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东套现忙, “清仓式”减持风起云涌

上市公司股东套现忙, “清仓式”减持风起云涌
2016年06月18日 08:08 红刊财经

红刊财经作者 林伟萍

今年5月份以来,A股重回震荡调整通道,随之而来的是上市公司重要股东日益频繁的减持乃至“清仓”的操作。《红周刊》记者统计发现,5月份以来上市公司重要股东二级市场交易减持公告多达440多份,其中仅6月初至16日,已有205份上市公司减持公告发布,而在今年1~4月份,月减持公告数量最多仅为160份。令投资者不解的是,当前A股股价并非高点,上市公司股东为何急于扎堆套现?业内人士本周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股灾”期间的“减持禁令”到期,上市公司限售股在5、6月份进入解禁高峰期,以及受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大环境影响,上市公司股东存在资金需求是其减持的重要因素。同时,业内人士表示,上市公司的频繁减持并非当前A股持续调整的主要因素,短期或会对A股造成一定冲击,但不改股市走势。操作上,建议投资者短期回避“参与公司经营的重要股东发生减持行为的上市公司”。

减持扎堆 15家上市公司股东拟“清仓”

近期上市公司股东减持热度有多高,从几个数据对比也可窥见一斑。中金最新研报统计,自2005年以来高管与大股东净减持每周平均约12亿元左右,近几周则维持在50亿左右的水平。而《红周刊》记者从Wind数据了解到,今年以来截至6月16日,共有983份上市公司发布的重要股东(含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首发原始股东等)二级市场交易减持公告,其中1~4月份每月上市公司减持交易公告均在200份之下,分别为132份、128份、160份、120份。进入5月份以来,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操作加速明显,当月达到了238份,而进入6月份以来,仅截至16日就有205份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参与减持的公告,日均超12份,涉及减持金额高达203.316亿元。

例如,6月14日,威华股份公告称,公司实控人李建华拟自公告之日起2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及协议转让方式(其中以大宗交易方式进行减持的数量将低于公司总股本的5%)减持不超过6500万股,即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3.3%。国光电器6月12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股改限售股股东通知,减持公司股份19448257股,减持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4.66%。奥瑞德6月份以来累计减持比例高达8.16%、燕塘乳业6月份以来累计减持比例为7.26%。 

相较于上述上市公司股东的高比例减持,部分上市公司股东则更直接抛出“清仓式”减持计划。6月16日晚间,锂电池设备龙头股先导智能发布公告称,接到公司第三大股东上海祺嘉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第五大股东天津鹏萱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的《股份减持计划告知函》,上海祺嘉计划自上市公司股票复牌之日起15日后的6个月内,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401万股,即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3.44%。天津鹏萱则计划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576万股,即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3.86%(为其所持公司全部股份)。而在此之前的6月13日晚间,维力医疗和厚普股份同时发布《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计划的公告》,维力医疗第四大股东九鼎医药拟在未来6个月内减持其所持有的维力医疗全部股份1071万股,占维力医疗总股本的5.355%。厚普股份第二大股东德同银科拟在未来12个月内减持厚普股份不超过10.48%,即德同银科持有的全部股份。

据《红周刊》记者统计,先导智能是今年5月份以来第15家被上市公司重要股东拟“清仓式”减持的上市公司。除上述提到的上市公司外,广汇汽车、中泰股份、迎驾贡酒、音飞储存、迅游科技、创业软件、永东股份、华友钴业、康恩贝、地尔汉宇、宝钢包装、正业科技等12家上市公司,也在此期间发布上市公司重要股东拟“清仓式”减持公告,15家公司涉及减持市值近1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15家重要股东拟“清仓式”减持的上市公司中,次新股占了大部分,其中厚普股份、维力医疗、迎驾贡酒、音飞储存、中泰股份、迅游科技、创业软件、地尔汉宇、宝钢包装等公司均为去年上市的次新股,重要股东减持的主要为在各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前所持有的股份。

创投类股东减持动力大 自身需求成通用理由

从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给出的减持理由来看,多数较为简短,几个字交代,并没有过多的解释,而这其中自身需求成为各上市公司股东给出较为一致的理由。例如,维力医疗股东减持理由为“基金出资人资金需求”、中泰股份股东减持理由为“经营发展需要”、永东股份股东减持理由为“股东自身发展需求”、威华股份股东减持理由为“个人财务安排”,慈星股份股东减持理由为“个人资金需求”。此外,上市公司股东减持的理由还包括子女教育、改善个人生活、理财投资等。

紫马基金山东分公司总经理李正光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表示,去年“股灾”后,监管层鼓励大股东增持,并对上市公司减持有所限制,这就导致本来打算去年减持的股东在今年“减持禁令”到期后,抓紧时间套现走人,“加上从去年下半年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都不是十分景气,上市公司股东也存在资金需求。”

同时,他表示,受去年定增规模大增以及去年发行的新股限售股到期影响,5~6月份将进入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高峰期。WIND数据显示,仅6月份定增解禁的市值就将高达658亿元。兴业证券也指出,受2015年上市公司大量进行外延式并购影响,今年解禁压力相比去年提升20%左右,提升部分主要集中在发行股份收购资产的1年期股份解禁上。统计数据显示,收购资产发行股份(锁定期12个月)在2016年的解禁金额为2800亿元,较2015年增加了近5倍。

