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日薄西山”来形容今日的联想,相信很多人都不会有异议。
2018年4月23日,彭博社文章“联想集团股价5年下跌了56% 或被踢出恒生指数”则再次印证了联想目前的尴尬地位。
4月23日,联想股价跌至2009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据彭博社报道,自从2013年3月被纳入恒生指数成份股以来,联想股价已经下跌了56%,市值抹去了58亿美元。在彭博社全球科技指数171家公司中,联想自2013年以来下跌幅度最大。对比被踢出恒指48%的股价跌幅中值,显然,联想距离被踢出恒指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事实上,联想对于被踢出恒指并不陌生。联想集团于2000年首次加入恒指,但在2006年被踢出,直到2013年3月,联想集团再次加入恒指。
伴随着联想在恒指的二进一出,业绩的惨淡让联想最终被冠以“全球最差科技股”。从“世界没有联想,将会怎样”的自信,到被冠以“全球最差科技股”的窘迫,一家科技公司的河东河西不过20年。
成立于1984年的联想,虽然仅有11个技术人员和20万元,但在10年之后的1995年底,已经是拥有12亿资产、销售额达到67亿元,有3000名员工的中国最大的计算机企业。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拿如今炙手可热的华为来说,当时华为销售额仅为15亿元,不及联想的四分之一。
作为最早一批国内科技的龙头企业,联想在成立最初的20年时间里,无论是营利能力还是市值,都走在前列。但是几乎从2006开始,联想就开启了衰落之路。截止2017年4月24日,联想的市值仅为451亿港元,甚至连中兴都不及,更是被华为小米等一众后起之秀给超越。
据联想控股发布的2017年财报显示,旗下IT板块联想集团营收2994亿元,同比增长6%,净亏损却达到6.7亿元。相比于2015年亏损1.28亿美元,2017年的净亏幅度扩大。
那么,联想的“全球最差科技股”是如何炼成的呢?从2006-2015年,联想和华为的研发投入对比,可以得出一二答案。
根据2006-2015财年财报显示,联想历年的研发支出中,仅2015财年的研发收入占比达到2.6%,其余年份均低于1.9%。也就是说,在过去10年间,联想累计投入研发成本仅仅为44.05亿美元,尚不及华为2015年一年之中的研发支出。作为一个科技企业,研发的投入如此吝啬,这令人大跌眼镜。
而至于为什么联想走上了一条轻视研发的道路,这还要回到1994年。
1994年,联想公司的两大核心人物柳传志和倪光南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倪光南主张走技术路线,选择芯片为主攻方向;而总裁柳传志主张发挥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加大自主品牌产品的打造。最终,如我们所见的,在联想道路的分歧中,柳传志胜出、倪光南黯然离职,联想从此走上营销驱动路线。
营销驱动路线,让联想集团确立下了联想电脑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地位,铸造了PC时代的辉煌,但也正是这个策略为联想在发力移动互联领域的失败埋下的伏笔。
其实,从2002开始,联想就开始涉及手机业务,虽然在功能机比较流行的年代,联想手机和酷派、中兴一度占据国内手机市场的前茅,但随着小米的横空出世,依赖渠道运营的“中联酷派”迅速败下阵来。
在迎合年轻一代的消费升级趋势上,联想反应显然有些迟钝,但这还不是让联想在移动互联丧失主动权的最后一根稻草,毕竟在手机市场上,除了走“互联网模式”的小米外,也还有如同华为这样主打自主研发的清流。
然而由于轻视研发的战略路线,联想的技术研发能力捉襟见肘。既然自主发不行,那么就买吧。但花费29亿美元从谷歌手中买下的摩托罗拉,不仅从利润上看不到对联想的贡献,就连对2000项专利加以消化和应用上,也看不出联想花费巨资对摩托罗拉收购的意义。
作为2002年就涉足手机业务的科技企业,联想2016年手机出货量或已不足500万台,其移动业务除税前经营亏损5.66 亿美元。人们甚至都想不起联想还有手机业务,在移动互联时代,联想完全失去了声量。
面对移动市场的失利,杨元庆主导了一系列的人事改革。据媒体报道,2017年初杨元庆曾在一个月内连续引入4名高管,但有些着急的杨元庆不久便丧失了等待的耐心,不到一年时间,联想就已经经历了4、5次高管变动。
尽管经过挣扎,联想集团还是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自己的黄昏。有意思的是,伴随着联想10年来衰落历程,联想集团CEO杨元庆数从2013年开始,便以上亿的年薪登顶中国打工皇帝。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对于“最贵CEO”杨元庆,外界似乎并不买单。在2016年,杨元庆祝贺柳传志获得 CNBC 亚洲领袖奖终身成就奖时,微博下热门评论被点赞最多的一条回复是:“柳传志最大的失误是选错了接班人”。
股价跌创下8年来最低,再度面临被恒指踢出的危险……联想分分钟打脸的业绩下,杨元庆离辞职还会远吗?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