下的更多就是市场机制的内在魅力了。

     部分先知先觉的空头临阵倒戈,平仓甚至转向做多,导致人民币汇率暴涨,而空头急于平仓买入人民币又导致Hibor持续攀升,空头们的做空成本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民币空头止损单被触发,如是恶性循环,踩踏效应由此发生,谁是导致雪崩的第一片雪花已然不重要。

    甚至有交易员分析,香港离岸市场机构大规模开始做空人民币始于2016年初,基本以远期交易的形式完成,过去一年,这种交易在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的预期不断强化下屡试不爽,几乎使人民币空头忘记了合约到期人民币流动性不足的风险,此所谓乐极生悲。

       市场上一致预期大反转是非常可怕的事,市场得以存在就是因为多空势力的平衡,一旦市场上多或空成为绝对主导,那么顶部或底部也就来临了。尤其顶部之时在一些信息的刺激下,市场的平衡可能就会被打破,大逆转也就发生了。

       譬如2015年的A股成于杠杆,也崩溃于杠杆,当年6月13日中午证监会官方微博破天荒的通知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具体逻辑详见笔者所著的《杠杆黑洞:A股惊魂68小时技术性复盘》)。

图5:《杠杆黑洞》封面,艾经纬著,中信出版社出版

     一致预期下的踩踏效应,其实在市场中屡有发生,前期的债券市场崩溃、商品市场黑色星期五之夜皆是如此,无非人民币汇率市场价格反馈机制来得复杂一些。

       这场2017年初人民币离岸市场空头的大踩踏还产生了一个效应,叠加上央行上海总部约谈比特币网站,直接导致了比特币价格在1月5日创新高之后的闪电崩盘。

        2015年以来从股市、到商品市场、再到债市的相继阶段性崩溃,再次说明金融市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市场浓缩了各方的利益角逐,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共同起舞。

    新年交替之际,雾霾席卷全中国,远在东南的深圳也无法逃脱。曾经的北京市长在2014年扬言2017年治理不了雾霾提头来见,期限已至然雾霾卷土重来。谁之过?遥想2015~2016中国房贷大跃进下的疯狂房价,以及2016年发改委推行的煤炭钢铁计划式去产能引发的钢炉死灰复燃,这雾霾的源头之账我们该算向谁?

      过去一年力推供给侧改革,然知易行难,某些部门中计划经济思维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在12多年前,笔者曾分析过革命理想主义精神与中央计划经济的渊源,远大的革命理想之下,铺开一张宏伟的蓝图,自然需要强有力的计划,然而这早已被证明在开历史的倒车。

      金融市场是一个非常有趣也很有价值的人类经济行为的观察入口,笔者自2017年起恢复曾经持续5年的金融市场观察笔记,试图厘清今日中国大地上的雾霾究竟是那一只蝴蝶煽动翅膀所引发的。

       (作者艾经纬,牛熊交易室创始人兼首席研究员、著有《杠杆黑洞:A股惊魂68小时技术性复盘》,2015年股灾前一周公开预警市场千点大回调风险)

想了解更多的财经信息和投资策略,可添加牛熊君(ID:niuxiongjun)好友,加入投资理财交流群,与众多经验丰富的群友在线互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