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到6月后,决策层对于楼市稳定信心的喊话一次次出现,监管层面与地方层面的政策风向也逐步趋好。经历了多年风雨沉浮的中国楼市,是否会在2024年下半年迎来最终的“市场底”?
两年前我们就曾提到过,国内关于楼市“房住不炒”的定位是不会发生改变的,改变的只会各层级在执行过程中对于这个定调的理解与诠释。在“房住不炒”刚刚出现时,“一刀切”“大整改”的风向成为了主流,各地都似乎对于“房价上涨”这四个字诚惶诚恐,因此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发展的“基石”被撤走,行业走向寒冬成为了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
可是回过头来看,“房价上涨”真的是扰乱国内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也是否定的。从肯定的角度来看,彼时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确存在着“过热”的情况,一个市场如果只是热度较高,那么它会吸引到大量的投资者,而当一个市场的热度明显高于其它行业的时候,它就会吸引来一大批投机者。
从最为简单的方面来解释二者的不同的话,“投机”是为了短期收益,快进快出,获取利润,而“投资”是为了长期收益,看好市场未来的发展。因此,投机者过多的市场注定了“不稳定”,也注定了最后的“崩盘”。回过头来看,当房地产市场吸纳了整个社会中大量的资金,甚至吸纳了超过70%的银行贷款的时候,这个行业的泡沫已经出现。
剩下的问题,只有主动戳破泡沫,还是等待泡沫自然裂开。我们选择了前者,也就意味着房地产行业的盈利模式、发展模式都会经受住考验,这也是这几年房地产行业挣扎的根本原因——在一个不那么正确的发展模式下的繁荣,总会有推倒重来的时候。
但是说“不是”,则是因为在政策越来越严厉的情况下,“一线”城市迫切地希望成为楼市管控中的“榜样”,这在某种层面上伤到了行业的“根”。从供需关系的理论来看,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一定是“未来可期”,经济发展、人口流入等等因素使得这些城市有着大量的住房需求,城市本身也可以通过向周边城市的人口转移、城市扩张等方式去消化一定量的需求,这些调整行为是“顺应市场”的,最终房价会在市场调节下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的区间,这也是经济学对于商品价格的解释。
可是那时候,即便是一线城市的房价有理由上涨,但是它也不能上涨——政策没办法确立合理的上涨幅度,可是一旦存在投机的空间,总会有人跃跃欲试。可以说,彼时为了控制房价,“抑制上涨”即便不符合经济学的基本解释,但是也是最好的办法了。
但是很明显,房地产企业自身高负债的经营模式,在面对市场调整的时候显得不堪一击。与之相对的,产业相关的行业都受到了波及,虽然不比房地产泡沫直接破灭来得冲击大,可是整个社会经济依然面临着不小的考验。
在楼市调控的后期,打击“过热”的首要目标已经完成,接下来要做的便是恢复房地产行业本来的地位。“楼市”一定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毋庸置疑:房地产行业的繁荣带动的不仅仅是楼市相关的行业,也是拉动“农民工”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土地收入对于地方而言依旧是重要的收入来源;在商品房能够“去库存”、楼市信心建立之后,金融机构也才能更好地通过房贷锁定长期的息差,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从某种角度来说,2024年的7月对于楼市或许是一个“新开始”。政策偏向利好,“寒冬期”已经熬过,不少房企的利润降幅已经出现了企稳的趋势,更有房企企业营收出现增长。中国楼市或许再也回不到那个“疯狂的十年”,但是行业如履薄冰的情况也应该成为了“过去式”。面对新的市场环境,楼市的企稳很可能不再是一个口号,而是正在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