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在横堤上/研碎它最深的蓝。/我们的影子在光中/来回变幻。”|豆瓣一周新书精选

“天空在横堤上/研碎它最深的蓝。/我们的影子在光中/来回变幻。”|豆瓣一周新书精选
2024年05月24日 16:00 豆瓣读书

本周豆瓣一周新书精选上榜了10本新书:

《大熊座的呼唤》《洛尔迦,被诅咒的诗人》《海史密斯日记与笔记》《生活艺术》《耶拿1800年》《起初·鱼甜》《历史是扩充心量之学》《同时代的北方》《土广寸木》《烈焰焚币》

01

《大熊座的呼唤》

作者: [奥] 英格博格·巴赫曼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明室Lucida

副标题: 英格博格·巴赫曼诗合集

译者: 徐迟

出版年: 2024-5

英格博格·巴赫曼是20世纪最独特的诗歌声音之一,她与保罗·策兰一同被认为是战后德语文学中最重要的两个诗人。她的诗歌将哲学洞察力与文学抒情性紧密结合在一起,用语言探索自然与世界的本质,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韵律与节奏,影响了包括伯恩哈德、耶利内克、克里斯塔·沃尔夫在内的一众名家。巴赫曼生前几乎拿遍德语文学界所有重要文学奖项,包括德语文学的最高荣誉毕希纳奖。《大熊座的呼唤》收录了巴赫曼生前发表过的所有诗集的内容,涵盖了诗人一生的代表作。“天空在横堤上/研碎它最深的蓝。/我们的影子在光中/来回变幻。”

@胡桑

巴赫曼的诗向着那些被动的力量敞开,甚至保持着渴望,就像与渴望大海,但也知道置身其中的孤独。她在诗里并不相信一个终极的绑定、拥有或束缚的世界,她随时开启对话,向着一个切近的、温润的、有所求又有所放弃的“你”。

02

《洛尔迦,被诅咒的诗人》

作者: [西] 弗朗西斯科·翁布拉尔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原作名: Lorca, poeta maldito

译者: 李卓群

出版年: 2024-5

在这部评传中,弗朗西斯科·翁布拉尔用独特的视角,在西班牙诗歌传统的脉络和现实社会背景的观照中,对诗人洛尔迦进行了尖锐、生动又果敢的研究。他破除了长期以来关于诗人的神话、臆想和谣言,让我们走近真实的洛尔迦——不再是写诗的安达卢西亚天才少爷,而是一个在注定迷失的诅咒中期望通过创作获得救赎的异类诗人,在对“恶”的深刻理解中写下“生命不高贵,不美好,也不神圣”。而“被诅咒的诗人”既指向个体、内心、创作,又指向一种存在主义的宿命。

为“魔灵”作传!——西语文坛大家翁布拉尔完成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他所呈现的诗人形象即使不是完整的,至少也是极其迷人的。 —— 范晔(译者,北京大学西葡意语系副教授)

03

《海史密斯日记与笔记

作者: [美] 帕特里夏·海史密斯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副标题: 1941-1995

原作名: Patricia Highsmith: Her Diaries and Notebooks: 1941-1995

译者: 吴杨

出版年: 2024-5

在美国文坛,帕特里夏•海史密斯是一个尤为独特的名字。她以天才少女的姿态闯入文坛,第一部长篇小说就被希区柯克翻拍成同名电影《列车上的陌生人》,用笔名出版的半自传小说《卡罗尔》是美国同性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这并非一本自传作品,写作自传的过程,必然是在回溯过去,往往经过精心编辑,从某一特定的视角再现往事,而这些日记与笔记记录的则是一段仍在进行的当下的人生,就像两面镜子,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她的生活和工作,让读者看到——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帕特里夏•海史密斯是如何成为帕特里夏•海史密斯的。

编辑大胆地决定把日记和笔记条目交叠在一起,环环相扣……海史密斯独特的个人书写,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艺术自画像之一。 —— 《纽约书评》

04

《生活艺术》

作者: [英]齐格蒙特·鲍曼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原作名: The Art of Life

译者: 鲁擎雨 / 姚晨辉

出版年: 2024-6

这本书不是关于生活艺术的设计指南,相反,它精彩地描述了我们生活设计的条件,施加在选择上的限制,以及设计、偶然性和性格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身处一个液态现代性、个性化消费者社会。这本书是关于社会如何影响我们构建生活轨迹的研究。

@Flint

“真正的、完整的”幸福似乎总是在前方、在远处,就像是地平线。每当你试图靠近,它就会后退。——鲍曼《生活艺术》

05

《耶拿1800年》

作者: [德] 彼得·诺伊曼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望mountain

副标题: 自由精神的共和国

原作名: Jena 1800: Die Republik der freien Geister

译者: 张见微

出版年: 2024-5

本书是一部哲学人物群像著作,讲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耶拿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法国大革命之后,德国小镇耶拿成了德意志知识生活和知识精英的据点。歌德、谢林、施莱格尔兄弟、蒂克和诺瓦利斯等汇聚在这里,组成了一个思想家社区,不仅探讨科学、形而上学问题,还探讨政治和人文问题。他们不仅质疑社会传统,还决定重新思考当时的世界。他们对个人和自然的看法彻底改变了后来人对现实的理解,为现代社会的到来做了相应的思想观念准备。