“无论是新股还是定增项目中,都会引入不少创投类的投资者,他们本身就是财富投资者,投入上市公司项目就是为了赚钱,并不想着和上市公司天长地久。除非上市公司后续项目特别好,否则上市公司二级市场走势对创投类机构并没有什么吸引力,因为他们入股成本极低,到期套现走人已经能获得足够让他们满意的收益了。”李正光分析说。分析上述15家拟“清仓式”减持的上市公司可以发现,多数均为创投类投资者。以广汇汽车为例,参与广汇汽车2015年6月份定增的天津正和世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天津正和世通”)日前发布减持计划,称在2016年6月16日限售股到期后的6个月内,将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司股票不超过2.98亿股,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43%,即公司所持广汇汽车的全部股份。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16日收盘,广汇汽车自发行价格涨跌幅(后复权)为67.46%,这也意味着即使以16日的收盘价计算,天津正和世通盈利也十分可观。此外,中泰股份股东杭州新湖成长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地尔汉宇股东苏州周原九鼎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创业软件股东安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股东浙江安丰进取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宝钢包装股东北京和谐成长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等也均为创投公司。

此外,业绩出现下滑,也成为被股东“抛弃”的主要因素之一。华友钴业2015年年报显示,公司去年净利润亏损2.46亿元,同比下滑269.22%,2016年一季报公司净利润亏损3490.6亿元,同比下滑316.51%。厚普股份一季报也显示,公司今年一季度净利润为亏损453.88万元,同比下滑117.09%。此外,宝钢包装一季度降幅也达到177%。

被减持股并非都是“地雷”

从上市公司减持公告来看,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主要通过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3种方式进行。其中,今年证监会减持新规规定,大股东在3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从减持周期来看,短则6个月,多则两年内完成。而从减持后二级市场走势来看,上市公司股价对于减持行为反应较为敏感,股价短期承压明显。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上市公司股东减持对股市长期影响不大,同时并非所有减持都是“地雷”,应理性对待减持对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

《红周刊》记者分析发现,股东减持出货过程中“踩点”节奏往往十分精准,随后股价承压,投资者需慎防做了上市公司股东的“接棒者”。以国光电器为例,在端午节假期前的3个交易日中,国光电器收获2个涨停,股价最高上摸17.76元/股,为近5个月以来股价新高,区间涨幅高达28.57%。在随后的6月12日晚间,公司公告称,公司股改限售股股东PRDF NO.1 L.L.C(以下简称PRDF)通知,PRDF于6月7日、8日,分别以15.93元/股和17.07元/股的成交价,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减持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1945万股,成交金额共计约3.17亿元。6月13日开盘,公司股价便一路走低,直至跌停,国光电器股东出货时点可谓“精准”。无独有偶,6月9日,奥瑞德公告称,上海泓成及其一致行动人上海祥禾分别于6月3日、6月6日和6月7日合计减持公司股份3835.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本次减持后,上海泓成及其一致行动人仍持有公司11.14%的股份。值得注意的是,减持的3个交易日基本上处于奥尔德5月底反弹以来的高点,而在减持后,公司股价进入下降通道。

中金公司最新研报认为,高管及大股东的密集净减持或增持行为对市场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除了特殊的政策干预期间外(如2015年下半年),一般在市场阶段性顶部,高管及大股东净减持力度会增大。“未来高管及大股东等公司内部人的行为值得高度关注,如果6月初以来的趋势在接下来几周延续,有可能会对市场形成短期压力。”中金公司认为,整体上解禁及减持压力使得目前A股仍处于价值回归的过程中,估值虚高的板块和个股(以中小板和创业板部分个股为主)仍存在估值回调的空间。

不过,在李正光看来,并不是所有的大股东减持都是“负面”。“股东减持需区分来看,如果减持的股东是创投类的,到期退出是他们的盈利模式,对于这种被减持个股,投资者需理性对待。此时原有股东减持股份客观上造就了公司股份新的流动性,为之后公司引入新的战略合作伙伴,或者公司战略重组等腾挪出空间,表明公司未来存在整合的可能性,对公司来说是好事。而如果减持的上市公司股东是创始大股东或法人大股东等参与公司经营的股东,一旦出现大肆减持,投资者须及时回避。因为他们对公司的了解程度更深,大股东都不想和企业共成长了,这类企业风险相对较大。此外股价过高的个股遭减持,投资者也需适当回避。”

从部分上市公司减持公告也可以看出,公司减持的目的为上市公司“救急”所用。例如,日前劲胜精密公告,控股股东拟在6月13日至9月12日(3个月内)减持不超过5%的公司股份(7118万股),拟将所得部分资金(1~2亿元)无息借予上市公司使用。掌趣科技董事长姚文彬减持的理由也是为公司发展提供支持,主要包括为公司战略发展提供一定资金支持,公告显示,姚文彬于5月3日及4日,分别减持公司股份1300万股、2300万股,合计占总股本的1.3%,减持金额4亿元。减持后,姚文彬仍持有公司总股本的17.80%。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