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都市谜案特搜事件簿》:富有沉浸感的探案之旅

《东京都市谜案特搜事件簿》:富有沉浸感的探案之旅
2024年06月16日 23:32 Rin酱今天玩什么

回归推理的本质

尽管现如今偶尔还会有夏洛克·福尔摩斯、赫尔克里·波洛等经典人物为主角的电影或是电视剧推出,但扩大到整个世界范围,推理早已不再是什么热门题材,偶有神作也撑不起整片天空,只能说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偏好,而那个推理群星璀璨的时代确实已经远去了很久就是了。不过在日本国内就又是另一番景致了,发端于上世纪20年代,于50年代开始兴盛直到现在,拥有者非常广泛的受众面,流行度虽然有所下降,但依然还保持着较高的水准。

不恰当的类比就好像是武侠小说之于华语圈,是根植于血液的东西。究其根本还是市场的导向决定了一切,君不见日本年年搞各种推理小说评奖,推理作家协会、本格推理等等奖项多如牛毛,不管是刚入行的实力派新人还是大人气作家,不管是真正热爱还是追名逐利,都会以此为驱动竭尽全力创作作品,不兴旺那才是怪事呢。而在此基础上,无比发达的电影、电视剧乃至漫画等产业也有了丰富的改编素材,比如今年的《十角馆杀人事件》就拍的很有韵味,而这正是基于新本格派标志人物绫辻行人老师的同名小说。

有了这种生长的土壤,时不时涌现出一些优秀的日本推理游戏也就顺理成章了,比如由GRAVITY GAME ARISE制作的《东京都市谜案特搜事件簿》正是其中一款,并且是非常罕见的偏传统款——由多个案件组成,但玩家们大部分时间都坐在监视器前看录像,分析证据文书就很真实。不过相比于其他形式,互动性肯定更好,换而言之那种与脚本家角力的对抗感会更强烈一些,而这正是回归本质去展现推理爱好者们最渴望的核心内涵,我想做到这一点就已经很值得称赞了。

动画与实景结合

《东京都市谜案特搜事件簿》在推理大类下的更具体细分类型是AVG,因此在这个很卷的赛道上,画面无疑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抓不住玩家的第一眼就更别谈什么深入了解内核了。而本作所采用的实景与动画结合的美术策略可以说是相当明智了,展现了极好的独特性,至少在市面上很难找到类似的作品。因此甭管别的部分到底怎么样——就我个人而言本作的别的部分还是挺棒的,但架不住众口难调,体验价值也就完全展现了出来,谁让咱们在很多时候都是图个新鲜劲呢?

实景会广泛的运用在游戏的各个方面,不管是电视中正在播放的新闻,还是我们大部分事件都在看的监视器的影像,拍摄手法上和现实中并没有什么区别,特别连监控摄像头那种稍微带点模糊不清的质感、以及类似天网的人脸捕捉识别功能都得到了完美的复现,临场感简直了。嗯很多时候我都会产生是不是真实发生过这种事件的错觉,并且一想到舞台是在日本,说服力又增强了好几分(?)。而证据就有所区分了,照片类还是实景继续增强冲击力,文书类则就更偏动画拟真了。

至于动画部分的运用其实又分为3D和2D两块,平常我们主要的活动空间比较有限,因此将楼梯啊、房间啊做成3D也不是太费事,又能让玩家们多一些互动,可谓是一举两得了。值得一提的是房间内还配置了侦探必备小猫咪,有时候推理烦了不妨去喂个猫调整下节奏。2D则会成为对话时的主导,咱们熟悉的老二次元最爱(?)立绘啊、场景啊都在这时候呈现在大家面前,水准自不必说都非常高并且还加入了Live 2D效果就更出彩了,不过很可惜的是大部分人物本身的存在感并不强。

原创剧本真不错

抛开那些源自于经典IP的游戏不提,脚本家们似乎更乐意撰写全新原创剧本,我想大概是和“同人文永远处于鄙视链最底端”之类的认知有很大关系,没人愿意拾人牙慧,这是自尊心决定的必然选择。而如果没有“我写的推理游戏脚本也不会逊色于推理小说”这种觉悟的话,那肯定也是达不到优秀那一档的。虽然不知道负责《东京都市谜案特搜事件簿》的脚本老师是怎么考量的,但通过他笔下那引人入胜的原创故事,以及非常干练、简洁的文风,我想应该也是有这份野心的。

具体来说,本作首先抛出了大家都很熟悉的世界观——“2019年12月,东京都爆发了一种未知病毒引起的新型传染病,并迅速蔓延到全国,出入境与主要道路被封锁”,嗯我想这就不用我多说什么了吧。不过与现实不同的是,该传染病拥有高达40%的致死率,这就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了,高层中招GG也没什么问题,到了临时政府的境地并不让人意外。不过最终由一位发现病毒治疗方法的专家成为新任内阁扛把子,并实施了卓有成效的管理,就让人难免不去阴谋论了,感觉就很不对劲啊。

