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被狂暴的野心所迷惑的人,会欣喜地看到它。”|豆瓣一周新书精选

“真正被狂暴的野心所迷惑的人,会欣喜地看到它。”|豆瓣一周新书精选
2024年06月07日 08:02 豆瓣读书

本周豆瓣一周新书精选上榜了10本新书:

《麦克白》《纯属私事》《酸葡萄》《万里江湖憔悴身》《老妓抄》《鸡蛋的胜利和其他故事》《刽子手之歌》《阿尔布卓夫戏剧六种》《香料之路》《名利场》

01

《麦克白》

作者: 斯坦利·韦尔斯 / 尼古拉斯·布鲁克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品方: 磨铁·大鱼读品

原作名: Macbeth

译者: 朱生豪 / 樊淑英 / 李平

出版年: 2024-5-23

《麦克白》是众多莎剧中戏剧冲突最强烈的作品之一,它体量最小,却拥有多重高潮和层叠反转,以及复杂性不亚于哈姆雷特的主人公——麦克白。本剧的精妙之处在于对人心深层的探索与揭露,在麦克白大段独白中,我们得以窥见个体灵魂中野心与良心、欲望与胆怯、善与恶的交织与对抗。众多幻象游走其间,更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

真正被狂暴的野心所迷惑的人,会欣喜地看到它。 —— 尼采

02

《纯属私事》

作者: [英] 毛姆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Strictly Personal

译者: 曾毅

出版年: 2024-6

“本书所记录的并非大事,而是我在战争开始后的十五个月中经历的一些小事。到现在,欧洲诸强陷入这场骇人的争斗已经超过两年。众多小国遭到入侵;法国也被征服。这些大事已有报纸报道,也将载入史册。生活仍在继续。人们仍旧每日三餐,仍旧相爱,结婚,老死。本书所讲述的纯属个人私事,若非如此便毫无意义。不过我仍要请求读者相信:在整个世界的未来都悬之一线的此时此刻,没有人比我更清楚我个人是何等的微不足道。”

@渡边

二战爆发前两年(1939-1940),毛姆的私人纪实随笔。仍旧是典型的“人间观察”笔调(毛姆这一点特别令人佩服,不论发生什么,他似乎都能做个乐在其中的“看客”),从开战前的人心惶惶,法国投降后坐船逃难(这段最精彩),到英国后跑空袭的日常,既有高屋建瓴的论述,如“论法国溃败的原因”,也有妙趣横生的“人物速写”,不少一闪而过的细节背后,似乎都藏着一本没来得及写出的毛姆小说。

03

《酸葡萄

作者: [美]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广西人民出版社·大雅

副标题: 威廉斯诗合集(第一卷)

译者: 傅浩

出版年: 2024-5

本书是被誉为“美国后现代诗歌鼻祖”、美国诗歌的革新者、普利策诗歌奖获得者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诗集,是大雅“威廉斯系列”诗合集的第一卷。全书共收录威廉斯早期公开出版的五部诗集,包括《脾气》《给想要它的人》《酸葡萄》《春天及一切》《寒冬来袭》,覆盖其创作初始到1928年的所有重要作品,全面呈现了诗人早期诗艺和诗歌追求的流变。

@

翻译加分,序言解读入木三分,读过三到五本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诗集,没有特别打动我的地方,也不属于特别喜欢的诗人之一(我很严苛),但这一本早期诗歌集读下来让人感到非常惊喜,可能与选择读诗的时间地点心态有关,加上本人是极致自然主义者,威廉斯的诗让我想到前两天读到的勒内•夏尔,二者句子中的某些隐喻意象重叠交融,抽象又绚烂,感受到某种生命内在本质的显现,同时让人联想到爱德华•霍普的画,孤独又迷人。PS∶三个关键词∶旷野、飞鸟、植物,装帧设计雅致,不是轻型纸很有质感。

04

《万里江湖憔悴身》

作者: [美] 王宇根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副标题: 陈与义南奔避乱诗研究

原作名: Writing Poetry, Surviving War: The Works of Refugee Scholar-Official Chen Yuyi (1090-1139)

译者:周睿

校对:王宇根

出版年: 2024-5

本书以陈与义在靖康之难以来南奔避乱的五年半时间内的诗歌为研究主线,发掘在北宋后期文坛对精巧繁复和技法熟稔的诗艺追求达成某种时代共识之后,接踵而至的山河破碎与颠沛流离的局面如何重新赋予陈与义诗歌书写不同以往的道德及情感因子。

@索芝麻麻麻

“将陈与义的诗作还原于诗意的原始语境或原初‘生态系统’中、置放于情感思想的‘现场直播’里”,翻译质量很好,几乎可以根据参考文献来引进、翻译没有中译本的著作。

05

《老妓抄》

作者: [日] 冈本加乃子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译者: 熊韵

出版年: 2024-4

冈本加乃子说:“小说是我的初恋。”但在欧洲旅游之前,冈本加乃子从未涉足小说创作。在去世前三年,她已经是47岁,才开始以小说家的身份活跃于文坛。短短三年,她便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老妓抄》是冈本加乃子的小说集,包含10篇中短篇小说。冈本加乃子笔调平稳细腻,虽然现代但却在所处时代自成一格,在平静中讲述或温馨或幽艳的故事。

@追梦

冈本加乃子不是那种死守旧规矩的人,误以为她的小说也会离经叛道。但其实,她写的东西真是太有日本味道了,其中包含的物哀意趣得自古典,世情让人联想到江户时代,加上从明治到昭和的叙事探索,一起构成了这个传奇。

