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联盟为航运业添“绿”

产业联盟为航运业添“绿”
2024年06月28日 09:03 中国水运报

□ 全媒记者 黄玲 通讯员 袁乾鹏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下,航运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转型浪潮下,上海临港新片区依托洋山深水港国际航运枢纽的区位优势和国家战略赋予的先行先试制度创新优势,协同业界领军企业,发起成立绿色航运产业联盟开放创新平台,并正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和创新能力,引领着航运业迈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近日,记者来到联盟成员单位进行采访,探索航运业向“绿”前行的方向与动力。

吹响绿色发展集结号

2020年9月22日,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日益明显,航运业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源头之一,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其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一背景下,上海临港新片区绿色航运产业联盟应运而生,肩负起推动航运业绿色发展的历史重任。

今年3月1日,绿色航运产业联盟(简称“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汇聚了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业界领军企业如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上港集团、长荣海运、国家能源航运、中国船燃,以及权威机构包括中国船级社、法国必维船级社、挪威船级社和全球甲醇行业协会等。同时,也吸引碳排放监测认证机构、碳交易机构、产业基金加入其中,为联盟提供专业的检测认证、金融服务和赋能。这一强大的阵容不仅为航运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还注入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力量。

“联盟的成立旨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并希望通过强强联合、共同研发和运用新型绿色能源,推动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联盟发起成员单元管委会综保处处长林益松告诉记者,这一目标不仅是为了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的号召,更是为了在全球航运舞台上树立绿色、低碳的标杆。

联盟的成立,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今年4月,国际领先的甲醇动力船舶管理公司丹麦绿色航运集团积极加入,寻求发展和共赢机遇。“我们将与临港新片区合作搭建全球首个在线甲醇燃料线上交易平台,还将在临港新片区设立绿色甲醇相关的培训认证中心,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有效的工具来管理绿色甲醇远期价格风险并促进甲醇船用燃料的实物交易。”丹麦绿色航运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借助联盟,该集团与闻基生物、华电集团、新醇保能源等公司分别签订了50万吨绿色甲醇的采购协议。“这一重要举措不仅保障了航运业对清洁能源的稳定需求,更促进了绿色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丹麦绿色航运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BV、中理检验等机构也为联盟内的国电投智慧能投、吉电新能源等公司提供专业的检测认证服务,确保绿色能源的质量和安全达到国际标准。

创新实践引领低碳转型

当前,全球航运业正大力推进绿色清洁替代燃料应用,国际航行船舶绿色清洁燃料加注是上海港提升航运服务能级,建设全球航运枢纽的重要功能配套。

为此,联盟发布倡议书,呼吁相关单位加快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加注船、储罐等基础设施建设,共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自联盟成立以来,我们积极投身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实践之中,通过制定标准、推广新技术、深化国际合作等多项创新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林益松表示。

记者采访了解到,联盟成员单位大力投入绿色能源的研发和生产。在联盟的推动下,中国电投未来能源发展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吉远绿色能源有限公司、运达股份、海昌气体等多个绿色甲醇项目签约落地。

在贸易供应和运输加注环节,联盟大力推进港航企业和交通、海事等相关管理部门紧密合作,探索制定加注试点实施方案、加注作业安全管理办法,为绿色甲醇燃料加注作业提供高水平制度保障。在各方共同努力下,4月10日,国内首单国际航行船舶绿色甲醇燃料“船到船”同步加注作业在上海临港新片区洋山港落地,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上海港在绿色甲醇燃料加注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在航运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方面,联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联盟成立仪式上,中国船燃发布《船用甲醇燃料加注规程》团体标准,结合上海港开展甲醇“船对船”加注提出相关技术方案建议;中国氢能联盟发布《氢基绿色燃料评价方法及要求》标准,为基于绿氢制备绿色甲醇提供标准和依据;上海海事局发布《水上甲醇燃料加注作业安全管理办法》,明确了甲醇加注技术规范、管理对象资质等要求,填补了国内船用水上甲醇燃料加注作业管理制度空白。

此外,针对使用LNG、绿色甲醇、氨、氢及纯电动力等绿色清洁能源船舶,上海临港新片区还制定了系列扶持政策,在新能源船舶入籍登记、船舶节能改造、加注船购置、新燃料加注使用等方面都有相配套的支持政策。

4月22日,世界首制、全球最大纯电动力集装箱船“中远海运绿水01”轮在洋山港成功首航,该船同步完成可移动箱式电源快速换电和货物装卸作业,实现江海联运全程“零排放、零污染、零噪音”;

4月30日,搭载全球首套船用碳捕集系统的大型集装箱船“长顶”轮,在洋山港顺利完成国内首次碳捕集系统液态二氧化碳接卸试验。

这些创新实践不仅为全球航运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更彰显了上海绿色航运产业联盟在绿色航运新时代的引领作用。

“碳”寻未来新篇章

日前发布的《航运低碳发展展望2023》报告指出,在新的规则、机制下,航运减排涉及绿色燃料生产和供应、船舶融资、技术开发、装备制造、船舶运营、标准制定、市场交易等诸多行业和主体,已远超传统航运供应链范畴。

“上海正在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绿色低碳是其基本要求。”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徐惠丽表示,“近年来,我们一直在绿色低碳发展上积极探索,尤其是在航运领域,通过制定绿色航运政策、打造绿色低碳港口、推广航运清洁能源、鼓励绿色技术革新等举措,积极打造绿色低碳的航运体系。”

“展望未来,联盟将进一步增强新型绿色能源在航运领域的应用、促进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实施,以及完善绿色航运的产业链生态,推动航运业实现更加显著的绿色低碳转型。”林益松说。

为了达成这些目标,该联盟将积极站在世界前端和行业前沿,引领港口绿色革新。例如,大力推动船舶使用岸电,显著减少碳排放;全力支持电动集装箱船的快速换电技术,提高港口工作效率,进一步达成“以电代油”的环保愿景。

该联盟还将在绿色甲醇燃料加注服务上取得全新进展。计划常态化推动开展绿色甲醇燃料“船—船”加注作业,强化资源配置能力,助力上海港成为全球首批绿色甲醇商业性加注点和绿色燃料加注中心以及绿色甲醇燃料资源配置中心。

除此之外,联盟也在积极拓展保税燃料油混兑调和业务,不仅局限于高低硫燃料油的调和,更计划将生物燃料油调和纳入“保税物流”体系。这一创新策略将极大地丰富保税油业务种类,并提升上海港为国际航行船舶提供保税油加注服务的能力,从而为航运业的绿色发展注入新活力。

“我们坚信,在联盟及各方共同努力与持续创新下,上海必将崛起为全球领先的绿色航运中心,为推动全球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力量。”林益松信心满满。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