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赫斯动物故事集,兼属博物志与文艺杂记的传奇之作|豆瓣一周新书精选

博尔赫斯动物故事集,兼属博物志与文艺杂记的传奇之作|豆瓣一周新书精选
2024年06月14日 08:01 豆瓣读书

本周豆瓣一周新书精选上榜了10本新书:

《想象动物志》《安南想象》《种子与播种人》《理性的疯狂梦》《迷途》《电影,我略知一二》《回音室》《语言恶女》《黑格尔入门》《雅克·拉康》

01

《想象动物志》

作者:[阿根廷]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 [阿根廷] 玛加丽塔·格雷罗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El libro de los seres imaginarios

译者:黄锦炎

出版年:2024-5-15

博尔赫斯与玛加丽塔·格雷罗合作写成的故事集,共116篇。故事集描绘了人类想象出来的各种生物、各种珍禽异兽,甚至是一些无法归类的存在,如阿宝阿库,形而上学动物,卡夫卡幻想的动物,植物羊博拉梅兹,百首鱼,食灵怪,分身,龙,凤凰,饕餮,狮鹫,墨猴,地精诺姆……它们或存在于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神话传说中,或出现在典籍文献、文学作品里,或流传于道听途说、野史逸闻,或出现在人类的梦境里,一切似乎都有凭有据,却又是混合了好奇、想象、推演、梦境、幻象,或出于喜爱、信仰、祈盼或出于避讳、担忧、畏惧的产物。正如博尔赫斯所说,这本书把“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推移,人类的想象所孕育的奇怪的生灵”收集在了一起。

豆友@李小建

如果说,现代性是一场“祛魅”,祛除那些神秘的、玄幻的、奇异的色彩和光晕,那么读博尔赫斯的作品,就是一次次“增魅”,当我们不必去纠结这些“想象的动物”的真假,或者说强迫自己暂时丢掉理性,让自己沉浸到这部由“想象的动物”构成的奇异世界里,才能感受到它们的魅力,好奇、震惊,甚至恐惧,像一个孩子第一次听到童话故事一样,去感受那些神奇的动物带给我们的无穷想象和奇妙乐趣。

02

《安南想象》

作者:朱琺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副标题:交趾地方的奇迹、异物、幽灵和古怪

出版年:2024-5

朱琺继重述越南汉文小说的《安南怪谭》之后的第二本小说集。“安南”“交趾”均系中国古代对越南的旧称。不同于一般以情节为主的小说,在本书中,作者利用残存在中国古典文献史料的只鳞片爪,以奇崛想象,拼贴复原出据说曾存在于古老南方的诸般奇迹及古怪,共二十九种,重新辑录、书写古代中国人对遥远南方的想象与态度。采用“常见于古典文献、新用于小说”的双行夹注格式。属于21世纪的小说主人公们的经验,“包括但不限于懊恼、惭愧、缅怀、自嘲、惘然等等”,仿若一条暗线,闪隐其中。配有三十张篇末小图,均采自百年前越南出版的三语刊物《南风》杂志。

豆友@Z/S

21世纪的中国古典文献学者×断章残简中的失落古南方世界。逸出纪实的边界,释放虚构的气息,一次有关“创世”的诗意尝试。瓦依那乐队主唱岜農推荐阅读,集想象、文献钩沉、博物学于一体的古南方故事集。

03

《种子与播种人》

作者:[南非]劳伦斯·凡·德·普司特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品方:新经典文化

译者:一言

出版年:2024-5-31

本书由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写就。1942年初,日军占领爪哇岛,盟军溃败,数万人被俘。普司特正是其中一员。他先后被投入苏卡布米、万隆的战俘营,直到三年后日军投降。小说以日军军官世野井、原,战俘西利尔斯、劳伦斯为主角,讲述了生与死、情谊与暴力、个体与时代的冲突与较量。1983年,日本导演大岛渚将小说搬上荧幕,改编电影《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成为一代经典。

豆友@朽木子

对西利尔斯庞大又密不透风的自我背负以及最终的结局觉得痛心无比,但一想到这一切都是他自我寻得的解脱,又仿佛像被角色安慰到一样痛心有所缓解。很喜欢种子与播种者这个意象,通过此番阅读我被种下了什么种子?我会否赎淸某些自己的罪?尚未可知,但值得我进行一场向内的观察与记录。

