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上市公司用两套学区房证明:实业误国 房产兴邦!

这家上市公司用两套学区房证明:实业误国 房产兴邦!
2016年09月23日 16:07 牛熊交易室

前段时间,地产大亨、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一个亿的小目标”言论火遍大江南北,鉴于其“地产大亨”的特殊身份,结合如今房价高企的事实,一个亿确实算是个小目标。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拥有房产的A股上市公司,牛熊君(niuxiongjun)就问你:你听说过“一家连年亏损的上市公司能不能保住壳,就看两套学区房能不能卖出个好价钱”这样事情吗?

事实是,在今年以来,楼市陷入火热乃至近乎“疯狂”后,这样的事情确实发生在A股上市公司中,且存在不少。牛熊交易室(niuxiong2016)观察到,实际上,自今年8月30日至今,便有包括*ST宁通B(200468.SZ)、云赛智联(600602.SH)等6家上市公司发布出售房产类公告,涉及到的缘由包括保壳、盘活存量资产等。

显然,在国内房价持续上涨之际,叠加货币宽松但市场整体却呈现“资产荒”的情况下,以营利为目的的众多A股市公司无疑也希望从中获得增值收益。

不过,牛熊交易室(niuxiong2016)在此不经想问:如果作为实体经济代表的上市公司,反而需要靠炒房获取收益,是否意味着社会资金脱实入虚的迹象更为严重呢?实体经济是有多低迷?上市公司都开始以卖房为业了,是否意味着房地产行业泡沫已膨胀到难以控制境地?

两套学区竟能保壳?

本周三(9月21日),上市公司*ST宁通B对外发布公告,称拟出售两套北京学区房。根据评估公司评估,两套房产评估价值为2272 .62万元,较账面价值增值16倍。

好端端的一家上市公司为何要出售房产?带着疑问,牛熊交易室(niuxiong2016)梳理了其近年来的财报数据,发现该公司2013、2014年连续两年亏损,今年上半年再亏2110 .91万元,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公司年底还不能扭亏,根据交易所规定,公司将面临暂停上市的风险。

牛熊君(niuxiongjun)注意,*ST宁通B也承认,如能顺利完成上述两套房产的转让处置工作,既可及时盘活非经营性房产资源获取一定现金流,用于缓解公司当前生产经营资金紧张程度。

说白了就是:卖房就是为了改善公司业绩!也就是说,像*ST宁通B这样一家总市值18亿元的上市公司,其能不能保住壳主要就看这两套学区房了……

另有报道称,*ST宁通B公布这两套学区房的评估价还偏于保守,如果按照所在区域的房价平均值来算,较账面价值增值能达到20.81倍!轻轻松松填平公司亏损,自然也就能够避免被暂停上市的风险了。

牛熊君(niuxiongjun)不经想起了那句熟悉的话:辛苦一辈子,可能真不如倒腾几套房;上市公司承受着巨亏的风险辛辛苦苦干实业,到头来还不如卖两套房来钱快!

上市公司“卖楼”频现 楼市火爆已传至二级市场

事实上,牛熊交易室(niuxiong2016)注意到,除了卖房保壳的*ST宁通B极为引人关注外,在房价飙升之际,A股近期便出现了多家上市公司集中出售房产的一幕。

在*ST宁通B“学区房”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后,云赛智联本周三也发布了一份类似的公告,称公司于4月与上海华鑫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房屋买卖协议》,房屋买卖含税总价款计5.04亿元人民币,扣除成本、费用和税金后,此次转让确认实现收益约1.86亿。

此外,牛熊交易室(niuxiong2016)还注意到,自8月30日以来,除了上述两家上市公司卖楼之外,还有包括海航创新(600555.SH)、绿庭投资(600695.SH)、外高桥(600648.SH)、长城电脑(000066.SZ)在内的四家公司发布了出售房产类公告,转让价格均超过或接近千万元。

这其中,长城电脑在公告中透露了出售房产的原因,即:为盘活公司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同时考虑到深圳房产市场价格现处于相对高位。

