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字简析,乌尔善《封神》到底好在哪?

5000字简析,乌尔善《封神》到底好在哪?
2023年07月27日 17:48 丁道师

抽时间去电影院看了乌尔善的《封神(第一部)》。

由于事先打过《封神传奇》《阿修罗》两部“神作”的预防针,我对此类片子有相当的包容度。

电影开头龙标过后,我抱着“我允许你是烂片,但请让大场面值回我票价”的态度,开启了观影。没想到,这是一部惊世之作,好得出乎意料。

无论是恢弘且不失真的故事内核以及巧妙的叙事手法,还是以全新历史观开启的新视角,抑或者是蕴含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释道儒都包括了,或许有人说孔子还没出现,哪来的儒?其实不然,姬昌就是儒的代表,只是没有点出来而已),都让人叹为观止。

至于教科书级别的演技,极致考究的服化道,辉煌的大场面,反而是这部电影细枝末节层面的优点了。

总之,从技巧性→艺术性→思想性三个层面来看,《封神(第一部)》都做到了足够优秀。至少,迄今为止,除了《霸王别姬》和《流浪地球》两部电影,我还没看过有第三部内地电影做到技巧性→艺术性→思想性全部优秀。

如果满分10分的话,我愿意给这部电影打9分。或者换个说法:至少最近5年来,《封神》是中国最好的两部电影之一,另外一部是《流浪地球》。

那么,乌尔善《封神》到底好在哪?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们今天先简单从6个维度展开聊聊。

1、终于把故事讲好了

一部好的文艺作品,无论是小说、电影、电视剧,只要把故事讲好、把人立住,就成功了一大半,其他的缺陷瑕不掩瑜。

《封神》的故事中国人很熟悉,商朝末年,商纣王与狐妖妲己勾结,暴虐无道,引发天怒人怨。昆仑仙人姜子牙携“封神榜”下山,以救苍生。此后,姬昌、姬发父子反出朝歌,为民请命,拜子牙为帅兴兵伐商。最后武王父子打败纣王,即天子位,开启800年太平王朝。姜子牙领元始诰敕,在封神台封神,武王封七十二诸侯。

关于《封神》,过去已经有无数电视剧、电影、戏曲、漫画、舞台剧作品,如何把这个老生常谈的故事讲好,确实很考验乌尔善团队的功力。

对于这种神魔大制作,不一定要遵循史实,但要尊重观众智商。人物言行要符合人之常情吧,故事逻辑要基本自洽吧。之前的各版本《封神》,把纣王塑造成一个昏晕无道之人,颜值和智商不在线且不提,行为举止好像全是被情绪推进,观众总有出戏之感。

请注意,昏晕无道这四个字要分开来看,纣王固然无道,但不昏庸。能够利用各种手段,除掉各路诸侯叛军,剪除可能威胁王位的羽翼,富含谋略,才是更贴近纣王的形象。乌尔善《封神》就把握得很好,以符合逻辑和情理的方式重新塑造了纣王,纣王是一个杀伐果断的统帅,也是一个善用手段的野心家,当然也是一个滥杀无道之人。只有把这几点连起来了,接下来的故事就有了合理性的基础。

还有,为什么纣王要杀唯一儿子?关于这一点,如果放在其他文艺作品中就解释不清楚,因为历史上很多帝王为了保住万代江山恨不得杀功臣,怎么可能把儿子杀了呢? 放在乌尔善这边就解释清了,因为这是一个封神的年代,纣王在妲己的帮助下,拥有了类似金刚狼的不死之身,既然可以长生不死,消除接班人就有了合理动机。

总之,类似这种尊重观众智商的故事桥段还有很多,篇幅有限,不一一列举。

2、把钱花在了制作上

乌尔善《封神》总共有三部,投资金额很大,据说达到30亿。这个金额未必真实,但《封神》三部曲投入规模必然处在华语电影金字塔塔尖。

纵观全片,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主创把投资资金重点花在了制作层面,而非演员片酬。网上有传言称《封神》三部曲演员片酬达9亿人民币,这种流言一看就假,不必当真。

黄渤作为商业片时代一线明星,可能会拿到符合市场价的片酬(单部电影千万以上),李雪健行业地位很高但商业片片酬不高(不会比黄渤高),袁泉近年来演艺生涯呈上升趋势,但戏份不多也不会拿到高片酬。夏雨戏份不多,也不会拿到高片酬。王洛勇、杨立新、丁勇岱等国宝级演员,戏份相比袁泉和夏雨更少,更不会拿到高片酬。陈坤当然属于一线明星,但作为客串,可能只会象征性地拿点片酬。

至于两位男女主角,娜然是新人,片酬可以忽略。费翔虽然贵为初代国民偶像,但演电影还是新人,戏份固然最多,但片酬绝对不会高于黄渤。

另外就是一批满屏荷尔蒙爆棚的新人演员,抱歉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贡献了本片最卖力的表演,但这种电影对这些新人本来就是一种背书,他们更不会拿高片酬。

