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杰新材IPO,受锂电影响业绩“过山车”,能成功过会吗?

永杰新材IPO,受锂电影响业绩“过山车”,能成功过会吗?
2024年06月26日 15:53 用户1933091395

永杰新材选择积极向新能源领域靠拢,其营收与锂电行业紧密绑定。

文/每日财报 秦楠

2023年,受锂电行业下行的影响,我国铝板带(含铝箔坯料)的产量约为1230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约60万吨。但就这这样的背景下,一家铝材加工企业却毅然选择了迎难而上。近期,浙江永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杰新材”)公布了上交所的首轮回复函。

值得一提的是,永杰新材早在2022年便已向主板提交了招股书。据招股书披露,该公司计划发行不超过4920万股股份,拟募资总额为20.89亿元。其中,7.37亿元将用于年产4.5万吨锂电池高精铝板带箔技改项目,5.51亿元将用于年产10万吨锂电池高精铝板带技改项目,5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3亿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面对行业的不景气,永杰新材选择积极向新能源领域靠拢,其营收也因此与锂电行业紧密绑定。但是在当下行业不景气,且公司存在一定的历史遗留问题的情况下,永杰新材能够成功过会仍然是个未知数。

业绩变脸

永杰新材从事铝板带箔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主要包括铝板带和铝箔两大类。2019-2022年,永杰新材的营收分别34.00亿元、38.32亿元、63.03亿元、71.50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44.72万元、4261.62万元、2.24亿元、3.66亿元。

但营收和净利润高速增长的趋势未能延续到2023年。

问询回复显示,2023年永杰新材的营收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04亿元、2.4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04%、-32.55%,双双出现下滑。

该公司表示,2021年和2022年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锂电池、电子电器等客户领域毛利额的快速上升。

但是在2023年锂电行业整体下滑的趋势下,对公司铝合金板带箔营收造成了影响。

从最能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毛利率来看,永杰新材主营业务毛利率也由2022年的9.68%下滑至2023年的8.85%。且不同业务的毛利都有所下降。

这种业绩变化导致成也锂电,败也锂电的现实。2023年,永杰新材锂电领域产品出货量持续下降,锂电产品毛利率同比下滑25.89%,直接拉低永杰新材整体毛利率。

数据显示,2021-2023年,公司锂电池领域产品收入分别为13.5亿元、31.6亿元和26.1亿元,销量分别为6.2万吨、13.7万吨和12.1万吨。其中,锂电池领域产品收入2022年同比增长134%,而2023年同比却下降17.%。

同时,永杰新材也披露了2024年一季度业绩和2024年上半年业绩,数据表明,永杰新材业绩正在显著回暖。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7亿元,同比增长30.1%;净利润6656.78万元,同比增长59.4%;实现扣非净利润6554万元,同比增长54%。

公司还预计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可达到35-37亿元,增幅为24.03%-31.12%;净利润达到1.36-1.61亿元,增幅为60.00%-89.41%。从今年的业绩来看,目前永杰新材业绩回暖,对IPO有一定的助力,但IPO政策还在持续收紧以及行业整体下行的趋势下,仅仅强调成长性,还是不够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锂电行业的预期如何以及公司在锂电行业的定位情况。

受锂电行业影响大

针对交易所问询公司在锂电池行业的情况和以及波动的原因。该公司表示近两年营收的快速增长主要源于销量迅速上升,其贡献率高达95.6%,而价格贡献率仅为4.4%。2023年,锂电池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7.3%,销量和价格贡献率分别为63.%和36.9%。产品收到价格战的影响十分明显。

这当中尤其是方形动力锂电池和新能源锂电池(动力和储能锂电池)的出货量变化对永杰新材的铝板带和铝箔市场产生较大影响。2021年至2022年,铝板带箔在该领域的需求量从40.1万吨至54万吨增长至96.8万吨至130.5万吨,同比增长141.40%-141.67%。

然而,2023年起,消费者购置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取消,销量环比“腰斩”,大幅超出锂电池产业链的心理预期。在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95.95%的背景下,2023年部分电芯企业的库存在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受新能源车厂商“以价换量”策略影响,电芯价格出现50%左右的降幅。同时,锂电池主材碳酸锂价格在2023年也发生大幅波动,全年跌幅达到80%。因此,国内锂电池行业普遍采取了低库存、高周转的谨慎策略。