事实上,牛熊交易室(niuxiong2016)发现,上述提及的上市公司拟出售和已出售的房产无一例外均位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前期房价大幅上涨的一线城市。

A股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规模达5951亿

显然,一线城市楼市的火爆已经传导到了二级市场。那么,目前A股上市公司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规模有多少?牛熊交易室(niuxiong2016)汇总了部分机构梳理的数据。

据牛熊交易室(niuxiong2016)导出的Wind数据显示,截止今年二季度,A股有1305家上市公司有投资性房地产,合计金额达到5951亿元。其中,投资性房地产超过100亿元的上市公司就有12家,但最高的并不是房企,而是中国平安(601318.SH)。

从Wind方面的上表数据可以看出,截止二季度末,中国平安投资性房地产高达334.29亿元,紧随其后的是中国建筑(601668.SH)为325.5亿元,中国银行(601988.SH)的投资性房地产也高达220.99亿元,位列第四,其余上榜公司则均房企。

中国平安系当前A股投资性房地产金额最大的上市公司。实际上,险资对于房地产的青睐从举牌A股房企就可窥一斑。除了举牌房企,险资们还亲自购置房产。二季末,除了中国平安,中国太保(601601.SH)、新华保险(601336.SH)、中国人寿(601628.SH)二季末投资性房地产分别高达62.53亿元、31.74亿元和12.14亿元。

另外,银行也布局了大量房产,除了上文提及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601328.SH)、招商银行(600036.SH)二季末投资性房地产则分别高达60.21亿元和16.86亿元。

实业误国房产兴邦?

从上述出售房产的多家上市公司给出原因不难发现,保壳也好,盘活存量资产也罢,牛熊交易室(niuxiong2016)认为,“卖楼”始终还是逃不脱房价上涨这个最重要的因素,同时也折射出当前国内实体经济的萎靡不振。

某券商资深投顾提及上市公司卖楼原因就指出,目前实体经济陷入困境,但企业手中现金流充足,这部分资金急于寻找出口,前期险资举牌万科和购入其他地产股,便已透露出看涨地产行业的判断。

该投顾认为,在国内货币宽松大行其道的情况下,目前大型企业贷款成本很低,其本身资金宽裕,而这类资金又急于寻找能够保值增值的出口。与之相对的是,近年来房地产价格即使有所回落,但回撤幅度很小,投资风险也远小于股市,这使很多资金转而介入到房地产市场。

牛熊交易室(niuxiong2016)了解的信息显示,自2008年以来,国内上市公司现金期末余额出现大幅增长。来自Wind方面数据称,2008年6月时,沪深上市公司现金期末余额为1.96万亿元,到2016年6月这一数字已增至9.63万亿元。

然而,面对低迷的实体经济,上述沪深上市公司大量的现金并未能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中,而是出现上市公司集体炒股、买理财产品的尴尬局面,当然买房也是理想的选择。

不过,正如专家所担心的那样,上市公大举介入房地产市场可能会起到一个非常不好的示范作用,因为作为实体经济代表的上市公司反而需要靠炒房获取收益,这可能会引导更多的资金脱实入虚。

按照牛熊君(niuxiongjun)一贯以来坚持的看法:如果没有强大的实体经济做支撑,房地产无异于“空中楼阁”。

但当下的情况却正如网友所言:这个意思是实业误国房产兴邦喽,辛辛苦苦做实业不如轻松倒腾房子;以后上市公司什么都不用干啦,买房是最好的投资———全国楼市狂欢。

对此,牛熊交易室(niuxiong2016)也只能望而兴叹了,毕竟辛辛苦苦十多年,不如卖出两套房!但上市此举似乎也在向外界传达一个疑问:经济形势已经畸形到什么程度了?全民被迫买房抗通胀,连上市公司保壳也要靠买房。

细细一想,楼市疯狂,全民炒房,或许杠杆资金充斥的疯狂楼市离另一种“疯狂”更近了,毕竟A股在疯狂上涨之后也曾任性的“疯狂”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