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车”们来了,带来的是财富还是故事?

“小黄车”们来了,带来的是财富还是故事?
2017年03月07日 18:30 红刊财经

红刊财经 赵康杰

春天的北京街头,橙灰色的摩拜单车,黄色的ofo小黄车……各色共享单车纷纷上路,令人应接不暇。这些共享单车的车身、车型等都不相同,骑行起来的舒适度、轻便度和安全性也不同。“个人感觉小黄车骑起来更舒服,但摩拜单车的电子锁等功能更先进,北京目前遍地都是共享单车,和之前相比,现在的出行方便多了。”一位共享单车用户接受红刊财经红刊财经(ID:hkcj2016)记者采访时表示。

红刊财经(ID:hkcj2016)记者注意到,共享单车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同时引起了二级市场上不少上市公司的注意,中路股份、红旗连锁、信隆健康等上市公司纷纷布局共享单车市场,力求在共享经济浪潮下分得一杯羹。不过,也有分析认为,共享单车目前依旧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还需要资本的长期支持,若共享平台的现金流不够充分,也会对上市公司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共享单车盛宴

其实,在共享单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最先出现的是政府力量。当时,政府在推广市政有桩租赁自行车这一惠民项目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但由于办卡充值困难、停车桩难找等诸多缺陷,共享经济一直没有得到切实推广,直到“互联网+”让“解决最后1-3公里的出行问题”无限接近可能。

根据第三方调研机构艾媒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单车租赁市场分析报告》,2016年中国单车租赁市场的用户达到425.16万人,预计2019年中国单车租赁市场的用户规模将达1026.15万人。东方证券也有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已经有24家以上的共享单车品牌诞生。共享单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用户数量急剧攀升,预计2020年整个市场规模将达到2.21亿元,年复合增速达156.8%。

红刊财经(ID:hkcj2016)记者了解到,目前的共享单车市场由ofo小黄车和摩拜单车共同领衔,两者市场份额较高,APP下载量排名靠前。以苹果应用商店为例,红刊财经(ID:hkcj2016)记者发现,虽然应用商店并没有披露应用的下载数量,但截至3月6日,摩拜单车APP留言区共有超过2000条评论,ofo小黄车APP的评论也有超过700条评论。

只要有故事,钱从来不是问题。与滴滴快滴的“烧钱大战”相似,共享单车之争的背后必然是一场血雨腥风的较量,而这其中也隐藏着各路资本的角逐。有数据显示,目前共享单车领域整体投入资本已经超过30亿元人民币,聚集30多家投资机构。

表:部分共享单车企业融资时间(截至2016年10月)

而据最新数据,2017年以来,摩拜单车累计融资额已超过了3亿美元,此外,仅仅在3月1日当天,就有3家共享单车企业公布了新一轮融资:ofo小黄车获得了4.5亿美元的D轮融资,新入局的百拜单车和永安行,同样获得了A轮融资。

盈利模式须进一步验证

不过,即便各路资本争相抢占共享单车市场,但在盛宴的背后,整体行业盈利模式模糊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阻碍共享单车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据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称,共享单车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政府补贴、广告收费、用户账户的沉淀资金。

红刊财经(ID:hkcj2016)记者了解到,各家单车企业的盈利模式基本都采用了“押金+计时”收费的模式。摩拜单车押金299元,ofo押金为99元,小鸣单车押金为199元,优拜单车押金为298元,每半小时骑车费用为0.5元或者1元,一旦算上运营中的高额管理和维护成本,单车企业也很难依靠押金收入带来可观的利润以及持久发展。而部分“后来者”的入局,则令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更加模糊。其中,永安行联合芝麻信用在去年11月发布了“0押金”的无桩共享单车,让共享单车之争的未来走向越来越复杂。

不过,在外界普遍为共享单车未来盈利模式担心的时候,市场上还存在另一种声音。东方证券研究员竺劲研究认为,在共享单车融资额度不断提高的同时,整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已经逐步浮出水面。他对共享单车进行了简单的盈利测算:

每车每天使用5次,收入5元,每台车采购成本1500元,选取折旧年限为4年,每年使用300天。每台车每天折旧成本1.25+运营成本0.60(包括车辆损耗、维修费、调度费等)=每车每天总成本1.85元。假设每台车拉动10个用户,沉淀10个用户的押金及预付的租金(每个用户算309元)。按照8%的年利率计算,每车每天沉淀的租金收入是0.82,每车每天毛利率5元+0.82元-1.85元=3.97元。按照总投放100万辆计算,每天毛利率397万元,按照每年使用300天计算,每年毛利率11.91亿元。

不过,尽管行业的盈利模式初现,但竺劲同样提醒,在共享单车的现有盈利模式中,收费与成本比重控制是其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素。“低收费与低成本并不能优化共享单车长期盈利模式。而控制好收费成本比,则需要注重覆盖密度、扩张速度和壁垒深度三个维度。”

拥趸者们并不“坚定”

共享单车市场的不断扩张也引起了二级市场上不少上市公司的注意,甚至不乏拥趸者。红刊财经(ID:hkcj2016)记者了解到,2017年1月10日,摩拜单车和红旗连锁在成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今后,红旗连锁将成为摩拜单车在成都大街小巷的重要集散点。摩拜单车不仅利用红旗连锁线下门店资源作为其停车点,以此快速、便捷、合规进行线下网络布局,同时解决了当前比较棘手的单车乱停乱放、维修不及时的问题。

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月中旬,“摩拜停车推荐点”已经在红旗连锁51家门店完成了布局,下一步将会推进到更多门店。竺劲认为,从目前与红旗连锁的合作内容来看,摩拜单车仅仅是享受了其停车便利,集中管理的优势,双方还没能进行更深度的合作。如果能将摩拜单车的用户流量导入大型连锁商超促进消费,或许流量就能够实现快速变现。

尽管有研究员看好摩拜单车和红旗连锁的合作,但以上事件并没有出现在红旗连锁的公告中。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以上合作事宜对红旗连锁业绩的影响微乎其微。

此外,红刊财经(ID:hkcj2016)记者还注意到,信隆健康自去年10月起也开始参与摩拜单车的零配件供应业务。信隆健康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透露,旗下的深圳、太仓、天津工厂均有供应摩拜单车配件的生产线,供应摩拜单车的配件为公司的主营业务产品:车把、立管、座管、主车架等。

不过,在红刊财经(ID:hkcj2016)记者采访过程中同时了解到,虽然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纷纷进军共享单车领域,但从公司的角度来看,与单车企业战略合作的同时还是持有些许谨慎态度的。红刊财经(ID:hkcj2016)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信隆健康,对方表示,信隆健康于去年四季度开始与摩拜单车建立合作关系,目前摩拜单车的需求量远远大于信隆健康的零部件供给数量。不过即便如此,信隆健康的摩拜单车业务目前也只是占据了主营业务的一小部分而已,公司未来并不会盲目扩产共享单车业务。“毕竟(共享单车)是一个新的领域,公司不会盲目地一头扎进去,还是会注意到一些风险的。”上述工作人员对红刊财经(ID:hkcj2016)记者表示。

“小黄车”们的种种喧闹,充斥着“互联网+”“共享经济”的种种美好,但作为商业它们依然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依然是先占地、后发展。这致使它们的支持者们,既不愿放弃,更不敢靠得太近。因为结果对比强烈,要么一飞冲天,要么粉身碎骨。

表:部分共享单车概念股业务细分

▪欢迎关注红刊财经微信号(hkcj2016)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