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金融,一切只为您,从来无二心!
日本电器厂商OKI宣布关闭深圳工厂并解散700多名员工,这是过去一年时间该企业在中国关闭的第二家工厂,关厂后,该企业将产能外迁到日本本土、泰国和越南。
据日经Nikkei报道,日本电器生产商冲电气工业有限公司(简称:OKI)将于10月结束在中国的打印机和复合机生产,彻底关闭深圳工厂并解雇740名员工,相关生产转移往泰国和日本。
该工厂相关员工750名,仅保留负责调度工作的约10名员工,其余在今年内解聘,已于9月1日通知。
OKI冲电气创立于1881年,是日本最早的电子通信产品生产厂家,有130年历史,总部位于东京,是研究、生产和销售打印机与传真机、网络与通信、安全与识别认证、半导体与电子元器件等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国际企业。
此次将关闭的OKI子公司冲电气实业的深圳工厂成立于2001年,2007年在深圳南山区扩建新工厂,所生产的彩色打印机产品于2002年开始供应给全球市场。在业绩最旺的 2009 年度产量曾达到44万台,但到了 2020 年度只剩下11万台。
不过,因为移动支付的兴起、中国市场的现金使用大幅减少,ATM的市场需求急剧萎缩,OKI在中国的产量和销量也大幅滑坡,2019年在华销量仅为1000台,为此OKI只能缩小生产规模,将产能转移到越南工厂。
OKI 未来会把资源集中在可与竞争对手做出差异化的小型打印机等产品,种类也将缩小至原先的四分之一。由于企业无纸化和在家工作等缘故,办公室的打印需求降低,OKI力争改善盈利结构。
未来销往全球市场的打印机和复合机生产转移到泰国,部分维修零件的生产则改在日本福岛工厂。预估每年最多可省下15 亿。此外,OKI在中国仅保留打印机销售和维护业务。
跨国制造业公司搬离中国,并不是孤例,而是中国当下对外资吸引力下降的缩影,制造业巨头退出中国可以说是近年来的一个大趋势,根据公开市场的资料显示,近年来有这些巨头正在退出中国:
1、2017年年初,硬盘生产商希捷苏州工厂宣布解散,希捷把产能转向东南亚。根据新闻报道显示,希捷在2015年启动了泰国呵叻工厂的扩张计划,投资4.7亿美元扩大一半产能增加2500名员工。
2、2017年10月30日,尼康中国正式宣布,将关闭位于无锡市的子公司尼康光学仪器(中国)有限公司。同时,负责生产尼康数码相机及配件的工厂也将停产。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退出中国的尼康选择在东南亚外包工厂,继续自己的工业制造。
3、2018年2月,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富士通将出售手机业务给北极星资本集团,价格为500亿日元(约合4.56亿美元)。此外,该报道还称,保留手机业务的员工和工厂可能是交易的条件之一,富士通或将在北极星资本管理下继续运营Arrows品牌。据媒体报道,富士通准备在越南运营工厂。
4、2018年5月,深圳三星电子通信公司将被撤销,除6位韩籍高层外,所有员工将于4月底全部遣散,遣散人数约320人左右。深圳三星电子通讯副总经理杜长喜,也在解散公司前的员工微信群中的最后一段告别!就在不久之前,三星电子也表示将在泰国和印度设厂。
5、2018年5月7日,奥林巴斯方面确认,5月7日深圳工厂已经停产停工,预计产生的费用目前正在细查,预计于5月11日的2018年3月期决算公布时告知。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带来的数码相机市场的急剧萎缩,奥林巴斯深圳工厂的生产率显著下降;而且,奥林巴斯深圳工厂自设立至今已有26年之久,其设备也已经老化,很难再维持竞争力。鉴于上述情况,奥林巴斯决定停止深圳工厂的生产,将生产集中到位于越南同奈省的Olympus Vietnam Co., Ltd.(奥林巴斯越南),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并加强数码相机业务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6、一汽马自达退出市场,“没错,这是我们最后一篇推送了"。2021年8月30日,一汽马自达官方发布最后一篇推文,正式官宣退出中国汽车的历史舞台!
注:一汽马自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FAW Mazda Motor Sales Co., Ltd.)成立于2005年3月1日,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日本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共同出资成立的合营公司,总部在长春。
7、 东芝大连有限公司退出中国市场。东芝大连有限公司正式官宣,公司将于2021.9.30日解散据悉,东芝公司将于12月底关闭在中国24个城市的33家工厂和研发机构。业务将全部转往日本和越南.
OKI关闭两家中国工厂,也与日本的智能机器人制造越发成熟有关。近年来,OKI在PAS的基础上,推出引进机器人与人类协作的新系统,富冈自动组装系统,让一些如栓螺丝的动作让机器人彻夜执行,员工在上班时间执行目前还没教会机器人的工作,让工厂能24小时不间断,但又不致损及劳工权益。
而因人工智能有学习能力,刚开始应用时,速度只有工人3分之1的机器人,现在已经与员工一样快,而还在学习的程序中,有些在未来也有望上线代替人工,现在OKI自信在日本的智慧工厂技术中领先群雄,未来还将继续在富冈工厂实验新技术与新体制,带动产业升级。
目前,中国的制造成本已经与日本本土相当接近,随着日本智能化生产的不断演进,未来有望摆脱对产业工人的依赖,这标志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来延续了30年之久的“外企拉单,中国生产”的分工模式面临挑战。
在国内经济陷入滞胀的情况下,外企撤回本土或转移订单有可能加剧内卷化危机。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