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是一个自由的讲坛,在这里,我们解说人类心灵的永恒规范|豆瓣一周新书精选

戏剧是一个自由的讲坛,在这里,我们解说人类心灵的永恒规范|豆瓣一周新书精选
2024年05月31日 08:02 豆瓣读书

本周豆瓣一周新书精选上榜了10本新书:

《洛尔迦戏剧选》《奥登传》《安·兰德的非虚构写作课》《德勒兹哲学词汇》《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彼美淑令》《我们生活的故事》《梦宫》《寻找六边形》《阿玉》

01

《洛尔迦戏剧选》

作者: [西] 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 

绘者:[意] 詹尼·德·孔诺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拿云志

副标题: 插图典藏版

原作名: Una trilogía rural

译者: 卜珊

出版年: 2024-5

本书收录了西班牙诗人、剧作家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最为知名的三部戏剧代表作——《血的婚礼》《叶尔玛》《贝尔纳达·阿尔瓦之家》。这三部剧作均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描写了一百年前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乡村女性在爱情、婚姻、生育等方面所遭遇的困境,被评论家称为“乡村三部曲”。她们或是做出惊世骇俗出逃行为的新娘,或是结婚多年却膝下无子的农家女,或是受到守丧的寡母严厉管教而无法追求自由的女儿们。她们如未经绽放的花朵,被孤独和沉默包裹,最终在激情、暴力、复仇和绝望中收场。

戏剧是一所充满哭泣和笑声的学校,它还是一个自由的讲坛,在这里,人们可以揭露出那些旧有的或者是错误的道德伦理,可以以生动的例子来解说指导人类情感和心灵的永恒的规范。 —— 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

02

《奥登传》

作者: [英] 汉弗莱·卡彭特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明室Lucida

副标题: 穿越焦虑时代

译者: 蔡海燕

出版年: 2024-5

本书是英国著名传记作家汉弗莱·卡彭特撰写的权威奥登传记,在奥登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书中首次披露了大量珍贵材料,包括奥登的信件、日记、笔记以及青年时代的未刊诗作,作者完整展现了奥登作为一个诗人和一个时代见证者的传奇经历,打开了一个隐秘的文学和心灵世界:诗人对生活与爱的巨大热忱,对艺术的诚与真的执着坚守,以及穿越整个时代的对信仰的精神探索。

@胡桑

对于奥登这样一个丰富渊深的诗人,卡彭特的传记,让我们看到了生命个体真切的脉络,他的癖好,他的错杂的交往,他的自负,他的絮絮叨叨,他的突发奇想,他的放荡不羁,他的肆意的激情,他的博杂,他的清澈,他的对意义和爱的追寻。最重要的,这部传记专注于奥登的生命,而不是把他的生命视为其作品的注脚。奥登的生命,有时低到尘埃,有时高不可及,但在卡彭特笔下得以悉数展开了难以穷尽的纹理。

03

《安·兰德的非虚构写作课

作者: [美] 安·兰德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原作名: The Art of Nonfiction

译者: 熊亭玉

出版年: 2024-5

本书由安·兰德为朋友们开设的16堂“非虚构写作课”讲义汇编而成。作为一个崇尚理性的作家,安·兰德在本书中做出的首要贡献在于,她将写作彻底地去神秘化。她坚信,非虚构写作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用理性的原则进行引导,任何人都可以学会。

@乙左左

腰封这句“安·兰德倾囊相授”一点也不夸张,一本可以解答写作者大部分困惑的书,这些问题肯定也是安·兰德在写作和评论的过程做过的深刻总结,甚至直接把某些知名作家在写作上犯过的错误进行剖析,如果说上一本《小说写作课》里安·兰德给读者最重要的启发是如何获得灵感,那这本则重点在如何改稿,从大纲到草稿,到风格化再到最后的修剪,改稿的方法贯穿始终。几乎是我读过的教写作的书里,最实在,最有实践意义的,最有启发性……对了,安·兰德在关于如何写书评这章里有这么一个忠告:“不要过分赞扬一本书。”

04

《德勒兹哲学词汇》

作者: [法]弗朗索瓦·祖拉比什维利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拜德雅

原作名: Le vocabulaire de Deleuze

译者: 董树宝

出版年: 2024-6

本书按字母顺序介绍了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的主要术语,同时基于如下原则:哲学家只有在他自己的语言、他自己的词汇或他挪用的共有词汇中才是可理解的。作者对每一个概念的考察都包含了三个在文本中以星号(*)表示的层次:基本定义是便于初学者理解的;科学考察针对有经验的学生;最后是一种更自由的探究,允许一种更广泛的解释。

@西山农夫

祖拉比什维利是德勒兹的学生,他很熟悉德勒兹的哲学,但可能受丛书的基本要求和目标限制,这本小词典略显单薄,但每个关键词简洁明了,比较容易理解和把握德勒兹与加塔利的关键词。

05

《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

作者: [俄] 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原作名: Медея и ее дети

