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管理收费避熊有一套!但要求苛刻基金热情恐不高

浮动管理收费避熊有一套!但要求苛刻基金热情恐不高
2017年06月22日 18:32 牛熊交易室

 大多数基民朋友们对基金是怎么“收费”的并不是特别感冒,因为大家还是更关心基金到底有没有赚钱。近期,监管层下发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收取浮动管理费指引(初稿)》(下文简称《指引》),让浮动管理费率这种目前在公募基金中还很“非主流”的费率结构再次进入了大家视野。

牛熊交易室通过对大家最关心的风险—收益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浮动管理费率的基金在熊市时体现出显著的抗跌性,而在牛市中的表现却偏保守。同时,牛熊交易室认为,这种理论上能让好基金经理得到更多好处的费率结构,却可能因过于苛刻的成立条件,对基金公司来说缺乏吸引力。

熊市中优势显著,牛市中表现保守

目前,非货币型的浮动管理费率基金共有30 只。其中有10只偏股型基金,12 只债券类基金,另外6只是基金采用了对冲策略的绝对收益型基金。牛熊交易室为了考察这些基金在不

同行情下的表现情况,分别统计了浮动管理费率基金在熊市(2015.6.15~2016.1.28)、牛市(2014.7.22~2015.6.12)和震荡市(2016.4.1~2017.6.9)的收益率、最大回撤和年化波动率数据,并于同类基金做对比,结果如下。

图表:不同市场环境下浮动管理费率基金表现;来源:Wind资讯,牛熊交易室

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熊市抗跌性显著,牛市表现保守。在熊市中,三类浮动管理费率基金相比于同类基金来说,遭受的损失更小,体现出较好的抗跌性。同样的,在震荡市中,浮动管理费率基金也比同类产品具有更好的收益。但是在牛市中,浮动管理费率产品的收益则不如同类产品激进,期间的收益更为缓和。

2、熊市中回撤控制佳,牛市中回撤较大。在熊市中,三类浮动管理费率基金的最大回撤都显著小于同类基金,体现出较好的回撤控制能力。但是,在震荡市中,这种优势收窄,而在牛市中的回撤甚至还大于同类基金。

3、牛熊市中波动率较小,震荡市波动率优势不显著。在牛市和熊市环境下,浮动管理费率基金的波动率都要小于同类基金。其中,偏股型基金在熊市环境下波动率优势最显著。但在震荡市下,对冲策略与偏债型浮动管理费基金的波动率仅略小于同类,而偏股型基金的波动率还高于同类基金。

由此可见,浮动管理费率基金在熊市环境下相比同类基金有明显的优势,体现出较好的抗跌性、回撤控制和低波动率。部分体现出了这种费率安排促使基金经理更重视风险控制,而在大牛市中又采取比较保守的操作。而在其他市场环境下,其风险—收益特征的优势没有那么显著。

《指引》释放出对投资者满满的关怀,但对基金公司吸引力有限

该份《指引》意在改变公募基金“旱涝保收”的现状,激励基金经理更好的为投资者赚钱。接下来,牛熊交易室来为大家划一下这份《指引》的重点。

1、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也要跟投。浮动管理费基金需要采取发起式,发起金额不得低于1000万。其中,管理该业绩报酬基金的基金经理出资比例应当不低于10%。发起式资金对应的基金份额应当锁定,在业绩报酬基金运作期间不得赎回,如果赎回上述基金份额,则后续不得再提取业绩报酬。

2、提取管理费用有上限。基金提取业绩报酬后,年度收取的总管理费用,不得超过考核期内平均资产规模的5%。

3、“支点”式浮动管理费奖惩对等,有限浮动。 “支点式”浮动管理费基金的管理费率浮动必须符合对称原则,当基金业绩表现高于业绩比较基准时,管理费向上浮动;当基金业绩表现低于业绩比较基准时,管理费率同比例向下浮动。有限浮动:基金管理人应当设置合理的浮动空间。管理费向上浮动,应当不超过基础管理费的50%。

4、必须为债券或绝对收益基金。采用浮动管理费模式的基金,应当为债券型基金、绝对收益策略基金。基金管理人应当根据基金的投资目标、投资策略合理设定业绩比较基准。

5、计提周期不得短于一年。基金管理人计提浮动管理费的考核周期不得短于一年;提取业绩报酬基金的提取频率每年不得超过一次;计提日应当为基金封闭运作期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意味着浮动管理费基金将设置成封闭期为至少一年的封闭式基金)

6、基金经理需5年从业经验,部分绩效递延发放。基金经理应当具备5 年以上股票型或混合型或债券型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经验,或者在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从事股票和债券投资管理工作且担任投资经理5 年以上。基金经理的年度绩效收入中不少于30%的部分应当递延发放,递延时间不少于两年。

从上述细则可以看出,这份《指引》,充斥了对基金公司的约束,以及对普通基金投资者的关怀。应该是本意是对投资者进行保护,同时通过提高对基金经理的要求和绩效提取的限制,通过跟投的方式使基金经理和投资者的利益绑,激励基金经理更好的投资,降低道德风险。但是,如此严格的限制是否有利于此类基金的发展还是有疑问的。因为,这样的制度安排,大大降低了浮动管理费率基金对于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吸引力,从而降低了他们对于成立此类产品的热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