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不一般」

邮储「不一般」
2024年04月22日 11:32 ewinedong

在挑战面前,邮储银行有“不一般”的打法:从“六大能力”建设到创新变革,诠释了其如何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

作者:董云峰

编辑:叶冬

在我国大大小小4000家银行中,邮储银行从来都是值得被进一步“发现”的。

网点数量最多、“自营+代理”带来的下沉优势、最年轻国有大行、大型零售银行……这些深入人心的标签,彰显了邮储身上“不一般”的特质。

近期,邮储银行公布了2023年报,可以看到,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其成绩单依旧有不俗表现:稳健增长的营业收入与六大行中最优的净息差水平、行业领先的资产质量、逆势向上的中间业务收入……

而透过数据本身看细节,这家银行的差异化特色与逆周期能力,这种“不一般”的观感更加扑面而来。

在年报行长致辞中,刘建军表示:“我们更要有‘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定力、‘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从容,在市场变化的考验中坚守对长期价值的追求,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推动邮储银行在周期波动中健康发展、行稳致远。”

这份“定力”和“从容”究竟来源于何处?

01

差异化增长极效果显现,

净息差继续领跑大行

据金监总局公布,截至2023年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下滑至1.69%,首次跌破1.7%关口。从上市银行财报来看,随着净息差快速收窄,过半银行的营收出现负增长。

邮储“不一般”恰恰反映在良好的净息差表现,以及营收维持稳健增长的态势。年报显示,去年末邮储净息差为2.01%,继续领先六大行;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425.07亿元,同比增长2.25%,其中利息净收入2,818.03亿元,同比增长3.00%。

之所以能够保持净息差优势,邮储银行的诀窍在于“差异化”。在2022年年报中,邮储银行首提““五大差异化增长极”。两年来,能够看到的是这家银行的定力,懂得如何发挥资源禀赋、深耕下沉市场,并坚持在“三农金融、小微金融、主动授信、财富管理、金融市场”这些增长极上走实、做深、做细,让“不一般”的特质逐步显现。

正如行长刘建军在邮储银行业绩发布会上所言,邮储银行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快培育差异化的增长极,取得了一些逆周期的成绩,充分验证了差异化增长极带来了不一样的经营成果。

以下数据可见一斑:

零售贷款增速较行业平均高出4个百分点,新增零售贷款的占比较行业平均高出了23个百分点;“两小”贷款双创历史新高,小额和小企业贷款分别增长2570亿元和1302亿元,同时这两项贷款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超过4成;主动授信成为新的重要增长点,短短15个月余额突破1500亿元,贡献信贷差异化增长极贷款增量的1/4;信贷差异化增长极的余额突破5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成以上,达到62%。

加之在负债端,邮储银行围绕存款高质量发展下功夫,付息成本优势进一步巩固,2023年存款付息率为1.53%,处于上市银行的最优水平,且同比下降了8个基点。

刘建军指出,未来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的趋势可能仍会延续,邮储银行将一如既往打造差异化增长极,投入更多信贷资源,同时通过精细化管理持续巩固付息优势,努力保持息差水平优于同业。

02

不良率六大行最低,

各项风险指标保持行业优秀水平

在净息差收窄的同时,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亦面临着考验。

其背景是,我国经济继续回升向好,仍面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风险隐患暴露等挑战,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近年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不过随着贷款规模的较快扩张,不良贷款率维持在相对低点。2023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2万亿元,同比增加2427亿元;不良贷款率1.59%,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

而干净的资产负债表与优异的资产质量,不仅是邮储的核心优势,更是使其“不一般”的底色和支撑。

截至2023年末,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0.83%,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生成率0.85%,各项风险指标均保持行业优秀水平,资产质量冠绝六大行;拨备覆盖率347.57%,大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财报提到,邮储银行秉承审慎稳健的风险偏好,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快推进风险管理数字化、集约化转型,积极赋能业务高质量发展。

关于2024年的资产质量,邮储银行副行长姚红在业绩发布会上也给出了回应:“我们会继续坚持审慎的风险偏好,促进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具体看来,在零售信贷领域,重点关注小额贷款和按揭贷款,对客户的评级、准入授信、贷后的模型和策略持续性地跟踪调优;对公领域,重点关注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及批发零售,落实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的“四早”原则,同时加强授信政策和行业的研究,在准入端做好名单制管理,在授信流程中强化制衡管控,贷后开展全方位的监测和预警。

