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酱香、陈皮酱香、茶酒融合……品类细分下寻酱酒赛道突破口

草本酱香、陈皮酱香、茶酒融合……品类细分下寻酱酒赛道突破口
2024年06月26日 18:30 糖酒快讯

文 | 周丽梅

从野蛮增长到回归理性,酱酒市场步入优胜劣汰、品牌化发展的中场阶段。

在新的发展周期,酱酒企业的发展更加突出个性和差异化品牌塑造。一方面,酱酒品类差异化创新正在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命题,在消费多元化与个性化的理念下,消费者对酱酒提出了更加细致的要求。另一方面,酱酒也在不断拓展香型的边界,以此来寻找变量中的增量,以便在同质化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从过去追求茅香风味,到逐渐形成“洞藏陈香”“柔雅酱香”“清雅酱香”等多个细分品类,都为做大酱酒产业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近期,酱香酒细分品类市场又添新力军。随着“草本酱香”“陈皮酱酒”“茶酒融合”等个性化鲜明的品类声量不断增大,这无疑为入局者打开了全新的赛道切口。

行至中场,酱酒赛道还有希望跑出细分品类的黑马吗?

酱酒赛道细分再细分

自2020年以来,酱酒行业经历了高速增长后的急刹车,尽管关于酱酒“冷却”“降温”的讨论此起彼伏,但酱酒赛道依然入局者众。据权图酱酒工作室发布的《2023—2024中国酱酒产业发展报告》显示,酱酒产业销售收入由2019年的135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300亿元,利润从550亿元增长至940亿元,均接近翻倍。总体而言,酱酒产业向好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

伴随行业存量竞争态势的持续演进,这让更多酒企生存压力陡增。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破局市场、实现差异化发展,部分酒企结合自身特色,选择在细分品类上做文章。

过去,酱酒品类更多追求茅香风味,未形成风味的差异化。而后,酱酒发展突出个性和差异化品牌塑造,在酱香型的细分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洞藏陈香”“柔雅酱香”“清雅酱香”等多个细分品类的出圈也印证了这一点,酱酒风味逐渐朝着标准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加速迈进。

随着酱酒品类发展进入理性回调阶段,在传统经销渠道之外,酱酒企业也在寻找跨界合作伙伴,创新品类,形成1+1>2的效果。

海南椰岛提出的“草本康养+酱香型酒”, 是酱酒品类创新中的赛道,这无疑展示了一个行业“风向”。在消费升级和健康意识提升的双重驱动下,消费者对于饮酒的追求不再仅仅停留于口感与社交属性,也关注饮品的其他效益。“草本康养”的独特卖点,让椰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辟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路径。

搭乘大健康的快车,酱酒品类细分也有了更多的跨界选择,尤其是针对消费者实际需求和痛点的品类创新开始异军突起。而酱酒与茶的融合,为酱酒品类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柏匠酒是茶酒融合模式的探索者,它以新质酱香为发力点,通过茶酒融合的模式实现破圈,吸引茶业人士跨界加入,逐步在不同行业、不同圈层吸引越来越多消费者。

如果说茶与酒的融合,是渠道、文化等层面的融合创新,那么陈皮与酱酒的融合,可谓是推陈出新了。侨宝陈皮酱酒的出现,既是以大健康为基础的复合产物,也是基于酒企对消费者以及对大消费产业上融合风向的预判。

综合来看,市场需求推动酱酒内部多香并举,越来越多酒企布局酱酒细分赛道,选择的切入口越来越小,甚至选定的是一条无人的赛道,这既考验它本身的风味是否可以满足和提升用户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体验,同时也更加考验企业的发展定力和耐力。

酱酒如何依托品类细分开拓更大的市场空间?

酱酒品类走向细分阶段,并非新鲜事,此前早已有不少成功的案例。比如茅台醇的柔和酱香,便是品类细分的案例在正宗酱香基础上进行品类细分,又如绵柔酱香、柔和酱香、洞酿洞藏酱香等工艺,创新品类并成为品类代表,实现了差异化表达与和而不同的创新。

如此看来,酱酒赛道品类的创新,势必会愈演愈烈。正如业界专家所言,“白酒行业竞争格局基本成型,未来具备弯道超车潜质的主要是哪些拥有风味特色、产品特色的白酒品牌。”

那么,酱酒如何依托品类创新开拓更大的市场空间?

