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学技术奖给广东科创增添更强信心

国家科学技术奖给广东科创增添更强信心
2024年06月26日 22:00 羊城晚报金羊网

在6月24日揭晓的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中,广东共有53项牵头或参与合作完成的科技成果获奖,总数较上一次(2020年度)的36项增长47%,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广东牵头完成的项目从上一次的7项翻倍至14项,参与的项目从29项增加至39项。这一亮眼的成绩折射出广东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努力和成效。

国家科技奖被认为是我国科技发展状况的“晴雨表”和鼓励创新的“风向标”,同时也反映出各地的科技创新实力。从广东获奖项目来看,除了数量大幅增加之外,还呈现几个方面的亮点:由广东牵头的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从2020年度的1项增加至2023年度的4项,反映出广东基础研究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在广东获奖项目中,高校牵头或参与的占比约30%,凸显广东高校出色的创新能力;近年布局在广东的“国之重器”鹏城实验室牵头的关键核心技术研究项目斩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成为广东战略科技力量取得突破的典型代表;在广东53个获奖项目中,有34个与企业相关,分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涉及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和海上风电等绿色低碳行业,印证广东企业创新能力强和创新主体作用突出。

鲲鹏产业源头创新中心

广东在国家科学技术成果评选中收获累累硕果,与近年来持续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多措并举激活创新活力密不可分。以基础研究为例,广东针对长期以来基础研究实力不够强的短板,实施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卓粤”计划,将1/3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布局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和省高等学校基础研究卓越中心,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力度;针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重大科学领域布局一批重点实验室,构建若干突破型、引领型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平台,展开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攻关,抢占科技前沿阵地。正是这些积极举措不断夯实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基础,突破一系列关键成果,使广东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壮大。

深圳光明科学城启动区内的合成生物研究大科学装置

科技成果频出离不开良好的创新生态。

近年来,广东锚定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链,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和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5G、集成电路、纳米、生物等四大产业创新高地,成功创建生物制造、纳米智造、先进高分子材料等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致力于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坚定以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向空天探索,“鲲龙”AG600研制成功,大疆无人机畅销全球,量子通信、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如火如荼;向深海挺进,冷泉生态系统、大洋钻探船、深海科考中心加快建设,深海开发能力大幅提升;向微观进军,散裂中子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发展提供了新工具,微生物研究找到了新的热量来源、蛋白来源;向虚拟空间拓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竞相发展,数字经济方兴未艾。

2023年,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位列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创新指数连续4年居全球第二位。正是坚实的产业科技创新基础和活跃的创新生态,形成了广东创新优势。

位于地下700米的大科学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建成运行后将成为国际中微子研究的中心之一。

科技创新成果频出的另一个重要力量来自于企业。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创新又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广东近年相继出台一系列积极政策,全力支持企业做创新的主角,支持企业积极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以企业生产技术的整体提升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推动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全面提升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能力。目前,广东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5万家,居全国第一;全省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知识产权地区发展指数、有效注册商标量、发明专利有效量等都排在全国首位。广东企业主动拥抱新的“科学的春天”,创新活力持续迸发,使广东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现代农业与食品、汽车等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持续壮大,集成电路、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正在加快形成五千亿级、万亿级产业集群。这些成果是广东企业勇于创新的群体形象的现实体现。

比亚迪推出全球首款刀片储能系统

广东这次收获一批国家科学技术大奖,无疑会更加增强持续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激发新动能的信心。在新征程上,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就一定会催生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的新广东,为我国加快建成科技强国贡献广东力量。

撰文: 牛日成

音频:郑淳予

图源:新华社

编辑:束孟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