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生活经济学|做好人与反倾销

神奇的生活经济学|做好人与反倾销
2021年11月26日 17:17 井奎

最近我在杭州的《都市快报》上看到了这样一个报道:从1991年至今,每周二、四、六上午,金奶奶都在西湖区北山街道铁路新村老年活动室为大家理发,理一次只需要2元钱,已经整整30年。2021年6月,中央文明办发布2021年5月“中国好人榜”,全国有105人光荣上榜,其中就有杭州的这位81岁的金淑华,上榜“诚实守信好人”。由于收费低廉,吸引了许多上了岁数的人来理发,甚至有来理发的老人很不好意思,要多给钱,金奶奶还很生气,追着人家把钱塞了回去。记者在报道结尾写道:“真心希望金奶奶的理发店能做久一点,像这样的理发点还能再多些。”

金奶奶的事迹很感人。城里的理发店虽然多,但专门做老年人生意的却极少。金奶奶坚持30年,确实不容易,当得起这“中国好人”的称号。而与此同时,我想起了将近20年前我父亲的一场做好事的遭际,不由得有些感叹。

大约20年前,我父亲从一家国有单位退休后回到了农村老家。父亲是一个闲不住的人,那个时候从村里到镇上柏油马路还没有通,都是土路,出行很不容易。尤其是一些老人,到镇上赶集买菜都不方便。我父亲就买了一辆三轮车,想着解决这一出行难的问题。他收取的费用极低,刚好够油钱和修车钱这类基本的成本支出,但因为退休之后那一年闲得发慌,现在终于找到了活计,他精神上很感愉悦。我那时候还在读研究生,跟他打电话时感觉到父亲很开心,也就没有多想,全家人都很支持他。结果,过了不到两个月,有一天母亲打电话给我,让我回家一趟,原来父亲住院了。原因是这样的,由于父亲收取的车费很低,所以,不多久他的生意就超好,有些旁边稍远的村子里的人,也跑来坐我父亲的车,这就惹得镇上一些同业的人很不高兴。终于,一个下午,我父亲被人打了一闷棍,晕倒在了路边,被看到的人送进了医院。好在没有出大事,就是轻微脑震荡,但这件事对父亲的精神打击很大,有两年他的情绪很不好,总是慨叹“好人不能得好报”。

母亲埋怨父亲:“你也不看看,这镇上做这个生意的人,谁不是指望着高价拉几个人挣几个钱养家糊口?你现在把车费降得这么低,他们的生意被你抢走了,能不恨你?”

父亲一辈子为人和气,极少跟外人争吵,听了这话还是不服气:“他们价格收的太高了,我看不少老年人也出不起那么多钱,又行动不方便,我这不是行好吗?你这咋还说起我来了呢?”

遇到这样的事情,没有任何证据,报案到派出所,派出所也表示无能为力。一家人只好嘱咐父亲,病好了之后就安心在家休息,不要再做下去了。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当时西方国家对我国经常发起的反倾销调查。由于我们国家的商品物美价廉,所以行销到世界各地,就会对对方国家的相关产业带来很大的冲击。我记得有一年,西班牙就爆发了一场烧毁中国温州产的皮鞋的风潮。其实不只是皮鞋,我国还有许多产品都遇到了这样西方国家的反倾销调查。关于反倾销案例,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自然无缘置喙,但从我们学习到的经济学原理出发,我们总是可以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浙江温州的皮鞋卖到外省,价格比当地皮鞋厂低廉很多,就不被认为是倾销?一旦卖到另外一个国家,就要被定义为倾销呢?

事实上,温州的低价皮鞋卖到西班牙,真正受益的还是西班牙的消费者。那里的老百姓可以用更少的收入来买皮鞋,省下来的钱就可以花在其它消费品上,这是提高了他们的福利水平的。从这个意义上,温州的皮鞋商人难道不是像我父亲一样,做了一件世俗意义上的好事吗?但是,我父亲被打,温州皮鞋商人卖到西班牙的鞋被烧,他们都没有得到“好报”。

其实,问题还在于市场背后的社会含义。我父亲做好事,并不是没有收益,一方面他打发了无聊的退休生活,另一方面他还获得了乡亲们对他的交口称赞,这些都是收益。因为他本身有退休工资,那个时候我和弟弟基本上已经也不再向他伸手要钱,所以他不为挣钱而选择做好事是可以的。但镇上的那些拉活干这个营生的人呢?他们可不像我父亲,他们需要钱养家糊口,我父亲的生意越好,很可能会造成他们中的某些人生意就不好,这可能就会让没有挣到钱的他们回到家受到妻子的埋怨,面对一家老小生活上的支出而感到有所压力。我们很难说,我父亲的那种收益,和镇上拉活的这些司机们的金钱收益,哪个更高尚?

同样,西班牙的那些皮鞋生产商,也一样要养家糊口,他们可能面对着与中国温州商人不一样的劳动力成本和其它限制,但市场却从来不会关心这些。在市场上,没有人会关心你的那些委屈,它只在乎价格,谁价格卖得低,谁就在市场上胜出。可是,当来自温州商人的皮鞋把西班牙皮鞋生产商的皮鞋驱逐出市场时,摆在西班牙的国家和社会面前的,则是西班牙皮鞋生产商和他们的家人在短期内的痛苦境遇。我能够理解他们,就像我能理解我们镇上的那些拉活谋生的人。后来,我把我的这个想法讲给我父亲,他也沉默了。

市场是个好东西。但市场也会对社会的原有结构不断地造成破坏,不断地带来短期内的痛苦调整,在这个过程中,要想让那些在这个痛苦调整过程中承受成本的人也心悦诚服地接受这个好东西,我们就有些慷他人之慨了。

一国之内,浙江温州的皮鞋可以卖到其它省份,其它省份的皮鞋生产商竞争不过,选择转行,把资源转到其它他能创造更高价值的地方,这当然是一个逻辑上没有问题的经济学故事。但这个故事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要素资源要能充分流动,而国与国之间,像劳动力等这类要素很可能做不到自由流动,而资本却可以做到这一点,这就使得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受益者会是不同的要素所有者群体。再有,就是我们忽略了这个故事中的那些在竞争中失败的人的感受。而这些遭到挫折的群体,如果不能得到社会的及时帮助,就很可能转化为对市场的愤怒,对全球化的愤怒,最终使得整个社会受到打击。

《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篇》中记录过这样一个关于“子贡赎人”的故事:“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翻译过来就是: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到国库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孔子知道后说:“子贡做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将不会从别国赎回奴仆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夫子见微知著,洞察人情,实在是了不起。

像金奶奶那样做一个好人,是对市场机制的一个重要补充。这个社会,不是一切问题都能由市场机制来解决的。道德机制,人们的良心所起到的作用,也可以起到重要的社会治理作用。所以,市场并不天然地挤出道德,使得“好人没好报”,但好人的作用也不应该被夸大。如果强行让所有人都学习金奶奶,理发店只准收取2元的费用,夸大好人的作用而来替代市场,带来的结果很可能是再也没有人愿意当tony老师(理发师)了。所以说,还是孔夫子洞察世情,不愧圣人之名!

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已经有了四十余年的光景,但市场经济是一套系统性的工程,它的建立和完善,需要相辅相成的各种制度和文化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财富生成机制,才能真正提高人民的福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