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仍在疯狂抢地!因为,他们揣着三个秘密

开发商仍在疯狂抢地!因为,他们揣着三个秘密
2017年07月05日 18:16 楼市参考

北京楼市成交量暴跌!

合肥房价腰斩!

深圳新房价格连跌9个月,每平米跌了7108元!

……

这是最近几天,媒体告诉我们的楼市“真相”。

但另一方面,另一个“真相”今年以来也一直没有改变过:开放商仍然像打了鸡血一样,在疯狂地争夺土地。

 

今天(7月5日)“上海证券报”的一篇报道告诉我们:

今年上半年已有34家房企的拿地金额超过百亿元,其中前30名的拿地资金总额合计逾8700亿元,同比增长66.4%(可比数据口径)。其中,碧桂园拿下167幅地块,拿地总金额达860.15亿元,成为今年上半年通过招拍挂拿地规模最大的房企。

截至6月30日,通过招拍挂方式拿地总额最高的前五大房企为碧桂园、保利地产、龙湖地产、万科以及中国恒大,共拿地414幅,拿地总金额达3346.67亿元。

报道还说,从城市布局角度看,二线城市依旧是各家房企的布局重点,占到了拿地总建面的52%,三四线城市占比则为41%。最令人瞠目的是:房企在三四线城市的拿地均价也从2016年上半年的1679元/平方米上升到3520元/平方米,增幅为110%。

上述数据多来自“中原地产”、“克尔瑞”等研究机构,那么官方的数据怎么样呢?

最权威的数据来自财政部每月公布的“财政收支状况”,其中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情况”里,有全国土地出让金的收入情况。这个数据跟“中原地产”等企业的统计时点有区别,财政部的数据肯定是土地出让金到账后才体现的。而民间机构的数据,是拍卖结果出来之后就算数了。

财政部目前只公布了前5个月的数据:1-5月累计,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5251亿元,同比增长32.8%。

66.4%的增幅,和32.8%的增速,似乎差了一倍。但这也很好理解,除了刚刚说的统计时点的不同,还有口径的不同。前者统计的是大房企,后者统计的是全国总的情况。目前开发商收购兼并日渐增多,加上土地价格昂贵、融资困难,所以一定是大房企拿地越来越多,小房企拿地越来越少。体现出来,就是排名居前的房企,拿地金额增长得特别快。

去年国庆以来,国家调控政策一波接一波,在限购、限贷、限价之外,搞出了限售、限商。此外,还弄出了100%自持,以及昨天上海首创的纯“租赁用房”的土地定位。在西安,甚至还出现了追溯式“限售”。总之,看起来地方政府无不在卖力地调控房价。

但问题来了:开发商仍然疯狂抢地,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其实很简单:

第一,开发商不相信这一轮调控周期会超过3年,因为新购买土地的开发周期一般是3年左右。如果3年后政府仍然坚持房价环比不能上涨,那么至少今年以来买地的开发商都将亏损得一塌糊涂。

第二,开发商不相信土地会敞开供应,而是预期土地会越来越少、越来越贵,所以才拼命抢。抢到土地,就是抢到生存权。否则,没有了土地将来如何生存。比如万科今年拿地一度落后,前几天突然在广州出手,一次拿出551亿现金购买了“广信资产包”,里面有价值的资产基本上是土地。

第三,由于土地稀缺,开发商甚至甘愿冒险到三四线城市拿地。其中很多三四线城市,并不在未来主要的城市圈范围内。他们之所以还敢于去买地,就是看到了绝对价格的低廉。如果某个三四线城市,其人口流失不是很严重,还是有开发商愿意去冒险尝试。毕竟,未来遇到困难时,还有退地和改变容积率、功能的可能。

因城施策情况下的楼市调控,我们是第一次经历。我此前就在专栏里说过,地方政府掌握了调控主动权,这到底会发生什么,超出我们的经验范围。在这种情况下,真实价格的大跌将更加困难。所以,我在谈论楼市冬天的时候,始终强调的是“成交量的冬天”以及价格的“横盘或微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