06

《鸡蛋的胜利和其他故事》

作者: [美] 舍伍德·安德森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KEY·可以文化

原作名: The triumph of the egg and other stories

译者: 李琬

出版年: 2024-4

一枚小小的鸡蛋,竟能彻底击溃一个人、一场“美国梦”;此刻,玛丽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她在这个小镇待了太久了,前一天晚上,父亲告诉她,他患有心脏病,随时可能死去;一个穿棕色外套的男人不停地写作,他的笔下却没有一句话能够将他带入生活;罗莎琳德抛下小镇和父母,向前奔跑,迈出的每一步都让她体会到新鲜的逃离感……安德森是人类心灵的勘探者,他潜入小镇上的人们一览无余的日常生活,简洁、准确地刻画了他们内心的脆弱与孤独、幻想与欲望,触及了人类普遍的生存状态。

越过舍伍德·安德森先生的肩膀,我们可以初步瞥见这个世界的景象。 —— 弗吉尼亚·伍尔夫

07

《刽子手之歌》

作者: [美] 诺曼·梅勒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THE EXECUTIONER’S SONG

译者: 邹慧玲 / 司辉 / 杨华

出版年: 2024-5

《刽子手之歌》是诺曼 · 梅勒创作的一部犯罪纪实小说,获1980年普利策文学奖。小说记录了美国七十年代轰动一时的加里 · 吉尔摩杀人案的前因后果。1976年7月在美国犹他州普罗沃市,一个名叫加里 · 吉尔摩的假释犯仅仅为了发泄自己的怨愤,就残忍地杀害了与他素昧平生的一位加油站服务员和一位汽车旅馆经理。当时美国已有10年没有执行死刑了,吉尔摩本人强烈要求被判处死刑。随后他向当局争取他死刑的权利,这使他成为名人,也使他的枪决成为一场可怕的媒体狂欢。

@Stardust

人必有一死。吉尔摩渴望着成为别人眼中的男子汉,但当他发现无法实现这一点时,他选择了接受死亡。他害怕的不是身体之死,而是意义之死。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所害怕的——尤其是医疗水平的提高,如何才能对意义问题不再忐忑?

08

《阿尔布卓夫戏剧六种》

作者: [俄]阿·尼·阿尔布卓夫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品方: 尺寸

译者: 白嗣宏

出版年: 2024-5

《阿尔布卓夫戏剧六种》选录俄国剧作家、 “后契诃夫戏剧”重要代表人物阿尔布卓夫六部代表剧作《老式喜剧》《我可怜的马拉特》《塔尼娅》《伊尔库茨克的故事》《阿尔巴特旧区的传奇》《漂泊的岁月》。阿尔布卓夫是苏联时期最受欢迎的剧作家,他善于将时代洪流同人的命运结合在一起,使他的剧作在国内常演不衰。

@蚱蜢

这是一种新奇的阅读体验——在已经老调重弹的集体主义大生产背景下,发言的是一些有着独立个性的角色。他们既捍卫牺牲、奉献这些字眼,又做着和传统道德要求不怎么一致的事情。马拉特、韦杰尔尼科夫还有那个老木偶匠,都多少带着些这种脱俗的气质。不过在我看来,最自然的角色大概是《老式喜剧》里的人物,大概阿尔布卓夫写到这个年纪,已经随心所欲了,非常多面和立体。

09

《香料之路》

作者: [英] 约翰·凯伊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副标题: 一部关于欲望、探险和帝国的历史

原作名: The Spice Route: A History

译者: 荣岩

出版年: 2024-7

作者约翰·凯伊认为香料之路是历史上最惊人的反常现象之一:在任何人了解其范围和形态之前很久就已经存在,却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他讲述了香料令人迷醉的原因,无数人的生计仰赖于它,众多国家和民族参与其中,有时更是不惜一战。由香料之路产生的机缘和偶然的发现,比其他任何一种全球交流都要多。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阻碍,香料没能与不断增长的世界经济保持同步,香料贸易虽未消亡,但最终归于平淡。

@雾凇

香料的发现传播史,也是香料的贸易掠夺史。神秘而独特的香料,成为西方世界的奢侈品,也激发了随之而来的探索。如同作者所说,“香料被认为来自世界的尽头。它们勾勒出已知的世界,界定了世界的范围,促使勇敢的人踏上探险之路”。对香料及其贸易利润的追求成为西方人不断向世界尽头拓展航路的一大主要动因,然而,西方人眼中的“勇敢探险”于遥远得未知世界和发现的香料产地来说却是灾难。

10

《名利场》

作者: [英] 威廉·萨克雷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 后浪文学

副标题: 插图珍藏版

原作名: Vanity Fair

译者: 杨必

出版年: 2024-5

《名利场》是幽默大师萨克雷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被誉为他一生中“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作为与狄更斯齐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名家,萨克雷对19世纪初期英国上流社会的描绘可谓鞭辟入里,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名利场中的腐朽浮华。萨克雷继承并发展了18世纪由斯威夫特、菲尔丁、斯特恩等人开创的讽刺小说传统,被称为“19世纪的菲尔丁”“伟大的小说天才”。他的文风尖锐,善于讽刺与幽默。文中精彩的讽喻随处可见,令人拍案叫绝。

狄更斯专写下层阶级,萨克雷擅写中上层阶级。我们读了狄更斯和萨克雷的作品,对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可以看到一个大概了。 —— 杨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