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企业如何实现人性化管理?

AI时代,企业如何实现人性化管理?
2024年06月28日 16:53 商业评论

作者:王晨露,智篆商业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无论你是否愿意,AI时代已经扑面而来。

作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1970年9月,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上提出“企业的一项也是唯一的社会责任是在比赛规则范围内增加利润”,一时间引发巨大争议。

尽管这已经是上世纪的言论,却依然能在今天的社会中找到它的影子。结合近期的社会新闻,无论是咖啡店员“暴走”或是某互联网公司“狼性”言论所引发的热议,都可以看出粗暴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人在系统中的“生存空间”,炮制一个又一个在“全景式监控”下的“系统人”,最终只会引起更大系统的反噬。

人性化管理,应该被列在“比赛规则”之列。在组织效能上进行良性变革,形成管理上的正向循环能够为个体、企业、社会营造更大的价值。

“数字化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样的方向一定是朝着人性化管理的方向去做”,就在6月21日举行的“走进蚂蚁—探寻AI时代下企业组织效能提升新模式”研学班上,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吴清军这样表达。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吴清军

在AI时代寻求长期主义发展,企业应如何进行自身变革,达到组织效能递增的同时使得企业良性发展可持续?

01人资管理,难以攻克的AI重地一个糟糕的企业管理系统,会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掉每个人的创造力,陷入循环往复的自证与他证。而要结束这样的噩梦,需要经历削皮挫骨的变革,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这需要灵魂一把手的极大魄力以及一整套正确的策略。

“组织必须充满活力,”在蚂蚁研学班上,北森联合创始人、CEO纪伟国分享了企业痛苦变革的一次经历。当时,长期面临经营压力的团队希望通过扩张建立高增长,对区域客户进行了分层进攻,“结果一分以后整个就乱了。”

北森联合创始人、CEO纪伟国

当企业中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他人授权或交付,而所有人都调动不了资源,“每个人屁股都坐在自己的角度上想自己的事情”,纪伟国表示“当时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尽力了,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周围的人很烂,然后整个组织就都在那动不了,然后效率急剧下滑。”

而数字化管理,能够将人从繁琐的流程中解脱出来。设置流程的初衷是保护企业利益,但当员工陷入一个又一个流程中无法解脱,所谓的流程就变成了扼住企业喉咙的魔爪,甚至让企业陷入濒死境地,而在一场死局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引进第三方力量。

AI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自动化工具和智能系统,企业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人为错误,提高决策的准确性,人机协同的智能工作环境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大大提升了员工的满意度。

然而事实是,尽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数字化如此重要,在管理端和业务端数字化上存在的巨大鸿沟,在很长时间困扰着学术界。“数字技术发展到今天,各行各业数字化程度都到达一定高度”,吴清军教授表示,“但反观我们自己的企业,又会发现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甚至有很多的企业在薪酬计算,还是用一个excel表,组织内部管理混乱,上演你争我夺的宫廷剧斗,用人上仍然存在任人唯亲的情况。”

对此,吴教授分享了两个他思考良久的结论:“一是业务的数字化和管理的数字化并非是同步的。“例如阿里的整套交易数字化系统和教育,我们学术上叫‘技术外溢’,这个技术外溢谁抓住了这个机会,谁就获得财富了”,但当企业拥抱数字化技术的时候,其投入成本和整体管理团队会面临很大的问题。

企业自身开发这样一款管理产品往往费时费工且面临极大的后期运营成本,而“当一个技术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大成本压力的时候,这项技术就不可能会对他很好的应用”,这也是当AI技术在各个领域当中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管理依然停留在原始水平的原因。

“第二个结论就是在所有的管理当中,人力资源管理是最难的,也是最后一道数字化浸润的管理领域。”吴教授表示,这也是为什么如今一些人力资源数字化的产品带来的不是绩效的提升,反而是降低。“因为今天我们的人工智能和数字化产品,大部分绝大部分是聚焦在对于工作过程的控制和管控上面,而并没有去发展对员工的个性化的什么认知、感知、体验和情感方面。如果用这一套技术去控制人是没问题的,但是要去发挥个人的价值,去创造个人的更高价值,利益是反向的。”

