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大杀器,超5000亿解禁市值压垮市场?

年末大杀器,超5000亿解禁市值压垮市场?
2016年11月04日 20:22 红刊财经

红刊财经特约作者 张俊鸣 

四季度一向是A股比较敏感的阶段,市场面临部分机构资金回笼、基金排名冲刺等影响,个股分化较大。而在进入11月之后,A股市场又面临一个大杀器:巨量限售股的解禁。在度过十月份限售股解禁的低谷之后,11月和12月的限售股数量激增,其中11月的解禁股数为124.87亿股,合计解禁市值为1956.65亿元;12月的解禁股数超过227亿股,合计解禁市值为3494.09亿元。

图1:2016年各月解禁股数量(单位:亿股)

巨量限售股解禁是否会压垮指数?笔者认为,11月份问题尚不大,12月份则要提高警惕。在11月上市的解禁股中,11月2日解禁上市的温氏股份就占了大头,共有30.58亿股解禁,市值将近900亿元;此外,金安国纪、中直股份的解禁股市值合计也超过150亿,单单这3只个股的解禁市值就超过1000亿元,占了11月份解禁市值的半壁江山。因此,11月份的限售股解禁压力,更多集中在个别股票身上,对大盘整体影响较小。

图2:2016年11月解禁股数量(单位:亿股)

相比11月,12月的解禁股数量和市值不仅更多,分布也相对均匀,其中也不乏解禁市值百亿以上的巨无霸,如分众传媒、济川药业、神州信息、北部湾港等;而从时间分布来看,12月中旬之后解禁股数量逐渐增加,月末达到高峰,届时迭加资金回笼压力等年末效应,不排除造成大盘失血的可能。

图3:2016年12月解禁股数量(单位:亿股)

今年A股尽管整体呈现“L”型波动,但几次月度限售解禁高峰均对大盘形成较大的影响。一月份的第一次年内限售解禁高峰期,对应股指在熔断中持续大跌;五月到六月的限售解禁高峰期,大盘持续弱势震荡;八月份的限售解禁高峰期导致波段高点的产生。因此,面对即将到来的年末解禁大潮,我们还是要打起十二分精神高度关注。

对于有巨量限售股上市的公司,大部分都面临着股价向下的压力。笔者认为,有两类品种需要重点回避:

1、股票取得成本较低的非控股股东。一般来说,处于非控股地位的股东,如自然人股东、投资公司等套现的意愿比较强烈,特别是在低价定增或新股上市首个解禁期,这部分股东兑现盈利的动机比较大,盈利空间大也决定他们抛售更坚决,对股价的压力也就更大。

2、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高、估值较高的品种。近年来,A股市场出现了部分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趁估值高企之时,大举抛售手中持股,甚至出现“清仓式”抛售的情况,典型如永大集团的原实际控制人吕氏家族,在八个月内减持套现近70亿元。即便没有“清仓式”抛售,持股比例较高(如50%以上)的控股股东,也可以抛售部分股权来“改善生活”,而完全不会影响其控股地位。

而机会也存在于一些低于定增价的个股身上。这部分个股因为参与定增的机构被套,存在较强的“生产自救”的意愿,甚至上市公司也可能“投桃报李”推出利好刺激股价,如来年的高送转等等。这些个股如果基本面较好,股价蓄势充分,也可以成为逢低参与关注的对象,典型代表如:三安光电、新湖中宝、国新能源、中山公用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