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家“玩数据”的体重管理上市公司会是它?

第一家“玩数据”的体重管理上市公司会是它?
2017年02月24日 19:00 ipo观察

网上药店、在线挂号、保健品海外代购……大健康产业是公认的下一波产业风口之一,而“互联网+”也成为了传统医疗大健康企业挂在嘴边,欲跟上时代的必经之路。

近日,笔者发现有一家很早就开始主动“触网”的本土品牌“绿瘦”受到投资者关注,它和它所带来的中国人对身体的认知革命——“管好体重,才能掌控人生”的概念,亦被《南都周刊》搬上了2017年1月的封面报道。

绿瘦之所以被认为是个电商,源于五年前,它的自建网站绿瘦商城一举冲进了行业电商网站的前十,但电商就是绿瘦的真面目吗?仔细研究,绿瘦俨然已是体重管理甚至中国保健品产业中,把数据玩得最溜的一家,换个说法聊,它其实是一个数据公司。

在积累了1200多万雄厚的会员数据实力后,绿瘦独辟蹊径,在打牢专业体重管理基础上,在2016年底把新战略定位为“+”新服务和新体验,扬言“让企业走向线上、线下数据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

去年,中基健康曾对绿瘦集团部分公司作价15亿进行收购,虽未完成,绿瘦的价值已可见一斑。

大数据引领的3.0时代

如果让商学院里的专家观察“绿瘦”的发展史,他会看到的是一个瘦身保健食品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经典商业案例:对应着减肥用户的“特定需求”,利用差别于竞品的销售渠道,一方面在生产端攻城略地、掌握优质资源,一方面不断加大广告宣传攻势,通过瘦身指导服务提升产品的销售份额。

不过,商学院专家或无法窥探到的是绿瘦奇迹的真正奥秘,以及大多数同行或投资者看中的绿瘦核心价值——数据化。

众所周知,马云在去年指出,人类已经由IT时代进入了DT时代,数据正成为最核心的资源,甚至在未来,数据可能会成为像水、电、石油一样的公共资源。而5年前皮涛涛已经将这一观点应用于企业运营,开始“数据驱动”转型。在企业高歌猛进的时候保持冷静,并提前于业界推动自我革新,其商业嗅觉和执行力都让同行事后惊叹。

“如果说阿里巴巴是个互联网零售的数据公司,那么我希望绿瘦可以是一个体重管理的数据公司。”这是当时皮涛涛给绿瘦的定位。虽然很多人一直认为绿瘦是个做电商的,但绿瘦自己对互联网思维的定义,则是用户思维,而要深刻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对服务与体验的反馈,就必须掌握用户的实时数据。

2014年,绿瘦数据中心的成立,标志着这家企业的彻底转型——在对内完成了“数据化管理”,对绿瘦1200万会员用户群体完成了数据的沉淀、管理、分析之后,将开始进入用户数据“挖掘”的 阶段,彻底变成一家“数据驱动”型企业。

 绿瘦专设的数据中心驱动其整体经营实现了快速飞跃,通过用户标签和用户画像指导服务优化、柔性生产、产品迭代乃至战略制定,在此基础上形成更贴近用户需求的定制化服务方案,通过专业的体重管理服务提升用户的健康水平。

明明是一家体重管理公司,为何在大数据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绿瘦自有它的回答——

“了解你的用户,才能给TA 创造最大最有效的价值”!

“新体验”新在哪

2016年末,绿瘦做了一个“小动作”,把广东绿瘦健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绿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升级为绿瘦健康产业集团,并透露了产业升级后下一个五年的“新体验”战略。

绿瘦的“新体验”战略并非又一个顶着 “新XX”的名头,仔细了解里面其实有不少干货。传统意义上的体验,更多的是消费者购物过程或购物后对产品和服务的体验,而且这些体验“大多是一种感觉”,无法量化。绿瘦集团提出的“新体验”战略不仅欲将流程前移,还希望通过多元化场景、管家式服务增加用户粘性。

以流程前移为例,绿瘦免费派送体脂称和手环,用户下载关联“好享瘦APP”以后,可以完全不购买产品和服务,就对自己身体的体脂率等12项重要指标了如指掌。用户还可以通过免费基因检测、免费的APP专业内容指导、多维度工具和后台的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健身教练的实时咨询,感受“前移的体验”。

不仅如此,绿瘦的特色“管家式服务”也将跨界智能科技创新,通过智能手环、体脂秤及正在开发的高科技产品,依靠“碎片化管理”的方式开始介入用户24小时的生活,用数据监测用户的体重管理体验情况,同时对用户进行情绪管理。这些“新体验”确实都很值得期待!

从“互联网+”转战资本市场

作为“2015 年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公司 100 强”和“广东品牌 100 强”,绿瘦在2016年末的“升级”并非只是简单的更名。

过去的十年,绿瘦都是用以渠道管理主导的组织架构模式。但随着用户思维日渐成为主流,绿瘦终于决定将改变子公司分渠道经营的模式,并提出了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各子公司资源整合、数据共融的集团化升级战略。“升级”之后,绿瘦集团将形成包含生物科技工厂、互联网中心、地面零售渠道和提供在地服务的纤体店美学馆等的战略集群。

盘点整个大健康产业,90%以上的企业仍停留在依赖“广告+渠道”的模式,没有搭上“互联网+”快车,苦苦挣扎于广告效果下滑、渠道成本上升的泥潭中;直销老大安利近两年也在努力转型线上,于2016年正式发布“互联网+”战略,试图通过“移动社交电商系统”为传统直销赋能。而这家垂直领域的绿瘦,则嗅觉敏锐先人一步拥抱“互联网+”和大数据,凭借用户思维主导的发展模式,以短短十年壮大成为体重管理行业领头羊,这正是它近年受到多家投资者与同行垂青的奥秘。

此次“升级”,不妨看作是绿瘦对中基健康收购案的回应。2015年12月31日,中基健康公布重组预案,拟以15亿元收购广东绿瘦。但最终因中基健康未能支付资金而终止收购。彼时,中基健康所收购的标的中,并未包含绿瘦的互联网中心、纤体店美学馆、地面零售渠道等充满想象空间的资产和用户数据。

在此次“升级”发布会上,绿瘦集团首席顾问周宏明也透露了,公司将继续走资本化道路,目前绿瘦已经开始股份制改造,未来不排除引入投资者或者自己上市的可能。

转战资本市场,在一年前就15亿估值打底的绿瘦1.0基础上,升级完成后的绿瘦2.0必然实现几何级数的增值,至于倍数是几,年内或见分晓。可以预见的是,它或会成为中国内地首家玩互联网和数据概念的体重管理上市公司。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