04

《理性的疯狂梦》

作者:[智利] 本哈明·拉巴图特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品方:99读书人

原作名:The MANIAC

译者:耿辉

出版年:2024-6

《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作者本哈明•拉巴图特长篇力作,高清还原数学家、博弈论学家、原子弹研发人、人工智能之父冯•诺依曼惊心动魄的一生,讲述人工智能的来龙去脉。1933年,纳粹当权德国,爱因斯坦的好友、奥地利物理学家保罗•埃伦费斯特在枪杀儿子后自杀;1957年,冯•诺依曼去世,他始创第一台现代计算机,确立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参与研制原子弹,出版《博弈论与经济行为》,预见了数字生活、自复制机器、人工智能和技术奇点的到来。2016年,韩国围棋圣手李世石对阵AlphaGo五局,仅惊险赢下一局,这一年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

豆友@娜娜金

理性与疯狂,真实与虚构,人和神,这本书混淆了概念的边界,叙述冯诺依曼和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书里的所有角色人名都是真实存在的,但作者对他们的描写却参杂着自己的创作:这毕竟是本虚构。读的时候数次陷入困惑,我在想我此刻读到的这一段究竟是现实还是凭空捏造,小到第二部分每个人物眼中的多维复杂的冯诺依曼,大到这本书作为一部小说但又是冯诺依曼和阿尔法零的伪传记。我想,这本书或许是对叙事永远无法达到真实的绝妙隐喻。

05

《迷途》

作者:[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著 / [法] 弗朗索瓦·博维耶 编 / [法] 塞尔日·玛热尔 编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品方:雅众文化 / 大方

副标题:杜拉斯谈电影

译者:袁筱一 / 袁丝雨 

出版年:2024-5

本书首次汇集了杜拉斯以《印度之歌》为代表的14部电影手记、访谈录及3篇随笔。此前,这些文稿和访谈录难以获取,也从未发表和出版。杜拉斯一如既往用破碎、绝望但炽热的语言,展现了在电影拍摄的当时当刻,对世界、电影和写作等艺术的思考。她金句频出,闪耀着智性的光辉,尽显天才的灵光,令人心折。她用电影延伸了写作。

豆友@象罔

读这本书时,能明显地感觉到,这一如既往地很“杜”,我常常能感受到杜拉斯语言的爆发力,她那样绝望、痛苦而撕裂的爱。她能将所有的感官都放到数十倍数百倍。是的,她仿佛不能爱就会死,像一位战士,常常寻找勇气,寻找战场,只有疯狂地攫取爱才能活下去。在索取爱之时,她依旧也面临现实困扰,难以想象她因电影投资而绝望地写下:我恨金钱。

06

《电影,我略知一二》

作者:贾樟柯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品方:理想国

出版年:2024-5

《电影,我略知一二》是贾樟柯导演的电影学习笔记,也是写给大家的电影通识课,共十七讲。他以百来部经典影片为案例,从电影观念谈起,谈及的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为什么要用长镜头?什么是电影的运动基因?怎么理解创新和反叛?什么是作者电影?场面调度怎么做?等等。本书既是对电影史与电影观念深入浅出的介绍,是贾导近三十年电影创作从业经验的总结,也是一部具有当代电影精神、个人风格明显的电影美学鉴赏指南,值得所有文艺创作者和受众阅读借鉴。

豆友@此情做梦呢

“我一直认为,主题应该是在感性的写作过程中慢慢浮现的”,高度赞同。写作是自己的事,表达是内在的驱动,感性是本真的流露,在写作过程中,主题在空中飘,并不为写作者所知,它只是随着写作过程逐步显现,像种子成熟了落下地,像雾散去了显出山,对于写作者,这也是恍然大悟的时刻——他不经意,却已成就。书很老实,很恳切,态度认真,说话扎实,让人感觉可靠又诚恳。做到这个份上,不论是职业还是为人,都很可以了。

