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一个小话题:杜甫在生前真的不火吗?

讨论一个小话题:杜甫在生前真的不火吗?
2023年07月20日 18:56 丁道师

1

在电影《长安三万里》的结尾,高适身边的小童终于问出来很多人心中的疑惑:为何《河岳英灵集》中没有杜甫的诗?是杜甫的诗不好吗?有眼无珠!”

这个小孩,就像《皇帝的新装》中那个童言无忌的小孩一样,说出来很多人的心里话。他的疑问由此可以引申出来另外一个争吵多年的话题:杜甫在生前真的不火吗?

按照主流的研究成果,学界普遍认为杜甫以及杜甫的诗“生前冷遇,生后得享大名”。一代大师冯至也认为,“当时人们对于杜甫,却十分冷淡,在他同时代比较著名的诗人中,无论是识与不识,竟没有一人提到过他的诗。”

当代著名自媒体六神磊磊也在《猛人杜甫:一个小号的逆袭 》一文中,提到唐代的《玉台后集》《国秀集》《丹阳集》《中兴间气集》《河岳英灵集》等诗集都不收杜甫的诗。杜甫被重视,是从元稹、韩愈时代开始,元稹的“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为杜甫始正名。

2

我在基本认同主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偏生的一些小思考。

我在想,有没有一种可能,杜甫其实在生前就有很大的知名度,有大量的粉丝群体,已经是当时一线流量明星。只是因为某种原因(与主流意识形态违背),杜甫的诗不能太过张扬地公开发行?

就好比,2022年有两家媒体列出“2022年十大新闻”,我们亲历者都知道把那个事情给漏了(懂得都懂)。可是1000年后的人呢?他们看待“2022年十大新闻”,就真的会以为某某事件在2022年不火,甚至没有发生过某某事件。

同样,现在杜甫研究者普遍认为杜甫生前不火,一大证据在于当时的各类诗集都没有编入杜甫诗集,而且主流一线诗人也都没有公开点赞杜甫作品。

这不就像今天的情况一样么?杜甫的诗意识形态和当时上层意识形态不相符,不能光明正大入选诗集。在当时编写公开诗集,自然要获得官方许可或者授意,方能大行于市。

殷璠的《河岳英灵集》,某种程度上来说,所入选的诗词都是皇帝喜好的诗词,而不是老百姓喜欢的诗词。以唐代那几个皇帝的喜好,怎么可能喜欢杜甫针砭时弊、忧国忧民的诗?当时的册子怎么会入选杜甫的诗?

3

杜甫生前到底火不火?

我们也让杜甫自己来说两句。

关于这一点,就像薛定谔的猫一样,存在两种状态。

在杜甫的诗词中,我们既能找到“百年歌自苦,未遇有知音”这样的佐证生前没啥影响力的证据。这句诗出自《南征》,诗很有名,就不展开来讲。

也能找到“宾客隘村墟”这种说明生前就享大名的证据。这句诗出自杜甫的《草堂》一诗,在诗里杜甫写道:“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

这首诗大概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杜甫自阆州返回成都草堂后。仅仅“宾客隘村墟”一句就足以说明,杜甫在当时就是超级网红,拥有大量粉丝。况且,“大官”亲自过问,也凸显杜甫的行业影响力。

还有杜甫在《旅夜书怀》中写道的名句“名岂文章著”, 这句诗该如何理解,是说我杜甫的名声哪里是来自于写文章?还是隐含我杜甫就是靠写文章出名呢?

好比假如郭德纲说:“我出名哪里是因为说相声好,还不是于谦捧我。”你觉得,郭德纲说相声出名还是不出名呢?

4

现在,论证杜甫生前不火,死后封圣的研究者,会普遍把元稹给杜甫的墓志铭拿出来。那篇墓志铭对杜甫在封圣的路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究者们都会提到那段“上薄风骚……有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但却有意忽略“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这段。

请注意,元稹写得很明确,在他写这篇墓志铭之前,世人就已经把李白和杜甫并称了。

而后来的研究者们,把这一点搞混了,认为因为是元稹的推荐,杜甫才被挖掘出来,杜甫才和李白齐名。

同时期的韩愈,也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那么,请问在韩愈和元稹之前,“李杜”之称是怎么来的?目前,没有一个研究者能回答这个问题。但至少可以说明,在韩愈和元稹之前,李杜就已经齐名。至于是从770年代开始齐名,还是780年代,乃至790年代开始齐名,我们不得而知。

这里补充一个信息,早在杜甫生前(晚年时期)。就有韦迢《潭州留别杜员外院长》诗曰“大名诗独步,小郡海西偏”,郭受《杜员外兄垂示诗因作此寄上》“新诗海内流传遍,旧德朝中属望劳。春兴不知凡几首,衡阳纸价顿能高。”

这个信息被杜甫研究者们注意到了,但因为这两位诗人水平一般且人微言轻,他们的诗词没有作为“杜甫生前就很火”的证词。

5

所以,我的看法是,有一种可能(再次说明,以下仅仅是我的猜想,没有任何证据):早在杜甫生前,杜甫就已经和李白、王维一道被认为是当时一线明星,都在民间广泛传播,但是因为杜甫诗词与当时主流价值倾向不吻合,无法登堂入室。

当然,杜甫也好,李白也罢,在当时顶多是顶流明星,无法成仙成圣。

换句话说,杜甫生前再怎么火,也远远没有被拔高到“优入圣域”的高度,更没有人总结杜甫“诗史”意义,也没有人从“集大成”角度看待杜甫的价值。

杜甫的千年影响力,主要还是后世一代代总结、归纳、注释、解读、传播、升华,才有了今日之局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