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增猛于虎的时代过去,苦了20年的股民要脱离苦海

定增猛于虎的时代过去,苦了20年的股民要脱离苦海
2017年02月27日 17:02 牛熊交易室

牛熊交易室估计,自从2006年开始推出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制度以来,11年多的时间里,上市公司和其大股东以及市场上的投资机构大户,将这个条款应用到无以复加的极限境地,使得公开发行股票再融资的规模大大超过了IPO的规模,成了真正的吃人的老虎。如果再不修改再融资的规则,中国股市就没有未来了!

在刘士余到证监会任职满一周年的时候,证监会对已经实行了10年的再融资制度进行了貌不惊人的变革,影响却是极为深远的!2006年迄今的11年的时间,中国市场的IPO融资总金额是2.23万亿元。但是,你知道定向增发的融资金额是多少吗?你在心里想一个数字,如果猜对了,说明你对这个市场多少了解一点。

下面这个表是中国IPO的融资历史数据。为了区别对待,我特地将2005年之前的单独统计,2006年起专列。

从这个表可以看出,2007-2011年之间的海量IPO融资,将市场压得喘不过气来。市场借机进行调整,以休养生息。2012年新股发行融资只有1017亿元,2013年全年暂停(感谢郭树清),2014年重启也只有786亿元。2015-2016年维持了两年1600亿元的规模。2017年前面一个半月,IPO有加速的意思了,照这个趋势,今年超过2000亿元的概率是很大的。

但是,我统计的数据是,2016年以来,中国定向增发再融资的规模高达6.38万亿元,相当于此间IPO融资规模的近3倍!

看看下面这个表:

即便在市场非常低迷的2010-2013年期间,定向增发的融资规模也保持着3000亿元以上的水平,每年总有超过150家公司要完成定增。2015年股市先上后下,但这挡不住再融资规模高达1.34万亿元。2016年,股市跌成翔了,再融资规模竟然创下历史天量,达到了1.7万亿元。2017年刚刚过去一个半月,再融资已经超过3500亿元!再不改变,今年再融资会突破2万亿元的!

可以说,面对股市这个唐僧肉,面对股市中上亿股民小韭菜,各路机构杀红了眼!它们根本不管市场的死活,削尖了脑袋往里拱,似乎都想赶上末日,在世界崩溃之前参与到定增大军里面来。

为什么呢?

因为巨大的利益诱惑!

此前的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管理,规定再融资定增股票的定价基准日是大有学问的,是可以确定为“董事会公告日”为基准的。在全部3372家次的公司定向增发中,有3161家是确定为董事会公告日为基准的,占比高达93.7%。只有在2016年证监会实施干预之后,才有近167家公司选择了“发行期首日”。

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定价基准日?就是因为巨大的利益。比如,某上市公司准备置入价值10亿元的资产。如果是现金购买也就罢了,花头不大。但公司偏偏要用定向增发股票来发行。凡是定向增发之前,股价大多表现低迷,比如由于业绩不好,股价只有5元。此时,董事会开会,确定增发,以董事会决议日为基准再打8折。即每股价格4元。这样要发行2.5亿股新股。消息公布后,股价暴涨到20元,但发行价还是4元。一年锁定期到期后,大股东套现,可以卖在15元的价格,这就可以套现37.5亿元——相比当初的成本价,是不是27.5亿元的利润?年化收益率275%?

不是的!因为那价值10亿元的资产,年利润也许只有5000万元,而且这些利润还可能是包装出来的。几年后,这些资产变成了亏损累累的负资产就是明证。或者说的直白一点:这些资产,本来的价值也许就是1亿元!但是,通过证券商一系列的包装运作,给它估值10亿元,而一年后,这些资产的持有人变现37.5亿元,这等于是一年多的时间,利润36.5倍!

类似种种的丑恶现象,在中国的证券市场是屡见不鲜的。所以,围绕着定向增发,就形成了巨大的食物链:

上市公司,大股东,证券商,财务顾问,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社会其它资产掮客,跑交易所的掮客,跑证监会的掮客,证监会内部的高层管理者……

一层一层,利益集团早已捆绑成束,集团化运作。一切的一切,都瞄准利用市场规则的漏洞捞钱,将股市里的韭菜们当成超傻提款机。

如果要写出定向增发过程中的种种丑陋现象,那真是“罄竹难书”,我都怕玷污了我敲电脑键盘的手!

为什么这种显而易见坑害股民和市场的做法一直得不到纠正?就因为存在着巨大的利益,是各个方面都要分一杯羹的聚宝盆!

所以,刘士余上任一年,直接将再融资进行了革命性的约束,这是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的!能有如此举措,需要大魄力、是真正要站在为市场长远着想的角度,是不怕得罪人的!

一旦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不再以董事会召开日为定价基准,而是以发行期的首日,则定价就变得随行就市,折扣就非常小了。

比如,还是原来的那10亿元资产,以前可以发2.5亿股股票。实行新规则后,如果股价是25元,发行的定价将可能是25元!此时,股票发行数量将只有4000万股。大股东卖掉的价格可能是20元。这样,它最终变现的时候就只有8亿元可以拿回了!

相比以前的拿回37.5亿元,而今只能拿回8亿元。这是有天壤之别的!

这样的做法,将使得优质资产不愿借壳上市!壳资源的价值终究将归0。

这样的做法,将使得大股东不愿意轻易去改善旗下上市公司状况,而国企除外!

这样的做法,将基本上堵住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规模。如果再融资的规模降低到3000亿元以下,IPO达到2000亿元,则对市场根本没有冲击!

可以想象,未来会有更多公司结束停牌状态复牌交易。除了个别国企大股东愿意改善上市公司注入一些资产外,借壳上市基本上将没有市场了。

所以,想一想过去11年有6万多亿元资金参与了再融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大股东的资产证券化了,但最近两年市场各方参与定增的资金规模每年都有近万亿元。新规实施后,等于这些资金失去了套利机制,将把这些资金赶回股市里来。

如果这样的规定能持续3年左右时间,则新股IPO的堰塞湖将得以化解,股市的注册制或者变化后的核准制将得以实施,市场变革将主要围绕大盘蓝筹股进行,市场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市场的盈利模式也将因此而出现革命性变革。

比如,持续近10年时间的小市值效应(小盘股涨幅大)将成为昨日烟云;

比如,超跌股效应(跌幅大的股票涨幅大)将出现逆转;

比如,流通市值大的股票有贴水,将得到改观;

比如,炒小、炒新、炒概念将得到遏制;

市场将重回到它的本来面目,变成一个相对健康的投资和融资的场所。

现在回头望,刘士余的角色像极了尚福林。两位都出身于农行的证监会主席,都在股市跌跌不休的危难关头上任。都在实施重大的政策变革。但愿,股市的发展也能有相似的路径。

事实上,已经有很多制度在调整。比如人社部确认,北京等7省市的3600亿元养老金开始投资运营;中金所调整股指期货监管规则;证监会表态从严监管大小非减持;新股IPO的注册制可能变相调整为修订后的核准制;万好万家的股权转让被严管……

中国的股民韭菜们,苦了快20年了!是时候让他们脱离苦海,回归本义了。但愿,政策调整的东风能给股民带来一丝希望。希望市场在经过持续低迷之后,能低调迎接制度调整,逐渐踏上正常的健康轨道。

诚如是,中国股市之幸、中国经济之幸、中国股民之幸!

转载自:扬涛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