首先,一个品类的崛起,离不开品类龙头的引领作用。整体来看,这些特色细分品类尚属“新生”,还要经历长期持续的培育过程,这对企业实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白酒品类的细分更多的是亚品类的细分,如洋河的绵柔、金种子的柔和等概念,酒企需要围绕创新香型构建起一套标准,才是促进行业良性发展的必然之举。2020年至今,中国酒业协会就发布8项关于特色香型的团体标准。其中,《绵柔酱香型白酒》全国团体标准便是首个酱香型白酒细分品类下团体标准,进一步推动了绵柔酱香型白酒产业的向上向好发展。

最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群体的多样化,个性化定制俨然成为酒业市场上的一股消费新趋势。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彭洪曾表示,未来的白酒品类划分应该从不同消费群体的角度去探讨,而非从香型角度区隔。如果一直按照香型品类去细分市场,可能未来会跟消费者脱钩。未来一定是根据消费者的习惯、年龄段、口感重新细分品类,去推动白酒的发展。

以安徽金种子为例,安徽是白酒最为内卷的市场,金种子身处其中,通过品类的创新,成功实现了产品的升级换代与省内市场的突破。金种子馥合香是在传统白酒香型基础上一次品类创新的全新突破,开创了馥合香型白酒新赛道。这既是金种子面对酱酒热,作出的差异化表达,也是其更加注重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为消费者创造更优的体验方式。

整体来看,近年来,面对头部酒企和名优企业的“围攻”,越来越多的酱酒酒企开启了品类创新,不断拓展香型边界。诚然,短期内,这些新品还需要经过市场的考验,消费者的培育,但是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摒弃一味模仿名酒的模式,选择一条产品风格、文化主张、销售渠道皆为个性化的路径,才能跑出差异化突围的新样本,为酱酒下半场带来源源不断的增长驱动力。

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单单是酱酒,整个白酒行业还会继续向融合创新、多元化发展,涌现出更多极具特色的细分品类,为行业增长注入新活力。

来源 | 糖酒快讯(ID:tjkx99)

从野蛮增长到回归理性,酱酒市场步入优胜劣汰、品牌化发展的中场阶段。

在新的发展周期,酱酒企业的发展更加突出个性和差异化品牌塑造。一方面,酱酒品类差异化创新正在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命题,在消费多元化与个性化的理念下,消费者对酱酒提出了更加细致的要求。另一方面,酱酒也在不断拓展香型的边界,以此来寻找变量中的增量,以便在同质化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从过去追求茅香风味,到逐渐形成“洞藏陈香”“柔雅酱香”“清雅酱香”等多个细分品类,都为做大酱酒产业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近期,酱香酒细分品类市场又添新力军。随着“草本酱香”“陈皮酱酒”“茶酒融合”等个性化鲜明的品类声量不断增大,这无疑为入局者打开了全新的赛道切口。

行至中场,酱酒赛道还有希望跑出细分品类的黑马吗?

酱酒赛道细分再细分

自2020年以来,酱酒行业经历了高速增长后的急刹车,尽管关于酱酒“冷却”“降温”的讨论此起彼伏,但酱酒赛道依然入局者众。据权图酱酒工作室发布的《2023—2024中国酱酒产业发展报告》显示,酱酒产业销售收入由2019年的135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300亿元,利润从550亿元增长至940亿元,均接近翻倍。总体而言,酱酒产业向好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

伴随行业存量竞争态势的持续演进,这让更多酒企生存压力陡增。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破局市场、实现差异化发展,部分酒企结合自身特色,选择在细分品类上做文章。

过去,酱酒品类更多追求茅香风味,未形成风味的差异化。而后,酱酒发展突出个性和差异化品牌塑造,在酱香型的细分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洞藏陈香”“柔雅酱香”“清雅酱香”等多个细分品类的出圈也印证了这一点,酱酒风味逐渐朝着标准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加速迈进。

