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对死亡的恐惧支撑我一直不停地创作|豆瓣一周新书精选

马尔克斯:对死亡的恐惧支撑我一直不停地创作|豆瓣一周新书精选
2024年03月08日 08:01 豆瓣读书

本周豆瓣一周新书精选上榜了10本新书:

《我们八月见》《我就要自由》《我的青春之城》《忧梦集》《同感、他人与道德》《资本主义现实主义》《十八岁出门远行》《报道伊斯兰》《大海,飞鸟和学者》《佐丽》

01

《我们八月见》

作者: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原作名: En agosto nos vemos

译者: 侯健

出版年: 2024-3-6

马尔克斯遗作小说全球同步首发。作家晚年改稿五版,与记忆力和死亡角逐、顶风破浪的最后之作。每年八月十六日同一时刻,她都要重复这趟旅程,乘坐同一班渡轮,抵达同一座岛上,光顾同一家花摊,顶着同样的似火烈日,来到同一处破败的墓地,将一束新鲜的剑兰放到母亲的坟前。在岛上孤独而自由的人,这一晚用尽全身力气紧紧握住命运的手,就好像自己身处悬崖的边缘。 

我们就享受它吧,来自伟大艺术家的最后作品。没有理由不感到愉悦。——胡安·加夫列尔·巴斯克斯(哥伦比亚当代作家)  

02

《我就要自由》

作者: [日]佐野洋子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博集天卷

译者: 吕灵芝

出版年: 2024-3-8

《活了100万次的猫》作者佐野洋子生前从未公开发表过的作品合集,包括多种体裁文学作品,以及以及她与诗人谷川俊太郎的爱情婚姻生活故事。

@文字打杂

很喜欢佐野洋子的人生态度。在这本书更看到了一个于生活、感情、工作中更多面的佐野洋子,文字尽是对于人生的释然与洒脱,就像是《哈尔的移动城堡》的苏菲,变老了也变得愈发可爱了。读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与前夫谷川俊太郎的33问,每一个回答都很生动诙谐。

03

《我的青春之城》

作者: [法] 安妮·埃尔诺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副标题: 回到伊沃托

原作名: Retour à Yvetot

译者: 金桔芳

出版年: 2024-2-22

《我的青春之城:回到伊沃托》是埃尔诺的非虚构作品,收录了她在伊沃托发表的演讲、照片资料、日记节选、和友人的通信等。从中,可以窥见埃尔诺对阅读的热爱,对写作的坚持,对家庭的眷恋,从女孩到作家的奋斗之路。

@sizuka

读的第一本埃尔诺。她回顾自己如何靠阅读、求学和梦想,脱离原本的小商贩家庭,进入布尔乔亚阶层的。这种“向高处降级者”上一次这么吸引我们还是迪迪埃的《回归故里》。看的时候跟编辑说其实这在中国太常见了以至于这种耿耿于怀显得很“重”,但也就是这种重让她成为如今的埃尔诺。

04

《忧梦集》

作者: [葡] 费尔南多·佩索阿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译者: 张维民

出版年: 2024-2

费尔南多•佩索阿随笔结集,由译者张维民重新搜集整理并翻译成书。第一部分以自述者形式体现;第二部分以里斯本助理会计的异名身份叙述。体裁涵盖日记、随笔、杂文,主题包括哲学、美学、心理、社会、人性等。每个片断独立成章,每篇都有发人深思的观点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sizuka

佩索阿的卓绝在于,他不必用到一点点的滥情,就可以表达出对生命及尘世的爱情。这爱情这么节制,这么精确,这么举重若轻。

05

《同感、他人与道德》

作者: 张浩军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从现象学的观点看

出版年: 2024-2

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系统分析论述“移情”或“同感”概念的专著。“移情”或“同感”在不同学科中含义各异,长期混用,有必要正本清源。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对“移情”或“同感”概念进行系统分析和论述的专著,在“移情或同感-他人-道德”这个统一的问题框架下,作者对自我与他人、审美与道德、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等重要哲学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06

《资本主义现实主义》

作者: [英]马克·费舍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副标题: 私人情绪与时代症候

原作名: Capitalist Realism:Is There No Alternative?

译者: 王立秋

出版年: 2024-3-3

一部具有文学气质的时代小书,记录活在工作—生活怪圈中的一代人。这本小书非建构性大文本,与宏大的理论叙事格格不入,却对“现行社会经济秩序”来了直击入心的一剑击杀。它由一组关于社会文化的观察性描述,个人反思、回忆组成;将社会观察与流行文化结合,诊断社会情绪和时代问题,犀利剖析身处晚期资本主义文化中个体的痛苦与困惑。

@自由我在

让我们借助于这样一本年轻一代的共鸣小说,让我们借助于被无数人追捧的思想智慧结晶的阅读,借助于这样一本充满了敏锐激情以及深刻反思的著作,来完成独属于我们自己的认知提升,来关注于全球,关注于世界,关注于我们自身。

07

《十八岁出门远行》

作者: 余华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读客文化

原作名: 十八岁出门远行

出版年: 2024-3

全书收录《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往事与刑罚》等十篇余华极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佳作,全面呈现余华年轻时的写作风貌。

我刚刚写下《十八岁出门远行》时,以为找到了自己一生的叙述方式。——余华

08

《报道伊斯兰》

作者: 爱德华·萨义德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副标题: 媒体与专家如何决定我们观看世界其他地方的方式

译者: 阎纪宇

出版年: 2024-3

萨义德“中东研究三部曲”压轴之作,针对伊斯兰被西方媒体塑造出的僵固形象,检视了其渊源和影响:即便是最“客观”的报道,也潜藏着歪曲。

@虾米

萨义德作品中相对平易好读的一本,可用作入门书。有评论说此书过于啰嗦,但事涉重大国际关系和复杂的学术问题,“啰嗦”真可以说是美德了。

09

《大海,飞鸟和学者》

作者: (美)海伦·文德勒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上海贝贝特

副标题: 文德勒论诗人与诗

原作名: The Ocean,the Bird and the Scholar:essays on poets and poetry

译者: 合唱团

出版年: 2024-3

海伦·文德勒是美国诗歌评论家,哈佛大学阿·金斯利·波特校级教授。本书集萃了海伦·文德勒二十年来的论文、书评和不定期散文。文德勒试图展现史蒂文斯所说的诗论生态:“诗歌是学者的艺术。”

塑造——我几乎可以说是“创造”——我们对英语诗歌的理解方面,文德勒所做的也许比任何其他在世的批评家都要多。 ——乔尔·布鲁沃,《纽约时报书评》

10

《佐丽》

作者: [美]莱尔德·亨特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惊奇

原作名: Zorrie

译者: 于是

出版年: 2024-3

用区区几万字写完一个普通苦乐兼有、得失相伴的一生。一部以既严酷、又动人的典型美国景观为背景的诗意小说;一部关于个体隐秘,婉转、纠结情绪的心灵史般的作品,探究的那些细微情绪我们也能找到共鸣。

@恶鸟

没有对文学的热爱可能不大会去做这样的小书吧,语言有种鹅卵石般温润质感,叙事轻盈但故事沉重,稍稍带了点惊异的历史,镭女郎佐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