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如何深耕供应链金融市场

工商银行如何深耕供应链金融市场
2017年11月09日 00:25 供应链金融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深度应用,供应链金融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繁荣。一方面表现为产融结合的深化促使如中石化、国家电网等产业巨头通过“供应链+互联网”方式实现产业规划和经营管理迭代升级,新业态下的供应链金融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纷纷跨界供应链金融,采取搭建生态圈、依托自身平台等模式进行产品创新,与传统银行机构共同角逐供应链金融市场。面对机遇和挑战,工商银行提前进行战略布局,积极实施转型升级,业务发展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态势。

一、供应链金融蕴藏巨大市场潜力

供应链金融作为现代金融服务模式,围绕核心企业,将其信用注入整个产业链条,立足真实的贸易,为链条上的中小企业推出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从而构建更紧密的产业链生态系统。供应链金融颠覆了传统金融“基于金融做金融”的模式,打通了企业产业链中的每一环节,真正实现了“产融结合、以产促融”,在具备金融爆发力的同时更具备了产业的持久性。

供应链金融是依托企业应收账款、存货、预付账款等流动资产进行融资,市场潜力巨大。相关机构预测到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左右。

 同时,作为供应链末端的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2016年末,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000万家。巨大的市场潜力为银行拓展新兴行业细分市场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营销高附加值的金融服务、优化收益结构提供了可能。

二、群雄逐鹿供应链金融市场

面对着供应链金融市场巨大的潜力资源,近年来,除各大商业银行、保理公司外,互联网企业、产业龙头企业、P2P网贷平台也纷纷加快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战略布局,探索“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新模式,成为供应链金融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

银行系供应链金融

为抢抓供应链金融蓝海市场,各大银行纷纷加大产品创新和系统开发力度,加强市场营销。目前,在业界供应链金融发展比较突出的有平安、中信、民生等商业银行。传统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有着先天的优势:一是银行在长期经营中积累的很多战略性合作伙伴,客户基础雄厚;二是资金规模相对比较充裕,融资定价相对有优势;三是银行专门从事信用风险管理,在风险把控方面具有专业性。

产业巨头搭建供应链管理平台

供应链管理平台指利用互联网络平台将众多供应商、核心企业、经销商、第三方物流、信息机构、金融机构等合作伙伴汇集起来,为供应链企业运营的每一环节选择最合适的合作伙伴。近年来产业巨头纷纷将目标聚焦至供应链管理平台的搭建,如中石化的易派客平台,中建集团的云筑网等,产业巨头通过供应链金融为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具有信息优势和对整个供应链的控制力,对交易对手、合作伙伴、上下游客户等各方面情况,特别是信用情况了解非常清楚。

互联网企业和电商平台

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凭借其在支付、结算等领域的优势,纷纷跨界供应链金融,依托自身优势,整合电商平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信息,通过提供金融服务贯穿电商产业链生态,逐步形成了“电商+金融”业务模式的全覆盖。

三、工商银行供应链融资发展实践

工商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大型、超大型企业数在国内银行业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这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沃土。同时,工商银行拥有实力雄厚的科技研发力量和专业的人才团队,这也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自2009年开办供应链融资业务以来,工商银行累计发展供应链超过3200余条,近五年为11000多户中小企业发放融资超过8000亿元,特别是2012年以来,工商银行借助行内金融科技优势,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通过贸易背景信息电子化交互、债项控制专业化协作、融资支付智能化处理实现了供应链融资创新转型发展。支持了包括一汽大众、华为集团、奇瑞路虎、中建集团、吉大附属医院、蒙牛股份、天津物产等多个优质供应链项目在内的多家上下游客户的融资需要。2015年,基于融e购平台数据,为中建集团打造了“互联网+供应链+产业”的集采融资新模式,实现了“一触即贷”,在业界形成了较大了影响,开创了同业的先河,也标志着工行供应链业务正式进入3.0时代。

四、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相关思考

结合工商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实际以及多年来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开展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在风险控制、客户体验和运营成本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供应链金融未来将沿着更加集约化、标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集约化解决跨区域难题

供应链融资主体在地区分布上较分散,传统商业银行划分区域经营的体制下,采用区块和条线考核相结合,往往客户账户所在地行无意愿办理业务时,其他分行也无法办理,分支机构间沟通协调难,风控水平不一致,无法仅通过互联网渠道实现“一点对全国”。采取总部直营模式可有效解决跨区域协作问题,由总部负责牵头营销、统一制定方案、统一系统开发、统一制定客户准入和利率水平,有利于加强各分支机构间的业务协调,解决传统供应链客户异地融资难的问题;增强对大客户的服务能力,统一服务水平和效率,加强对重点客户的渗透和维护。 

标准化提升服务效率

标准化主要包括获客、信息交换、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四个环节的标准化。一是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户融资需求,测算客户授信额度,并通过互联网实现融资额度的主动推送和批量营销。二是依靠互联网技术实现电子化的远程信息交互,既包括为供应链客户提供网银、手机银行等在线业务办理渠道,也包括银行与核心企业的ERP系统对接,实现贸易背景的在线验证。三是运用数据模型测算代替人工主观判断,既可提高审批效率,也可避免因主观失误导致审批标准不合产生风险。四是运用数据模型实时监测贷款资源用途、企业经营状况、押品状态等,利用远程数据代替现场检查,全面提升检查频度和精度。

智能化加强风控水平

主要指金融科技在供应链金融的应用,包括大数据、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一是基于大数据打造“N+N”网状供应链模式,即运用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通过追溯贸易关系,耦合不同供应链上的节点,勾勒出多条供应链之间的网状关系。二是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一种基于金融机构商业信息的信用货币,即核心企业或供应链上任意节点企业基于应付账款、金融资产或者大宗商品质押都可以签发的类似于商票的有价证券,可随供应链贸易自由流转。通过区块链技术有效解决了商票认可度低、变现能力弱以及贴现费率高等问题。三是引入应用物联网的电子标签技术,实现对大宗商品的远程定位和智能库管,通过视频及射频技术实现对押品的远程监控和移动报警,此外,还可以利用无人机实现远程巡仓,确保质押物的安全。

来源:翰利租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