所以本片主要演员的片酬,可能占据电影制作成本的比例小于20%,甚至更低。

演员片酬少拿,更多钱就可以投入到制作。所以我们看到了,《封神(第一部)》可以按照博物馆收藏的标准进行服化道制作,在场景、服饰、道具等方面可以体现出“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的匠心。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前不久《封神》的道具还真去了电影博物馆展览。

说一个小细节。为了寻找一批能够全身心跟组两年的年轻演员,海外6个选角团队花了一年多时间物色新人。乌尔善看了15000多人的资料,面试了1400多人,最终选中30多个,用6个月时间为他们进行表演、马术等各项技能培训。最终那朝气蓬勃、人均8块腹肌的新人演员,拿着不高的片酬,给我们贡献了精彩的表演。关于选角投入,应该算作制作投入,而非演员片酬投入。

再说一个小细节,《封神》片头开始的片名,是不是看起来很有古典韵味。没错,每一笔每一划,其实都暗含中国《易经》天干地支、五行八卦。

总之,能够体现主创团队认真做事、以专业精神做事的方面还有很多,同样限于篇幅,我们无法一一呈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国家博物馆、山西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实地看看,经过对比,你会发现《封神(第一部)》背后真的有一支尊重历史的团队。

当然,《封神》制作也有缺陷。特效层面依然不足,一些镜头有明显缺陷。比如祭天台附近后,大象差点撞到姜子牙的那几个镜头,抠图感明显。

还有元始天尊和徒弟们聚会议事的场景,背后那个发着紫光的大光圈,质感很差,堪比一般的网络大电影。

还有开头的千军万马对战,拉进看倒是完美,但看全景图则CG感生硬,像极了某个主机游戏画面。可见,这一幕镜头是前期绿幕实拍+后期CG合成完成,衔接确实有一些问题。

3、演员参与创作

前面说过,一个文艺作品,人和故事立住了,就都立住了。人如何立得住,就得了解角色。《封神》的几位主要演员,都花了很长时间了解角色以及角色背后的故事,最终很好的融入了角色。并且在制作过程中,能够按照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导演团队一起共创,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

想想当年,周星驰未当导演时的电影为什么大家也喜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如此,不管是李力持导演,还是王晶导演,周星驰也相对深度地参与了创作过程,用自己的理解为角色注入了生命力。

同样,为了让人立得住,《封神》主要演员并没有一味的按照固有剧本演绎,而是长期深入研究角色,并且相对深度地参与了创作。

举个例子,剧本里原来有一幕,是殷寿当场拔剑杀人的剧情。费翔在接受采访时,阐述了这个部分的参与程度:“我跟导演说,我认为不用杀他,只用在他耳边说几句话,他就自杀了,这样更能显示出殷寿极强的控制力。后来我到片场进组,拿到最新的剧本一看,这场改了。我希望殷寿的每一场戏,都不只是展现他的具体行动,还能让观众能隐约看到他的内心、看到他的性格。让人看到这个野心家残暴举动背后的动机,不是为了让人认可他或是为他洗白,而是要让观众看得懂他为什么这么做。”

还有父亲吃孩子肉哪一段,该怎么演绎?按照李硕老师援引的历史记载,周昌长子伯邑考到朝歌之后,被商纣王处死且做成了肉酱。周昌在忍痛吃掉了儿子的肉之后,才获得释放(皇甫谧《帝王世纪》)。

如果电影也像历史记载那般演出来,必然与当下主流价值相违背——一个父亲,就算自己被处死,怎么可以吃儿子的肉?

李雪健饰演的姬昌,通过自己精彩的演绎,把这一段演通了。李雪健老师饰演的姬昌以为是普通的肉就吃了,而不是明知自己儿子的肉才被强迫吃下。当下一秒却得知这是自己儿子伯邑考的肉,瞬间就崩溃了。他把心痛、愤怒演得入木三分,让人泪目,还让人看到此时的姬昌有了推翻纣王之念。这种呈现,光靠导演调教是演不来的,李雪健老师的表演既让人信服,又不违背历史。

4、传播文化自信,还不说教

封神榜这个IP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在上一个时代,《封神》是和《西游记》《红楼梦》等一并被列为中国顶级古典名著。

这两年,我们总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文化自信。要想传播文化自信,需要一个好的IP,好的故事,好的载体。《红楼梦》固然极好,但不太适合像《封神榜》《西游记》《三国》等面向全球传播,传出去老外也难懂。《西游记》固然也是神话故事,但缺乏史诗的厚重感。