02人机协同,深度融合的数字未来“很多人会担心AI来了,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可能没活干了,但是我们自己在做AI的时候,会发现其实是人力资源部门在流程的调整、组织的调整、文化的更新、梯队的设计发展路径等等需要情商的板块上,很难被AI替代”,北森解决方案总经理吴伟表示。

在他分享的人力资源的数字化云图中,数字化在不同板块的进度不同,其中招聘、学习甚至共享服务等板块数字化阶段会走的比较远一点,但是在人才盘点、员工敬业等板块,其发展就相对受限。

当企业战略通过数字化绩效制度落地时,会根据业务产生很多不同的形式,“它的形式可能会随着管理的方式、业务的挑战发生不同的这种变化,变得非常的频繁和快,所以这里面会发现说在人力资源很多的场景当中,对数字化的依赖和数据工具的承载要求会越来越高。”

AI技术浸润下,面对诸如数据分析,信息化归类,知识图谱,领导力的教练、陪练、面试课程制作,简历筛选,员工咨询,材料撰写等重复性高、耗时长的任务。

相对过去传统HR通过小数据做统计运算这样维护成本相对较高的建模方式,如今的HR能够交由蚂蚁的AI系统来处理,从而释放HR的时间和精力,让他们专注于更具创造性和战略性的工作。

未来很多的人资管理都会以人机辅助或者人机融合的方式来完成,蚂蚁集团数字蚂力事业群总经理徐宁打比方道:“目前支付宝端上下拉能够找到‘理财助理’,它的不同处在于,过去大家在小程序找服务的时候,首先知道名称,才能找到对应的小程序,但未来只要告诉‘助理’便能找到入口。”

蚂蚁集团数字蚂力事业群总经理徐宁

而在HR领域类似这样的数字人助理,能够根据企业用工的要求,去提升招聘效率;通过模拟真实环境对员工进行培训;而类似业务代码研发等工作也能够交给这样的智能助手。

AI也将类似客服等岗位从地理局限中解绑出来,“基于AI的一些技术,能够让不在职场办公,甚至三四线城市的人,在家里也能有一份一、二线城市的工作。”徐宁表示,云用工模式能够让各类专业角色以AI agent的技术来增强企业力量。

徐宁详细介绍了蚂蚁集团数字蚂力事业群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应用,特别指出了AI技术在客户服务和技术开发中的广泛运用。一方面,在客户服务上,蚂蚁集团数字蚂力事业群开发了一套高效的云客服系统,利用AI技术处理大量客户咨询。该系统采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提供个性化且准确的服务。

徐宁提到,蚂蚁集团数字蚂力事业群在全国建立了一个超过300万人的人才库,通过数据分析精准匹配各种业务场景中的合适人才,显著提高了问题解决的效率。

此外,蚂蚁开发了CodeFuse代码大模型,该模型在内部研发流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odeFuse智能化地覆盖了编码、测试、运维等环节,为每个研发节点提供支持,从而提升研发效率,加速技术创新,推动业务的持续发展。

蚂蚁集团数字蚂力事业群现已将这一智能研发服务能力对外开放,为外部企业提供技术支持。CodeFuse的智能化和规模化特点,对希望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成本、提升研发效率的企业具有重大价值。

据悉,蚂蚁集团近期公布了新阶段的“三大战略”,其中就包括深入布局大模型领域的“AI First”战略。通过生成式AI,企业可以重构人才价值链,替代繁重的重复性工作,从而释放人才的潜力,使企业管理人员能够专注于高价值、具有思考性和创造性的工作。

未来十年内,人机深度融合的工作方式有望在大多数企业的工作场景中普及。

蚂蚁集团数字蚂力事业群在客户服务和研发领域的深度应用AI技术,不仅提升了服务效率和安全性,也推动了企业人资管理向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向发展。这些实践和战略表明,蚂蚁集团数字蚂力事业群正在引领企业客户服务和技术开发的智能化转型,为企业和客户创造更多价值,树立了行业内智能化转型的标杆。

而放眼整个AI时代,随着大模型开发的逐步深入,企业管理也将变得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迎来第三次科技革命人机结合的全新发展阶段。

或许,和前两次科技革命一样,在AI时代里,相比对未知的恐惧,我们更应该拿出的是面对未知的勇气以及选择能够帮助我们掌握更多确定性的工具,通过优化企业流程、提升决策质量、增强竞争力,用人性化管理结合AI算力孕育出一个灵活、高效、健康的组织。

- End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