03

多元化发展见成效,

中收保持两位数增长

如果说信贷业务是基本盘,中间业务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

原因在于,中间业务具有较高的利润率,并且可以帮助银行分散风险,减少对传统存贷款业务收入的依赖,具有轻资产、弱周期等特征。在净息差持续承压的背景下,银行愈加重视中间业务收入。

然而,受资本市场调整影响,财富管理业务从高增长走向阶段性收缩,而居民消费复苏偏缓,也令信用卡行业走向负增长,这两大块业务的变化,让银行业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乏力,乃至出现缩水。

据金监总局发布的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季度),2021年以来,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相较2019、2020年整体下滑了2-3个百分点。

在中间业务上,邮储银行也表现出了“不一般”。通过狠抓能力建设,聚焦重点产品,持续推动中间业务多元化发展。全年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82.52亿元,剔除上年理财净值型产品转型一次性因素后,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12.05%,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对于中收的逆势增长,邮储银行副行长徐学明主要归结于三个方面:1、财富管理贡献较大,去年财富管理对中收的贡献增速是20%;2、信用卡业务发展不错。近两年邮储加快了对县域地区下沉市场的布局;3、公司金融增收。邮储银行近几年狠抓公司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特别突出商行、投行的计划经营,去年该板块增速达到60%。

据徐学明介绍,长期以来,中间业务占比低是邮储银行经营工作的一个短板,管理层对此有着清醒认识,于2020年制定了“中收跨越”发展战略。过去四年来,邮储银行中收发展势头很好,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

04

“能力+创新”催化新动能,

周期波动中的稳健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我国经济仍将处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在此背景下,随着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历史新低,信用风险管理难度加大,如何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成为银行业迫在眉睫的挑战。

在挑战面前,邮储银行有“不一般”的打法:从“六大能力”建设到创新变革,诠释了其如何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

“精进自身”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长期主义”的定力。翻看邮储银行2022年报,“六大能力”(专业核心、体系支撑、协同整合、科技助推、机制驱动、创新引领)建设贯穿稳健发展的始终,无论零售端还是公司端业务发展,还是金融科技建设,再到人才培养,能力建设均扎实而有效,也为进一步的创新变革提供了根基和源泉。

在2023年报中,更可以看到,在“六大能力”的基础上,“创新变革”成为邮储银行又一新动能,也使其拥有了应对周期波动的密码。

看业务发展:零售端,邮储银行丰富理财产品货架,加快提升队伍专业核心能力,做好客户长期陪伴,服务VIP客户5,148.04万户,较上年末增长8.72%;公司端,“1+N”经营与服务新体系全面推广,公司存贷款规模、公司金融收入、客户使用产品数量快速提升。

业务模式方面:主动授信成效显著。如何实现低成本获客、风险可控的新发展新模式,邮储找到了答案——运用精准客户画像,发现潜在“三农”、消费信贷、信用卡优质客户实施营销;通过总部集中运营代替客户经理分散作业,实现低成本客户触达和经营;实施全流程线上受理、审批和支用,达成“秒批秒贷”的极简客户体验。年报显示,实施15个月来,主动授信贷款余额突破1,500亿元,不良率低于0.5%。

体制机制上,人才结构的持续优化带来新的活力——科技类、销售类人员占比分别提高0.25、1.79个百分点;通过二级分行机构改革,实现机关人员大幅压降及近千名营销人员的增加。

金融科技方面,全面赋能经验管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投产382项信息化工程,自主研发、自主平台、敏捷研发占比均提高14个百分点以上;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获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一等奖(总分第一名);上线手机银行9.0,提供“AI空间+数字员工+视频客服”沉浸式陪伴服务;打造更优质的客户体验。

进入微利时代,如何从“干毛巾”里挤水,实现逆周期发展?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表示,将着力推进精细化管理,把“六大能力”建设构建的体系能力、创新变革形成的新生动能压实、融入邮储银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可以预见,“精细化管理”将带来新的“不一般”。邮储银行将重点在财务资源上“精打细算”,人力资源“效能引领”,资本资源“精益统筹”,把有限的资源以最优的配比、最高的效率滴灌到发展的每个环节。风险防控方面,将围绕监测、控制、化解、回检等全流程各环节做好管理,对存量业务做到“防患于未然、销患于未形”,对增量业务构建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管理体系。业务发展方面,细抠每一项业务的组合要素、业务流程、客户服务、综合价值,让产品更便捷、针对性更强、流程更顺畅。

未来可期,“不一般”的邮储,正在开拓“不一般”的新未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