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双十二”:为养老金入市挖“黄金坑”?

黑色“双十二”:为养老金入市挖“黄金坑”?
2016年12月12日 18:22 红刊财经

红刊财经 特约作者 张俊鸣 

“双十二”是打折购物的狂欢节,A股也貌似受到打折风潮的影响,“双十二”成了“黑色星期一”,大部分股票都以大跌来“降价促销”;各大股指都出现超过2%的大跌,上证指数跌穿9月末以来的上升趋势线,即将考验2月底以来的趋势线;而深市指数更弱,创业板在乐视网停牌的情况下依然无法止血,一举打穿箱底的支撑,尽显弱势。

 图1:上证指数日线图

  

图2:创业板指数日线图

图3:深成指日线图

关于这场大跌,有所谓的五大利空:年末资金回笼压力;险资杠杆举牌被喊卡;大小非解禁高潮来临;新股发行持续加码;美国加息在即。也有人认为,周一大跌过程中,护盘资金基本不见踪影,显然是在放任市场下跌,以实现养老金入市抄底,降低中长期投资成本。近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宣布,评出21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证券投资管理机构,意味着养老金入市进入实质操作阶段。从法规到配套措施逐步完善,外界普遍预期养老金进入A股很快就会实现,最有可能的时间点就在明年初。作为老百姓的“养命钱”,养老金有“输不得”的压力;但笔者认为,基于未来养老金可能的入市规模,有关方面不可能主导市场下跌来实现所谓的“养老金低价入市”的目的。

相关统计显示,现有可纳入投资范围内的养老金结余约有两万多亿,如果有30%的资金入市投资,那就是6000亿的规模,对A股来说无异于引入大量资金活水,足以令人浮想联翩。但在实际运作中,养老金不可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资金直接买入,更多的是采取分批结转的方式。另外,两个养老金结余大省:广东和山东已经在2012年和2015年试点,分别将1000亿养老保险结余基金委托全国社保基金投资。加上目前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养老金年度结余面临减少的可能,也不可能将所有结余资金放手一搏。养老金入市的规模,很可能仅仅是区区数百亿,相对目前50万亿市值的A股来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另外,养老金入市也不仅仅是只进入A股。根据有关规定,养老保险基金除了投资于银行存款和国债之外,还将可以涉足各类信用债券、股票、基金、股权等风险资产,并以适当方式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即便进入股市,在目前沪港通、深港通已经开通的情况下,估值更低的港股对讲究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养老金来说更具吸引力,也会减少养老金对A股的买入力度。

和全国社保基金相比,养老金的配置风格有些类似,但作为老百姓的“养命钱”,它对安全性、流动性的要求会更高。全国社保基金是国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主要用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来源包括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等,相当于养老金的“后备部队”,因此比养老金更能进行周期更长的投资。相比之下,能入市的养老金,仅仅是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由部分企业缴费和职工个人缴费组成,费率为个人工资的8%,实行完全积累制,主要用于职工本人退休后使用。两大基金不同特点决定了,养老金的入市规模比全国社保基金小,且投资要求更加稳健安全。

从已经试点的广东和山东养老金的运营情况来看,都实现了稳健的收益。广东省试点的头两年里,2012和2013年投资的年化收益率分别达到6.7%和6.0%,此后也均取得了正收益;山东省2015年年化收益率也达到了15.2%。无论是以往社保基金入市,还是广东、山东的养老金试点,都没有出现所谓的大幅向下挖坑,提供其超低价买入的机会,因此笔者认为,这一次养老金入市也不会例外。全国社保基金和养老金一样,都是着眼于长线投资、分批买入,而不是赌博式一次性买入,做高抛低吸。如果将养老金等长线投资者看成是短线进出的投机资金,就会出现很大的理解偏差。

尽管周一的大跌和养老金入市没有关系,但从客观角度来说,养老金入市带来的不仅仅是增量资金,更值得期待的是带来更多成熟的价值投资理念,同时能够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在公司治理上发挥自己独到的功能。如果能实现这两大目标,对于我们每一位参与A股的投资者来说,才是真正的长期利好。在下跌过程中跌出投资价值、完善制度建设,才是包括养老金和我们每一个投资人在内的“黄金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