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花鱼,小型化食用鲤鱼品种,风味尚可

禾花鱼,小型化食用鲤鱼品种,风味尚可
2024年06月24日 03:18 市场博物

广州沙园市场卖禾花鲤的大姐,坚持说卖的是禾花鱼,不是鲤鱼。估计说是鲤鱼,价格会很低,而且卖不出去。现场不好说,回来查了资料,简单整理一下,一起分享。

目前市场广泛销售的禾花鱼(鲤),黑背紫腮白腹,应该源自广西桂林全州禾花鱼。这种禾花鲤,是长期选育而来,适应稻田养殖的,小型化食用鲤鱼品种。本身有各种体色,但现在市场和食肆所见,都是“乌鲤”种。这种鲤鱼体表缺乏可反光的鸟嘌呤结晶,在鱼苗阶段通体晶莹剔透,鳃盖、腹部肌肉呈半透明。浅水生活的成鱼,为了防止阳光伤害,其体表会产生更多黑色素颗粒,使其体表呈乌褐色,所以称之为乌鲤。其他不少地方也有传统的养殖禾花鲤,懒得逐一去查,应该有不同品种。

禾花鲤的食用规格一般是一两到三两(50-150克),多数100克以下。这时我们见到的小禾花鲤,体征就是背部浅黑,腹部银白有透明感,背腹交界处及其他部位黄色,腮盖半透明,呈暗红或暗紫色。不同的养殖环境,会形成不同的体色。形体方面,据全州方面的描述,稻田养殖食用规格的禾花鲤,身形粗短,有啤酒肚。实际我们所见的小禾花鲤,体型都挺修长,应该就是水塘养殖的,它并没有吃过禾花。

禾花鲤的食味尚可,没有泥腥味,但也没有多少鲜甜味,因为还小,肌间刺还软呢没变硬,不影响口感的嫩滑。作为小河鱼的代替品,近年在食肆和市场都算受欢迎。广州食肆一般是清蒸、油炸椒盐,或参与制作小杂鱼煲。在桂林全州,鲜食多用青椒烧煮,也常用来制作熏/腊鱼。禾花鲤在舌尖一上出现,红火起来以后,大量养殖。由于鲤鱼的象征意义,它的体型又小,很多信徒会购买来放生。导致现在不少江河湖泊天然水体里,充斥着这种特殊的鲤鱼。这会对原生种鲤鱼造成基因污染。我开头说沙园市场大姐卖的禾花鲤,看着就是在珠江捕获的放生禾花鲤,规格略大。还是那一句,放生也要讲科学,要尊重自然规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