随着酱酒品类发展进入理性回调阶段,在传统经销渠道之外,酱酒企业也在寻找跨界合作伙伴,创新品类,形成1+1>2的效果。

海南椰岛提出的“草本康养+酱香型酒”, 是酱酒品类创新中的赛道,这无疑展示了一个行业“风向”。在消费升级和健康意识提升的双重驱动下,消费者对于饮酒的追求不再仅仅停留于口感与社交属性,也关注饮品的其他效益。“草本康养”的独特卖点,让椰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辟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路径。

搭乘大健康的快车,酱酒品类细分也有了更多的跨界选择,尤其是针对消费者实际需求和痛点的品类创新开始异军突起。而酱酒与茶的融合,为酱酒品类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柏匠酒是茶酒融合模式的探索者,它以新质酱香为发力点,通过茶酒融合的模式实现破圈,吸引茶业人士跨界加入,逐步在不同行业、不同圈层吸引越来越多消费者。

如果说茶与酒的融合,是渠道、文化等层面的融合创新,那么陈皮与酱酒的融合,可谓是推陈出新了。侨宝陈皮酱酒的出现,既是以大健康为基础的复合产物,也是基于酒企对消费者以及对大消费产业上融合风向的预判。

综合来看,市场需求推动酱酒内部多香并举,越来越多酒企布局酱酒细分赛道,选择的切入口越来越小,甚至选定的是一条无人的赛道,这既考验它本身的风味是否可以满足和提升用户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体验,同时也更加考验企业的发展定力和耐力。

酱酒如何依托品类细分开拓更大的市场空间?

酱酒品类走向细分阶段,并非新鲜事,此前早已有不少成功的案例。比如茅台醇的柔和酱香,便是品类细分的案例在正宗酱香基础上进行品类细分,又如绵柔酱香、柔和酱香、洞酿洞藏酱香等工艺,创新品类并成为品类代表,实现了差异化表达与和而不同的创新。

如此看来,酱酒赛道品类的创新,势必会愈演愈烈。正如业界专家所言,“白酒行业竞争格局基本成型,未来具备弯道超车潜质的主要是哪些拥有风味特色、产品特色的白酒品牌。”

那么,酱酒如何依托品类创新开拓更大的市场空间?

首先,一个品类的崛起,离不开品类龙头的引领作用。整体来看,这些特色细分品类尚属“新生”,还要经历长期持续的培育过程,这对企业实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白酒品类的细分更多的是亚品类的细分,如洋河的绵柔、金种子的柔和等概念,酒企需要围绕创新香型构建起一套标准,才是促进行业良性发展的必然之举。2020年至今,中国酒业协会就发布8项关于特色香型的团体标准。其中,《绵柔酱香型白酒》全国团体标准便是首个酱香型白酒细分品类下团体标准,进一步推动了绵柔酱香型白酒产业的向上向好发展。

最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群体的多样化,个性化定制俨然成为酒业市场上的一股消费新趋势。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彭洪曾表示,未来的白酒品类划分应该从不同消费群体的角度去探讨,而非从香型角度区隔。如果一直按照香型品类去细分市场,可能未来会跟消费者脱钩。未来一定是根据消费者的习惯、年龄段、口感重新细分品类,去推动白酒的发展。

以安徽金种子为例,安徽是白酒最为内卷的市场,金种子身处其中,通过品类的创新,成功实现了产品的升级换代与省内市场的突破。金种子馥合香是在传统白酒香型基础上一次品类创新的全新突破,开创了馥合香型白酒新赛道。这既是金种子面对酱酒热,作出的差异化表达,也是其更加注重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为消费者创造更优的体验方式。

整体来看,近年来,面对头部酒企和名优企业的“围攻”,越来越多的酱酒酒企开启了品类创新,不断拓展香型边界。诚然,短期内,这些新品还需要经过市场的考验,消费者的培育,但是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摒弃一味模仿名酒的模式,选择一条产品风格、文化主张、销售渠道皆为个性化的路径,才能跑出差异化突围的新样本,为酱酒下半场带来源源不断的增长驱动力。

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单单是酱酒,整个白酒行业还会继续向融合创新、多元化发展,涌现出更多极具特色的细分品类,为行业增长注入新活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