07

《回音室》

作者:[英] 柯律格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世纪文景

副标题:1897-1935年跨国的中国画

译者:梁霄

出版年:2024-5

20世纪初,随着中国艺术品流入海外,西方掀起了中国艺术的热潮。以“气韵生动”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画论与彼时的西方思想潮流不谋而合,经历冈仓天心、劳伦斯·宾扬、喜龙仁等多位汉学家的转译,在多种语言的回音室中流动、循环。而留学海外的陈师曾、滕固、刘海粟等人又将其从日语、德语、英文等语言译回中文,并应用在学术研究和艺术实践中,进一步奠定了谢赫“六法”在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中的核心地位。在这部创新之作中,著名艺术史学者柯律格运用多元材料,突破固有的观念和既定的边界,以世界主义的视角重新思考艺术史的边缘和被形塑的“中国画”。

通过发现和重构中国美术进入国际语境的若干关键历史时刻,柯律格教授引导我们思考“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二元观念如何通过理解和误解而逐渐形成,又如何成为人们思考中国艺术的基础框架。这是一本叩问深层问题的书,灵活的叙述也非常引人入胜。——巫鸿

08

《语言恶女》

作者:[美] 阿曼达·蒙特尔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明室Lucida

原作名:Wordslut: A Feminist Guide to Taking Back the English Language

译者:李辛

出版年:2024-6

人从一出生就在学习语言,但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这样说话?性别是否会影响我们讲话的方式?日常语言中是否也存在着性别偏见?语言本身是厌女的吗?是时候挑战我们最习以为常的语言了!在这本书中,你将知道:许多脏话最初并不“辱女”;男人比女人更容易喋喋不休;八卦从来不是女性的专属……语言学家阿曼达·蒙特尔教你从容击破语言背后的父权结构,游刃有余地发挥语词的力量,用重新定义的语言创造每个人都能得到尊重的世界。

豆友@安💕

之前跟朋友聊天提到,发现很多女权主义者都非常擅长使用语言精准表述,利用各种修辞和表达手法,比喻、反讽等等,语言好像就是她们最尖锐的武器。我思考过原因之一是女人本来就聪明且天生语言能力强,但更重要的是,女人微乎其微的“言说”的权力迫使她们不得不利用好每一次言说的机会。作者也提到了这点,“她们把语言视为一种维护自己权利的工具,而在现有的文化环境中,除此以外,她们并没有很多其他选择。”

09

《黑格尔入门》

作者:[德] 蒂娜·埃蒙茨 / [德] 罗尔夫-彼得·霍斯特曼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原作名:G. W. F. Hegel. Eine Einführung

译者:黄钰洲

出版年:2024-5

《黑格尔入门》一书由两位德国古典哲学领域的权威学者蒂娜·埃蒙茨和罗尔夫-彼得·霍斯特曼联袂撰写,旨在为读者提供对黑格尔哲学的快速概览。本书系统介绍了黑格尔哲学的核心理念,涵盖了其辩证法、自我意识、绝对精神等关键概念。两位作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深入剖析黑格尔的理论,帮助读者克服理解上的障碍。通过简明而透彻的讲解,本书为学术研究者和对哲学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条通向黑格尔思想的清晰路径。

豆友@飞蚊症

读的最顺畅的一本黑格尔导论。不想浪费时间在解码各种文本上的人读这本就够了。而那些因为市面流传各种反常识的想法而与黑格尔作斗-又或者为之辩护的人,需要的不是论证的考究,而是能拿出手从计算到意识的整个过程。

10

《雅克·拉康》

作者:吴琼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拜德雅

副标题:阅读你的症状(修订版)

出版年:2024-6

本书首版于2011年,时至今日仍然是国内拉康研究中涵盖面最广、篇幅最庞大的专著。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可以被看作是关于拉康生平的“小型传记”,作者结合精神分析运动的历史背景,详细叙述了拉康和拉康学派的传奇。下册是作者在细读了拉康《文集》,研读了拉康的研讨班作品和国外有关拉康的主要研究成果后,从“主体间性”的概念和视角出发,对拉康庞杂的理论所展开的全面梳理。本次作者除做小幅修订外,还增加了一篇修订版序言,回顾了这十年国内拉康研究的状况。

豆友@唐鱼

仍然是我认为最适合入门拉康的书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