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到没眼看,网飞没钱请编剧?

烂到没眼看,网飞没钱请编剧?
2024年06月01日 11:58 影探探长

最近,网飞推出了一部让人又爱又恨的新片。

爱的是,这是继6年前《环太平洋2》之后,难得一见的纯种机甲片。

空中对枪,窄巷刀战、近身肉搏,各种机甲动作戏,一应俱全。

恨的是,网飞又祭出了它的终极大招,用仿佛AI自动生成的方式撰写了剧本。

为什么?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写个剧本呢——

「异星战境」

Atlas

2024.5.24.美国

驾驶AI打AI

故事背景设定在未来。

一个名叫哈兰的AI机器人突然觉醒了自我。

不知为何,他改写了所有机器人的程序,并且率领他们开始反抗人类。

为了对抗哈兰领导的AI叛乱,人类成立了国际联盟组织ICN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激烈对抗后,哈兰落败,逃离地球,并放话会回来报仇。

转眼已是28年后。

在地球上的一次反恐行动中,人类抓到了哈兰的得力助手。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哈兰要把他安插在地球上的恐怖组织里。

但,这是查到哈兰位置的绝佳机会。

为此,ICN请来了常年研究哈兰的分析师,艾特拉丝·谢泼德

正是她的母亲,研发出了哈兰,并对他寄予厚望。

但哈兰恩将仇报,将艾特拉丝母亲害死,两人就此结仇。

在一番诱导询问下,艾特拉丝成功在助手的数据存储器里找到了哈兰的位置。

信号显示,他在遥远的仙女座GR-39星球上。

位置既定,事不宜迟,ICN派出人类精锐部队前往剿灭。

出发前,人类信心满满,因为他们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天弓装备”——

以核聚变为动力的,搭配了神经连接功能以及各种高精尖段武器装备的巨型机甲。

带着一整个中队和天弓装备,人类踏上异星追敌。

殊不知,这其实是哈兰设下的圈套。

所谓的得力助手,只是他故意放回去,吸引艾特拉丝前来的诱饵。

人类战舰还在空中,便遭遇对方突袭,最后只剩下艾特拉丝一人生还。

为了求生,她不得不登上了名为史密斯的天弓装备。

但,因为过往的伤痛,她对于AI难以信任。

不愿意与史密斯进行神经连接,自然也无法发挥机甲的全部实力。

不消说,这仍然是老套得不能再老套的伏笔设置。

之所以不信任AI,是因为她早已被AI——哈兰——欺骗过。

而在一人一机踏上回程之旅的过程中,杀机四伏,艰险重重。

这让艾特拉丝不得不选择试着去重新相信史密斯。

在战斗力逐步攀升的同时,艾特拉丝也逐步解开了自己的心结......

标准网飞AI剧本

影片豆瓣评分目前是6.0。

意料之中,甚至感觉还有点高。

片子的缺点一望便知,无非两点:AI式剧本+塑料式特效。

开场就疯狂强调艾特拉丝不喜欢AI,并不断暗示她和哈兰有过恩怨往事。

结果真的就是这样。

开场就不断暗示这可能是哈兰设下的陷阱。

结果真的就是这样。

当然,还有作为万恶之源的“反派死于话多”。

抓到女主了,一定要给她设置一个五分钟爆炸时限,方便她成功脱逃。

总而言之,从头到尾,影片里没有一点想要打破观众期待的意思。

故事的起承转合,一切都写得太过简单太过明显,让人不禁怀疑——

这种仿佛AI根据关键词自动生成的写法,难道真的已经成了网飞标配了吗?

至于特效方面,本片也是肉眼可见的尴尬。

机甲酷炫归酷炫,但并没有细节上的展示。

所有战斗以及场景基本上都是远景或全景,再不然便是机内的面板界面。

你能很明显地感觉到,本片几乎没有什么实地拍摄的戏份。

在光影方面的细节,导演似乎也完全不考虑。

突出的就是一个不在乎真不真实,有没有质感。

据传本片预算高达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7亿元,也算得上是科幻巨制了。

不少国外网友也都很疑惑:这钱到底都花在哪了?

但,别看影片豆瓣评分低。

给出四星五星的观众,不在少数。

毕竟,老老实实以机甲为核心的电影,实在是太少了。

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有关机甲的电影,不少都只是属于客串层面。

比如《异形2》里,女主最后登上搬运货物的机甲,与异形女王决战。

以及《阿凡达》里,人类大军驾驶着巨型战斗机甲,和纳美人的战斗。

还有《第九区》《头号玩家》《杀戮都市》《黑客帝国3》......