封神榜这个IP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既有宏大叙事,也有神话传说,还有历史真实原型。不过问题在于,封神榜如果按照过去的方式拍,或者被黄建新拍,就会拍成一个“姬昌顺应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纣王失了人心,被人民唾弃”的主旋律献礼片。

传播文化自信的很多文艺作品,之所以没有获得太多观众认可,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说教意味浓厚(中小学生看了后要写800字看后感)。比如姚雪垠写的《李自成》,就有浓浓的说教味道,李自成简直好的像一个老干部,像一个入选感动中国的人物。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李自成》,源出于此。还有,比如那啥和那啥献礼片,也是说教片,咱就不点名了。

乌尔善浸淫行业多年,好在没有被所谓主旋律浸染,他因此可以拍出这样的电影。传播了宏大叙事和文化自信,但是不说教,不会让观众带着包袱看电影。简单来说,最后的成片之于观众就两个字:好看!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也是如此,传播文化自信但不说教,获得了市场和口碑两端成功。

类似的案例还有游戏行业的《原神》,《原神》处处融入中国文化,好玩不说教。现在被认为是向海外输出中国文化的先进游戏,还给我们赚了几十亿的美刀。

5、全新视角下的历史观

自从妲己、西施、杨贵妃、陈圆圆以来,中国历史上一直有“红颜祸水”的说法。正所谓“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历史上,美女们无数次为昏君、暴君背锅,成为人人唾骂的对象。

乌尔善导演有自己的历史观,他不认同这个根深蒂固的看法。将过错归咎于一个女子,是极不负责的说法。因此,在《封神(第一部)》中,推翻了“红颜祸水”的历史观。纣王的野心膨胀、纣王干的坏事要算在纣王头上,妲己不应该背锅。

关于这一点,必然会引发极大争议。不过,我们也因此要为乌尔善导演点赞,这个改变是符合现代人文主义的拨乱反正。

关于全新视角下的历史观,不止辩驳“红颜祸水”,还体现在其他几个方面。

比如纣王从英雄到暴君的转变,在《封神(第一部)》中是有一个过程和变化的,而不是其他文化作品中刻画的——从一开始就是不折不扣的暴君。

还有那句“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也很值得反思咀嚼。这句话背后也是一种全新视角下的历史观,打破了君臣父子传天下的固有认知,你自己有德你就是天下共主,和你是否有一个有德的父亲没有关系。或者,不管你的父亲如何如何,你自己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做一个有德之主。

6、中国的“指环王”和电影工业

20年前,第一次看到《指环王》电影,还在上中学的我被彻底震撼、折服。同时,痴心妄想开始展望:中国啥时候也能拍出这样的大片?

此后,我逐渐明白,要想拍出中国的指环王,光有资金和IP以及好的主创还不够,关键在于有没有一套属于中国人自主可控的电影工业体系。

这些年,随着《寻龙诀》《长城》《流浪地球》《封神(第一部)》等超级大电影上映,中国逐步有了自己的电影工业体系。尽管这个体系还很薄弱,但我们确实有了。

而且中国的电影工业体系和美国的电影工业体系一样,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虽自主可控但并没有闭门造车。上述这几部片子,无一例外都有国际化合作的影子。《封神(第一部)》沿袭和发展的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更是汇聚了两岸三地、全球各地的顶级人才,仅仅主演阵容就来自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多个国家,背后的制作团队也有中国、新西兰、美国等国家共同参与。

难怪饰演西伯侯姬昌的李雪健,在《封神(第一部)》影片的首映礼上,激动表示《封神第一部》是“咱们中国自己的神话史诗大片”。乌尔善也在多个场合表达了用《指环王》水准打造中国工业史诗大片的愿景。

最终从目前呈现的效果来看,《封神(第一部)》确实是以更大众化的全球语言,以接近《指环王》的制作水准,讲述中国故事。相信,海外观众也会接受《封神(第一部)》,我们拭目以待。

写在最后:此刻,我又想起了一位永远离开我们的电影人——张昭!

张昭先生当年和我反复提过,要以电影《长城》为契机,构建中国的电影工业体系。

张昭生前一直致力于推进中国电影工业体系的构建,而他作为重要参与者推进的电影《长城》(张艺谋导演),就是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构建史上的惊天一笔。这部电影集结了中美两国最优秀的一批电影人,一开始就站在了全球的高度,用全球语言宣讲中国故事,并且向全球发行。后来《长城》虽然单论经济收益不算成功,但让数以千计的中国电影人受到了工业化电影制作体系的洗礼,积累了非常宝贵的工业电影运营经验。青岛东方影都也因为《长城》备受外界关注,成为重要的电影基地。

此后,《封神》三部曲也在青岛东方影都拍摄,也从一定程度上传承、利用了当年开始建立的电影工业体系。

由此可见,中国的现代电影工业,就像中国的传统神话史诗体系一样,源远流长,接力不断!

幸哉,幸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