当然咱们玩家不会一上来就着眼于这么大的事件,而是以更小规模的悬念作为开端——人体自燃现象是很多玩家在小时候通过地摊文学所了解过的故事,在那个信息匮乏年代也无法辨别真假,于是顺理成章就成为了童年阴影之一。而时隔许久再度开启更科学(?)的论断,就好像链接了过去和现在,那吸引力真的一下子拉满好吧。某个奇怪教团的魅影会是另一条线,从现实中的“心花怒放”事件就能看出该问题有多严重了,特别是对于日本国内玩家而言,感触或许会更深刻。

此外还有事务所的所长疑似含冤入狱的情况也与一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想想就很兴奋啊。

侦探工作很现实

本作的玩法侧完全模拟了一个侦探的日常工作,整日呆在事务所里看监控找证据,然后讲证据固定在案板上整理思路,当然这过程中也会涉及到与其他人的沟通,比如搜集监控证据就不是普通人能干得了的行当,还是得指望专业人士的技术手段啊。有时候也要去当面见见各种各样的人物,不过更多情形下还是以宅为主。而这就造成了部分玩家的落差感,他们想象的是那种出尽风头、让罪犯痛哭流涕认罪于弹指间的快意职业生涯,但实际上却是一份被枯燥而琐碎的日常所填充的工作。

不过对于像我这样读过很多推理作品、习惯了漫长的渐进式推理过程的玩家,就完全是另一番感受了——通过观看各种摄像头影像,进行可疑人物比对,找出目标人物的行动路线;通过一项项书证的阅读,抽丝剥茧排除各种可能性,梳理出通向真相的道路…这所有的一切都让人保持着高昂的兴致,根本停不下来好吧。即便是暂时的挫折也不能打消我对于谜底的渴求,换个思路再去尝试就好,一遍遍看监控都不带腻的。而当想法最终得到证实的时候,那成就感真的无与伦比。

当然有一说一,监控的具体操作还是有点繁琐的,您需要将影像投屏到D1或者D2的显示器上,然后碰到关键画面进入照相模式进行拍摄。值得一提的是人相对比不能使用已经拍摄好的照片,只能一边屏幕跑影像另一边开着对比系统进行实时识别,非常的不智能。而照片还有保存数量限制,超过数量会自动删除前面的照片就很离谱,但一想到日本前几年还在用软盘,这又非常还原现实的设定,就这个条件就别想着什么用户友好了,凑活着用吧还能怎么办。

是佳作不容错过

推理游戏的定义并没有推理小说那么狭隘,玩家们完全没有什么立场,更不会有什么门户之见,因此哪怕是将所有加上了推理元素的作品都囊括在其中也没问题,只要您乐意就好。不过话说回来《东京都市谜案特搜事件簿》确实是最传统的那一类了,体验上更偏本格派一些,没有多少花哨的东西,最多也就是在设定和展开上融入了一些变革派以及悬疑派的要素罢了,还是比较复古的。这也意味着本作某种程度上蛮挑人,一些并非本作目标受众的同学在游玩过后觉得不那么有趣也很正常。

这是我为什么我总爱拿“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来给这类游戏贴上标签以劝退一部分玩家,毕竟您若是觉得本作没意思,那么肯定能挑出不少缺点,从而怀疑自己花的钱是否值得,而走到这一步其实完全没必要——而比如部分场景会稍微欠缺一些引导,需要玩家拥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能大胆尝试各种可能性。再比如游戏中的电脑实在是有点难操作,对鼠标支持一般并且不支持滚轮多少有点不方便。

还有当下的Steam版只支持日文,所以对玩家的语言水平有一定要求,毕竟文字量摆在那儿啃起来并不容易。此外我还看到有对于剧情“虎头蛇尾”的批评,但这种种放在爱好者眼中都不是事儿,都是可克服、可接受的设计,特别是剧情方面如果未来真的要做续作的话——对此我个人真的非常期待,那完全情有可原了。更何况这也很符合本格派的一贯做法,很多事件到最后也没有很高潮的结局,归于平淡乃至让人感觉虚无(?)才是常态啊。

所以说本作目前两极分化的评价状况并不具有太多的参考性,您不妨静待未来更新中文语言后去亲自体验一下,偏传统的推理爱好者们到时候应该就能感受到本作的魅力所在了吧,相信我真的很难拒绝的。

综合评分:8.5/10

推荐人群:推理爱好者,对解密不反感的玩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