@BLASTILL🌼

近期最沉迷的一本。耶拿入迷者福音。看历史书上的人物在其中悦动的感觉太爽了。轻快有节奏地展开耶拿文学哲学探索的画卷,从施莱格尔兄弟一直到黑格尔,优秀的作品和艺术家如雨后春笋,精神的高光在耶拿聚集,又随着战争陷落转换到下一个精神阵地……回味无穷。PS书里形容蛮俏皮有趣的,and你们耶拿小团体是不是人人爱歌德!

06

《起初·鱼甜》

作者: 王朔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出版年: 2024-5

《鱼甜》为《起初》系列第一卷,讲述了少年在成长为天子之前跟家人、伙伴之间的种种趣事,鲜衣怒马的青春故事背后,是不动声色的人世苍凉。

以往作品多少都在写自己,可算非虚构;只有《起初》,才是我真正意义上的小说。 —— 王朔

07

《历史是扩充心量之学》

作者: 王汎森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24-5

各种形态的历史,都可能提供我们意想不到的资粮。古人每每希望在特定的事情上得到前史的启示,但除了期待历史帮助我们在特定事情上成功,同时也应强调,读史如何提升人们整体的心智能力——心量。

@小书斋主人

作者在此做的也是历史性回向的工作,参照当今治学所造成的价值失落,从古人处求药方,重拾今天已抛弃的种种思想资源。这并不是提供了学术的一套总方针,毋宁说是申述了历史(而非历史学)的普遍意义,往大处讲,就是它如何指导了人生。这也应了曾经的信念,要过一种历史的生活。

08

《同时代的北方》

作者: 刘岩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副标题: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经验与当代文化生产研究

出版年: 2024-4-30

“小说、评书、二人转、影视剧、喊麦、春晚小品、先锋艺术、城市改建”。东北之为“北方”的历史,同时是它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工业基地、文化工业基地和另类现代性前沿的历史。本书是文化研究学者刘岩教授的全新论著,以当代文化生产为主要媒介,结合长时段视野,探究“北方”历史经验的同时代性。在这一探究中,东北既是区域辩证的对象,也是尝试以经验克服景观、由记忆解放想象的方法。

@一楼活动室

当一种以平等为目的的互助型社会转变为以效率为目的的竞争型社会时,作为社会主义工业文明试验田的东北逐渐失语,她被边缘、潜抑、甚至侮辱。她努力的进行自我定义、自我塑造,以求融洽于消费社会的逻辑,但又不得不接受历史的“固着”。这是“北方”的同时代性,也是“北方人”的同时代性。但很幸运的是,北方只是暂时退缩,她依然存在。

09

《土广寸木》

作者: 魏思孝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出版年: 2024-4-1

《土广寸木》是作家魏思孝全新长篇力作,书名为“村庄”二字的拆解。村庄,是一个形容词,是每一个面对生活不堪重负的人的处境写照。“辛留村”的芸芸众生与日常生活,如纪录片镜头般徐徐展开。百余人物,年岁时节,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每一张面孔都有无尽的故事。本书在写法上消弭虚构与非虚构的界限,挑战的是传统对于乡村的想象式书写。

魏思孝的创作根植于土地,饶有底气。他的风格既反讽又充满悲悯,实在令人感动。农村题材写作源远流长,突破不易,但他下笔精准,别有新意,为这些年来所仅见。 —— 王德威

10

《烈焰焚币》

作者: [阿根廷] 里卡多·皮格利亚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品方: 群岛图书

原作名: Plata quemada

译者: 吴娴敏

出版年: 2024-5

《烈焰焚币》以万花筒般的手法对真实历史事件加以虚构,写成一个令人震惊的暴力故事。故事跨越布宜诺斯艾利斯和蒙得维的亚两座城市。被称为“双胞胎”的歹徒布里尼内和多尔达加入犯罪团伙后,与腐败的警察和政客勾结,抢劫了一辆银行运钞车。他们携巨款逃往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在一间公寓遭到阿根廷和乌拉圭两国警方联合围捕。杀人如麻的劫匪在对峙中又杀死数名警察,并充满挑衅地将剩余赃款付之一炬。两国警方的终极围剿就此展开。这场残酷的围剿和它令人震惊的结局就此成为拉丁美洲的一个传奇。

@LoneJustice

5月16号傍晚拿到手5月18号凌晨看完。作者的第三人称视角之冷峻、沉重、残酷跟电影的第一人称自述相比有过之无不及。电影着重刻画两人情感拉扯,案件反而成了背景板,书则面面俱到地剖析案件本身,但后劲儿都是一样巨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