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歌,了解古人怎样过节

读诗歌,了解古人怎样过节
2019年04月10日 23:06 丁启阵

读诗歌,了解古人怎样过节

丁启阵

我国古代不少诗人喜欢在诗歌里描写节日,从正月初一到大年三十,一年里大大小小十几个节日,都有诗歌描写过,其中一些节日拥有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诗歌。

一年之始的春节,古时候也叫元旦、元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人们都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里有新气象,有好运气。因此,专门写元旦的诗很多。宋朝王安石的《元日》是其中的优秀之作。诗是这样写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的写作时间,距离现在约九百五十年。王安石对即将开始的变法充满信心,于是写了这首诗表达当时的心情。但是,我们今天也可以只把它当作一首表现民俗的诗歌来欣赏。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北宋时期人们过大年的一些习俗:

习俗之一:除夕燃放爆竹。古人是直接燃烧竹子以发出爆裂的声音,后来改用火药制作鞭炮、烟花。人们相信,竹子燃烧时发出的噼里啪啦声音,有震慑鬼怪的作用。

习俗之二:大年初一喝屠苏酒。一种用多种草药浸泡的酒,据说有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功效。

习俗之三:更换挂在门上的桃符。桃符就是一块画有神像的桃木板,民间相传把它挂在门上可以避邪,后来逐渐演变为有丰富文化含义的春联。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已经到来,人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传统节日中,重阳节也是一个有趣的节日。天高气爽的季节,人们相约登上高处,欣赏美丽的风景,观赏盛开的菊花,祭祀天地,为亲人祈福,祝愿老人健康长寿。

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写重阳节的名作。诗是这样写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王维十六岁时写的一首诗。十四岁的时候,王维离开家乡山西蒲州(在今天山西运城),到长安(今天陕西西安)、洛阳(今天河南洛阳)游览胜迹,拜访名人,为参加科举考试做准备。也就是说,这是王维第二回在他乡过重阳节。古人认为,重阳节登上高处、佩戴茱萸枝叶可以避邪消灾,唐代盛行这种风俗。诗的前两句,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句,表现了王维是个恋家乡、重亲情的人。王维离家在外两年,非常思念家乡亲人,但他不久就得到了一个理想的结果:二十岁那年,在科举考试中考了个全国第一名——状元。

我们上次讲过杜牧的《清明》,那也是一首非常好的表现节日的作品。 阴雨天气的清明节,跟人们怀念已故亲人内心的痛苦,互为表里;诗人为了借酒浇愁,向牧童打听酒家所在,引出远处隐隐约约的杏花村,美好的乡村景色,使诗人得到些许安慰。

同学们学了这几首诗歌,大概可以了解到,咱们的传统节日,往往蕴含着人们善良的感情,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一年里点缀着若干节日,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快乐有趣,不至于太平淡乏味。

这一次学了三首关于节日的诗歌,这里丁老师要给大家出一道题目,考一考大家。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是表现节日思念亲人感情的?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本文已刊《中国儿童画报》(阅读与写作)2019年2月号,我的专栏“爱上古诗词”,题目原作《古人怎样过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