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因素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逃不开的原因

经济因素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逃不开的原因
2024年04月27日 21:36 玉名

我们为什么要学财商知识,为什么要学经济学?或许很多人并不投资,并不开企业,甚至不用上班,但不得不说,每个人都处于经济大环境中。比如说房地产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地产弱周期开始,每个人都在受到这样因素影响。

地产因素已经影响我们的生活

现在在风口浪尖的重庆燃气,2023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还是负增长,结果换了新的居民燃气表之后,4季度的净利润直接暴涨11倍。全国范围水电燃气的涨价潮就是土地财政难以为继的后遗症之一。新房卖不动了,卖地收入就会减少。而这个时候,原来已经在这个城市生活的人,他们还想要维持过去那样的生活状态,就不太行了,他们必须要承担卖地收入减少的那部分开支

2023年全国土地财政收入是5.7w亿,而巅峰期2021年是8.7w亿,一年卖地的钱就少了3w亿这么多,那对咱们老百姓生活的影响有多大?不言而喻。除了燃气,居民用电也涨价了,广东、湖南、安徽、江苏等地都公布了电价上涨方案。居民用水也要涨价,上海、广州这俩浓眉大眼的家伙都撑不住了,时隔十几年之后都要大幅上调水价,涨幅达到30%。

地产行业割肉疗毒

现在是A股5000家股票,实际上有3000家股票都是属于地产链条的公司,有直接关系的,还有间接关系的,现在经济结构一调整,意味这3000家股票的逻辑都没有了,你怎么玩。一些人高喊“回暖”的原因,但是,如果跟前几年比、再考虑到价格的下跌,其实这个“回暖”也不是很暖;而二三线城市依旧不行,销售面积都不行,更不用说再叠加价格的大跌了。如今仅存的有购买力的需求都流入到二手房去了,这实际上增大了房地产企业的危机。如果不限价、房地产企业充分降价、多卖出些房子、多回笼点资金,有些企业可能还能多争取一些时间和活命的机会。

万科确实让人费解了,2018年喊的时候我还以为管理层眼光相当的犀利。结果做的又是另外一回事。如果那个时候学一下李嘉诚,严格控制公司负债,收缩,现在也很稳了。在毛利不断下滑的同时,后续还大举拿地,也让人看不懂,那会儿焦点都在恒大身上,很多人觉得万科风控做得好,其实扩张没停。

万科历年口号:2011年——房价单边上涨的时代已经结束;2014年——白银时代;2018年——活下去;2019年——巩固基本盘,收敛聚焦;2020年——管理时代的红利;2021年——节衣缩食,尊重常识,回归常态,阵痛之后仍有机会;2022年——黑铁时代,不贪恋,不恐惧;2023年——上有天花板,下有保底线。

房地产回归理性

2024年一季度,北京甲级写字楼空置率为11.7%,较2023年12月下降了7个百分点为2022年6月以来首次下降;深圳甲级写字楼空置率为30.6%,创历史新高;上海甲级写字楼空置率为22%,较2023年12月上升了0.2个百分点;广州甲级写字楼空置率为18.4%,较2023年12月下降了0.3个百分点。

很多城市的老房子,房价跌到一定程度以后,就跌不下去了,就是因为有这些人在那接盘。像是现在成都、西安、郑州的一些老破小,单价已经是在6000到1万了,老破小的面积一般是在60平左右,也就是总价在36万到60万之间。这个房价对于那些底层打工人来说,就是那种月薪4000到5000的人,他们连缴纳个税的资格都没有,但是他们去买个40万的老破小,他们还是能买得起的。因此,房价回归理性后,并不会导致剧烈的崩盘,这也是很多城市的底线

经济方面的突破口与思考

2023年3月的M2是281万亿,2024年3月M2是304万亿,一年增加了23万亿(水)。2023年3月的M1是67.81万亿,2024年3月的M1是68.58万亿,仅仅增加了0.77万亿。这种增长的剪刀差继续扩大。M1增速回落至了1.1%,创出两年来的新低。企业与居民对现金的需求不足,经济活性不足。CPI只有0.1%,招行暂停大额存单,这都能佐证现在的问题。地方在化解债务,财政资金吃紧,必然影响城建城投,居民消费信心购房意愿等也会受到影响

M2规模突破300万亿,是什么概念?在中国的历史上,M2突破100万亿,用了57年;第二个100万亿,用了大概7年时间。而从200万亿到300万亿只用了4年3个月。3月单月,我国进出口总值5008.1亿美元,同比下降5.1%。其中,出口2796.8亿美元,同比下降7.5%;进口2211.3亿美元,同比下降1.9%;贸易顺差585.5亿美元。——内需不足,如果出口外下降,经济压力巨大

大部分出口数据都不是很理想。重型工业里面船舶和汽车包括底盘增速不错。地产后周期比重型工业稍差,其中家用电器和家具还可以。其余基本没法看。中国经济未来至少三五年内大概率不会有强劲的复苏和繁荣,最多就是阶段性的弱复苏,萧条和疲软会是常态,通缩和滞涨会反复折磨中国好几年!一方面我们的过剩产能出口变得越来越难,一方面我们中高端制造业发展越来越困难。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2023年疫情封控彻底放开后,大家期待的经济复苏却并没有到来。而实体经济持续疲软,房地产市场能好才怪。

这样的结果是需要钱的人没钱,不需要钱的又太多钱,看看能源行业消费行业等等这些传统领域的龙头企业,躺着挣钱,账上现金多高。而制造业企业又有多少有多余资金可以扩大投入?只要投入,就会导致内卷,看看新能车和风光伏就知道了。而真正需要钱的高新领域比如生物医药,半导体没人愿意投资,因为需要的是政策稳定,但问题是我们在创新药和半导体等又有刚需,不科研就会被卡脖子,这样形成了困境。而这种困境一旦反转,就是巨大的商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