能排得上号的本就很少,机甲在其中还都只是昙花一现。

而真正以机甲为核心元素的电影,能想到的,似乎也就两部。

一个是鼎鼎大名的《钢铁侠》。

另外一个,应该是近十年质量最高的机甲片,《环太平洋》。

虽然《异星战境》过于低配,但它仍旧是一部纯粹的机甲片。

机甲以及机甲战斗的酷炫,表现得不够好,但至少是处在及格线上。

抄都抄不会

最后,谈《异星战境》,一定绕不开一款游戏——

《泰坦陨落2》。

这是由Respawn Entertainment开发的一款第一人称射击游戏。

其中单人模式的故事,专注于讲述铁驭与泰坦之间的关系。

泰坦,是身高七到十米的巨型机甲。

它们拥有强大的武器库,坚不可摧的防护罩,且有不同种类。

有能隔空拦截炮弹并反弹回去的,有能悬停空中发射飞弹的,还有能发射毁灭激光射线的......

铁驭,指的是千挑万选出来的专门驾驶泰坦的精英战士。

他们灵活快速,观察力敏锐,精通各种战斗技巧,是最顶尖的猎杀者。

此外,他们还配备有各种最为顶尖的专属装备。

比如,借用跳跃装备,他们便能飞檐走壁,高手玩起来根本就是在到处乱飞。

以及隐身能力、实时投影计算前进路线,后期甚至还拿到了一块能随时随地穿越时空的手表装置......

但,真正让他们与其他所有兵种区隔开来的,还是与泰坦的强强联合。

在与泰坦进行神经连接后,铁驭便会与泰坦达成深度同步,完全合为一体。

用游戏里的话来说:他们只会被庞大的军队和其他驾驶泰坦的铁驭击败。

游戏的男主名叫库珀。

在一场战役中,己方小队被袭击。

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库珀继承了队长的泰坦,BT7274。

而整个游戏流程,其实就是库珀由一名机枪兵成长为一名铁驭的过程。

如果你玩过这款游戏,便会发现,《异星战境》有太多地方与之相似。

同样是执行任务时被袭击,只剩自己一人;

同样要与机甲完成神经连接,增强战斗力;

同样是AI无法完全理解人类语言而闹出来一些笑话;

同样有通过立体投影实时计算规划动作的桥段;

以及最重要的,同样是拿来作为故事高潮的“机甲协议”——

游戏中,泰坦必须遵守三条协议。

其中最后一条也是最关键的一条:协议三,保护铁驭。

正是在这一协议的驱使下,BT最后牺牲自己,换回了库珀的一条命。

电影中也是如此。

最后,为了让艾特拉丝有充足氧气撑到援军到来,史密斯用完了自己的能量。

因为他的首要协议同样是:保住我的特战队员。

尽管故事和特效双双拉胯,但看到这里,还是不免让人鼻子一酸。

战友、伙伴间的信任,牺牲与拯救,总归是让人动容的。

导演似乎并无意掩饰自己对于《泰坦陨落2》的借鉴。

甚至用来缅怀阵亡特战队队员的台词都是“peace to the fallen”。

而游戏的英文名,好巧不巧,正是“Titanfall”。

所以,给了本片高分的观众,大概率不少都是属于情怀加分。

只可惜,即使是“抄”,无论是故事设计还是角色塑造上,本片还是差了游戏太多。

一方面,相比于电影,游戏具有天生的沉浸感优势。

另一方面,游戏里安排了不少玩家和泰坦互相帮助的情节。

而不是像电影里这样,上去之后,干脆就不下来了。

人机之间情感的塑造,只能靠台词推进。

自然远不如一起完成任务那般深入人心。

只能说,《异星战境》赢在了竞争对手过少这一点上。

对于机甲片爱好者来说,无片可看,便也只能拿它来聊以充饥了。

但,对于这部分期待看到优秀机甲片的观众,我真诚建议:

与其等着遥遥无期的《环太平洋3》,还真不如去玩玩《泰坦陨落2》。

登上属于你的机甲,在枪林弹雨中,亲身感受与伙伴并肩作战的痛快。

那感觉,比起看《环太平洋》时带给人的震撼,我只能说,只强不弱。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