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企业为了IPO,花掉8000多万,

这家企业为了IPO,花掉8000多万,
2017年02月10日 20:30 ipo观察

作者: 燕秋

日前网上有消息披露了2017年上市公司IPO成本清单。清单中,安正时尚IPO花费8119万之多,科森科技也达到7690万元。主板IPO花费普遍在4000—6000万价位,深交所中小板上市费用在3000万以上,创业板则在2000—4000万区间。

以下为”投行新闻”微博列出的上市公司IPO成本清单:

从实际发生的发行上市费用情况看,我国境内发行上市的总成本一般为融资金额的6-8%,境外为8-15%。花费8119万元的安正时尚,2月6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募资11.93亿元,其上市成本占融资金额的7%。

占比虽在6%-8%的合理区间内,高昂的IPO成本还是让人不禁捏把汗。

这些钱都给了谁?

据悉,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通常需要支付的费用包括:保荐费用、审计费、律师费、法定信息披露费、发行手续费以及印花税等,其中保荐承销费用比例最高,承销费用中位数约在2000万价位。

承销费用,能占到发行总费用的7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90%。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费用一般仅占发行费用的3%至6%。也就是说,小部分的钱给了会计和律师等,大部分的钱都落入负责承销和保荐的券商口袋中。

事实上,IPO过程中券商收费高(承销费用高)已不是新鲜事,2012年《经济观察报》就曾报道,券商承销费率五年涨3倍。目前看来似乎愈演愈烈。

以刚刚过去的2016年为例。“券商中国”曾统计,截至2016年11月17日,2016年完成发行的170单IPO项目,为54家券商贡献了58亿元承销收入,其中有17家券商承销保荐收入超过亿元。

其中,中信建投是2016年最大赢家,12单IPO项目承销保荐收入合计5.38亿元。2016年,贵阳银行首发,就为中信建投带来高达1.25亿的承销保荐费。

248个IPO项目,披露出来的发行成本费用合计为118.3亿元,意味着平均每个IPO项目,发行成本约为4700多万元。

而在这118.3亿元中,承销及保荐费占比最高,达到89.6亿元,占据了248个IPO项目发行总费用的75.74%。

去年发行费率最高的兴齐眼药,公司上市募资1.03亿元,但发行费用就花去了3051.40万元,其中承销及保荐费2100万元。

为什么会这么贵?

上市所产生的多项费用中,券商投行要收取的承销及保荐费用,比会计、律师等所有其他机构收取的总额都要多上好几倍。这是为何?窃以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责任较大的“包工头”

在IPO环节中,最难做、最关键、最有决定性的环节是通过证监会审核,而这部分工作正是由券商做的。

证监会审核又包括多个方面,这意味着券商得像是一个项目的包工头,律师、会计等都是木工泥工小工,有啥事都是包工头联系沟通、修正。

券商的工作量也比较其他机构大,由于保荐上市的周期通常在两到三年,这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发现的企业问题,需要券商不厌其烦地规范,撰写企业申报的文件。

2.功劳较大的“推销员”

如果将IPO比喻成一件商品的销售过程,保荐承销商就相当于1名推销员,是直接将商品推销出去的最大功臣。例如,像中信建投、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大券商,在承销时联系客户、确定股价,运用到的资源较多较高大上,自然要索取更高的佣金。

3.风险较高 上市失败恐成“活雷锋”

券商的收费模式也与其他机构不同,风险较高。

除了保荐承销费用外,诸如律师会计等费用,都是出一份报告企业就付一份钱,企业最后就算没上市,也得按照工作量付费,所以是旱涝保收的。

券商就不同了,券商收费的大部分都得等企业成功上市后才能收取。

万一风云突变,企业上市失败,那保荐承销商就要做“活雷锋”了。辛辛苦苦两三年,只能拿到很低比例的保荐顾问费用,可能还抵不过付出的成本。

而且,承销商负责卖股票,狠一点的情况是,若股票没有全部卖出去,券商还要自掏腰包出来兜底。

所以券商的高收费中,其实包含这些沉没成本。

而且,一旦发现券商保荐的企业在上市过程欺诈投资者,券商自身信誉受损,还需要承担赔偿投资者的责任。发现企业违规,板子会首先打在券商身上。

高昂IPO成本谁买单?

我们可以看到,券商之所以能收取高昂的IPO费用,归根究底还是狭窄的上市通道,让手握关键钥匙的券商有这样的收费底气。

除了地方政府为鼓励和支持企业改制上市提供的资金,IPO过程中的保荐费用、承销费用、会计师费用、律师费用和评估费用都可在股票发行溢价中扣除,这意味着投资者成为IPO成本最后的买单人。

去年中国的市场的IPO加上后续的融资,一共是融了大概1万5千亿人民币,相当于大概是2100亿美元,跟美国整个市场的股本融资差不多。

现在中国的IPO融资如此之多,IPO的数量也是创造新的记录,即使这样,还有600多家公司在排队,这条快速加长的队伍对券商来说就是日益庞大的市场,就是“贵得有道理”中的道理。

在中国做实业,发财机会究竟在哪里?(信息量大)

有人说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危机,未来几年这个行业会重新洗牌。随着智能化浪潮的冲击,行业利润将会被无限压缩,那么未来几年在中国做实业,真的没有发展机会了吗?虚拟经济的蓬勃兴起和西方工业4.0时代的到来,会给制造业带来新的机遇吗?关注创业投资家,为你揭秘未来五年,中国实业发展的下一个风口(信息量巨大,一定要看)。

创业投资家

cytzjia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