译者: 李英男 / 尹城 / 连星

出版年: 2024-5

美狄亚·西诺普里膝下没有子女。她虽然和古希腊神话中的女巫美狄亚同名,但她却是整个大家族的守护神——她不像女巫那样杀戮,而是倾尽心血在脆弱的家庭内部维持联系,用她的操劳和博爱将亲人们聚集在她所居住的克里米亚半岛上,不论亲疏远近。而她的侄孙女玛莎则在爱情的驱使下,冲破了传统道德的束缚,最终跌入痛苦的深渊。几代人迥异的生活围绕着小小的克里米亚半岛展开,折射出二十世纪这片土地上一段段引人回味的历史。

@方东美

全篇看不到一个字直接描写大环境的变化,却可以从家庭的变迁中感觉到时代的变迁。全书有一股淡淡的后现代味道,在我们看一个家庭的发展时时不时可以看到各类的游戏。作者柳・乌利茨卡娅原来是遗传学家,文中对人类繁衍的描写也非常出彩,或许这得益于作为遗传学家的基本功。

06

《彼美淑令》

作者: 罗新 主编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北朝女性的个体生命史

出版年: 2024-6

一个多世纪来北朝墓志的出土大大改变了中国中古史料的基本景观,为中古史的新视角和新叙事提供了可能,其中聚焦于北朝女性个体生命史的书写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书所收十一篇文章,都是利用新出墓志,加上其他类型的石刻史料和传统文献史料,尽力描摹北朝女性的个体生命史,讲述一个个具体的女性故事,不同社会阶层、不同人生际遇的女性故事,力图展现一个不同以往的北朝历史画卷。

@静静的滹沱河

她们是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活生生的人啊!读罢不禁掩卷沉思,叹时代的风云变化与个人的无能为力,心酸。等我慢慢梳理一下思路,写个书评。

07

《我们生活的故事》

作者: [美]马克·斯特兰德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浦睿文化

副标题: 马克·斯特兰德诗选1964—1978

译者: 桑婪

出版年: 2024-5

马克·斯特兰德,影响一代美国诗歌的桂冠诗人,《我们生活的故事》完整收录斯特兰德创作生涯前半段(1964—1978)6部重要诗集,辑录的108首佳作包括广为流传的《食诗》《新诗歌手册》《美好生活》《献给父亲的挽歌》《来自漫长而悲伤的聚会》《保持 事物的完整》等名篇。以轻盈的智慧,讲述被繁忙表象遮蔽的我们生活的故事:“你辛苦工作直到暮年/而你所做的都无关紧要。”

这些诗能瞬间触及普遍的痛苦,这是任何忏悔诗都无法比拟的,而斯特兰德很幸运,他的写作自然、近乎简单(尽管这必须是最高的技巧)。 —— 哈罗德·布鲁姆

08

《梦宫》

作者: [阿尔巴尼亚] 伊斯玛依尔·卡达莱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Nëpunësi i pallatit të ëndrrave

译者: 高兴

出版年: 2024-4-20

传说奥斯曼帝国有一个机构,由执政的苏丹亲手创立,主管睡眠和梦,专门征集民众的梦,进行归类、筛选、解析、审查并处理,一旦发现任何对君主统治构成威胁的迹象,就立即采取一切措施,打击镇压。这个机构被称为“梦宫”。梦宫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荒谬,在于它的任意,最最盲目,最最致命。为了权力,为了统治,有些梦甚至可以被制造出来。

@Molly

看了下读旧版是整整七年以前,新版还原了这本书简短的本貌,难怪当时站在书店里就读完了。在阅读卡达莱中文译作的过程中发现这是一个类似“卡达莱(眼中的阿尔巴尼亚)宇宙”的疆域,许多书中的人是相连的,即使相隔了千百年。

09

《寻找六边形》

作者: [美]施坚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思库

副标题: 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

译者: 史建云 / 徐秀丽

出版年: 2024-5-1

1949年,康奈尔大学年轻的博士候选人施坚雅怀着对中国研究的热情来到战争中的四川,安顿在成都西南的高店子,展开了对中国乡村的田野调查。他努力学习四川话,住进农户家中近距离体验乡村生活,也常常坐到茶馆里与人聊天,观察中国社会的运行方式。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对从市场角度研究中国的兴趣越来越浓厚,逐渐从市场运作中发现了理解中国社会的密码。

@Murray-sg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从施坚雅的描述中,我们刻可以看到基层市场作为一种原始共同体的存在,具有内在持续性和发展规律,过去刻意的阻断和破坏,带来的消极结果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基层市场理论对于当代的整个城市建制和农村的改革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0

《阿玉》

作者: 陈丹燕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果麦文化

出版年: 2024-4-15

陈丹燕非虚构作品,纪录女性祖辈的真实命运,探寻爱与独立的艰难平衡。没有机会上学读书、嫁人生子的阿玉,一生都被困在家庭里,为家人付出自己的全部,将三代子女抚养成人,教会了陈丹燕等人爱的能力。在阿玉身上,陈丹燕看到一种强大的爱的能力。她用自己的所有给予他人爱,也敢于在病痛中全力要求他人的爱,更能将这种爱的能力传递给每一个受她照顾的人,让大家都能成为被爱护佑的人。

@徐徐来

读这本书的时候常常想到奶奶,她亦是一生囿于厨房与田地。夏天的夜晚,奶奶总是一边摇着蒲扇,一边给我们讲过去的事情,她平淡有时甚至是笑着讲出从前的苦日子,当时小小的我却因心疼小时候的奶奶而偷偷流泪。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