报告期内,永杰新材在锂电池领域销售产品的均价分别为21.7万元/吨、23元/吨和21.5万元/吨,存在一定波动。2022年和2023年同比差异分别为1,269.13元/吨和-1,465.74元/吨;对应年份铝锭年度均价同比变动分别为918.55元/吨和-1,094.31元/吨,因此铝锭价格为影响产品销售均价的主要因素。

交易所又进一步要求永杰新材分析向锂电池相关客户销售的铝板带箔产品占该客户采购同类产品的比例,结合锂电池相关客户未来的产能规划、对应拟采购铝板带箔产品的金额、永杰新材对相关客户的在手订单金额等,以评估未来锂电池产品收入增长的可持续性。

公司对此做出了详细的超过5000万的订单列示,并表示虽然在2023年锂电池行业发生了复杂变化,但相应的不利影响正在消除,锂电池市场需求增长将有效提升产业链各环节的需求总量。

作为行业内主要锂电池基材供应商,公司在此客户领域的销量将随着市场需求增加而得以有效提升。但是当当时下公司同类型企业的价格竞争已经出现激烈状况,可比公司的毛利率都明显低于永杰新材,虽然目前的在手订单还能保持公司一定时间内的营收增长,但是长此以往,受下游电动汽车价格战影响,公司继续保持较高毛利的难度还是不小的。

大额借款和突击入股

据招股书显示,永杰新材的实际控制人为沈建国、王旭曙夫妇。二人数次通过不同方式,合计控制公司69.24%的股权。

在IPO前,永杰新材的股东队伍出现了显著扩张,新增13名股东,包括6家机构股东和7名自然人股东。

根据招股书,沈建国的母亲钱玉花和香港超卓,2003年出资成立公司前身东南铝业。香港超卓的出资实为沈建国从中国香港居民赵伟平处借得的。

2007年,永杰新材筹备境外上市,钱玉花和香港超卓将全部股权转让给沈建国的妻子王旭曙控制的境外公司东南集团。这其中,沈建国夫妇与赵伟平之间的借款关系引发了监管层的关注。

简单来说,赵伟平这位香港人士,多次向沈建国夫妇提供了近1亿元人民币的借款,期限长达八年,年息3%。上交所对此提出质疑,要求永杰新材解释借款的资金来源、借款期限长达八年的原因,以及赵伟平在发行人经营管理中的角色等。

永杰新材在回复中表示,赵伟平基于与沈建国家族的世交关系及对沈建国夫妇的信任提供借款。而赵伟平本人并未在永杰新材担任任何职务。对于创业初期的公司来讲,这种“好人”是可遇不可求的。

除了大额借款之外,永杰新材还存在一定的突击入股问题。

首次突击入股发生在2021年8月,公司注册资本从12000万元增至13072万元,新增股本1072万股。长兴国悦、济南锐杰、温州禾草和崔岭等投资者分别新增入股400万股、368万股、240万股和64万股。增资价格为12.5元/股,估值按照2020年公司净利润的20.5倍PE计算,作价15亿元。

2021年9月,蔡健和许逸帆分别受让苏州创东方持有的发行人0.4896%的股份(对应63.9999万元出资额)和0.4896%的股份(对应64万元出资额),转让价格为11.50元/股,这是在增资价格12.5元/股的基础上按照九二折扣比例确定的。

第二次增资发生在2021年10月,前海投资、中原前海、齐鲁前海和许逸帆分别认缴新增出资960万元、400万元、240万元和80万元。此次增资价格与2021年9月的增资价格相同,为12.50元/股。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永杰新材提交招股书,公司估值飙升至84亿元(按募资额估算)。按照新股东15亿元的投资估值计算,平均获利4.6倍。其中,第一轮股东投资1.34亿元,账面浮盈6.16亿元;第二轮投资中的新股东蔡健和许逸帆投资1472万元,账面浮盈超过7000万元;第三轮新股东投资2.1亿元,账面浮盈9.66亿元。

据此计算,上述新增股东不到一年的账面浮盈高达16.5亿元。在递交招股书前一年内,永杰新材以较低的估值吸引了众多新股东入场,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行为,值得关注。

在本次IPO中,永杰新材计划募资20.89亿元,投向多个项目。然而,在主板上市门槛日益提高的背景下,永杰新材能否成功闯关,仍需时间给出答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