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没意思?跟着北大学霸李倩老师,对古文上瘾就这么简单

古文没意思?跟着北大学霸李倩老师,对古文上瘾就这么简单
2024年01月12日 21:44 超级学爸

学校里流行这样一句话,说学生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然而,随着大语文时代的到来,语文的重要性逐步提高,考试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不仅包含了大量课外知识,而且古文、古诗词的比重也在增大。

因此,古文是否学得好,逐渐成为孩子们在考试中拉开差距的关键。

你可能会问,语文课中和考试中古文比例逐年大比例增加,是编书编卷子的人在有意为难人吗?

当然不是。中国有悠久的文明,新文化运动之前,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是写文言文的。中国几千年的思想、文化、艺术积累,翻译成现代文的,其实只是其中很小很小的比例。一个人如果不懂古文,就像家里有一个巨大的藏宝库,看得见,但没钥匙,打不开,拿不走,用不上,这损失真的太大了。

然而,只要一提到古文,很多孩子就开始打怵:

Ø古文太难学了。一会儿舍生取义,一会儿劳其筋骨,好像总有个老先生在你的耳朵边碎碎念,“要刻苦啦”,“要规矩啦”,感觉好无聊啊!

Ø古文太难懂了。明明每个字都认识,但放到句子里却就是读不懂,学得好吃力啊!

但作为一个曾经的北大中文系学霸,李倩老师深深地体会到:学好古文,对孩子未来考试写作文的优势太大了。

到底怎样才能学好古文呢?靠死记硬背吗?

今天就为大家推荐这套《10岁开始学古文》。这套书是根据少年得到的“中国古文赏析课”改编的,这门课程专业性与趣味性兼容,哲思与审美相结合,累计的收听量十万多次,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欢。

读完这套书,相信一定能让更多孩子们从此爱上古文,学好古文。

这套书一共分为两册,第一册为审美篇,第二册为成长篇。买书还可以免费获赠10节李倩老师的《中国古文赏析课》,给孩子更丰富的古文学习体验。

大家可以先通过下面这个视频,初步了解一下这套书:

1.设计独出心裁

帮助孩子们解决古文“沉闷”的问题

作者李倩老师十分了解孩子们“怕”古文的心理。

孩子之所以觉得古文沉闷,主要是因为觉得古文里的内容离生活太远了。但其实古人和我们一样,他们也要吃饭读书,也有朋友家人、欢喜悲伤和英雄梦想,这些离我们都非常近。

因此,在《审美篇》这本书中,李倩老师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学习经验,总结出了中文审美的五大模型——天然、平和、婉转、寥廓、悲慨。书中的篇目,都是李倩老师精心选出的典型样本。孩子只要掌握了每个模型的典型样本,以后再读别的古文,甚至是观察分析世界时,就有了一个可以快速判断理解的抓手。

当听说一样食物特别好的时候,我们多半都听过“纯天然”这个词,其实,古人也有这样的饮食偏好!在“天然之美”这章中,李倩老师精选了一段出自清代《两般秋雨庵随笔》的话。

读完这段话,孩子们一定能了解到老祖宗的生活智慧。李倩老师进而给孩子讲解了张季鹰“莼鲈之思”的典故。

古人也很潇洒任性对不对!

在“婉转之美”这章中,李倩老师则引用孔子的话给孩子们展示了说话的艺术。

孔子是一个特别珍惜时间的人,一天他的弟子宰予在白天睡大觉,孔子便很严厉地批评了他,但孔子并没有直接说宰予如何懒惰,如何不上进,而是打了两个比方:“朽木不可雕“和”粪土之墙不可圬”。

人在非常生气的时候,总是会产生骂人批评人的冲动,古人也一样,但这种情况下孔子也没有直接贴标签,而是采用了一种很婉转的说法,这比直接说“我看你这人没什么出息”要高明多了,没那么冒犯人,回转的余地也大些,真是极尽中国语言智慧。

而在《成长篇》中,李倩老师则围绕孩子们在成长中普遍都会遇到的困扰及问题,精选了几十篇古文,从跟孩子成长最密切的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学习生活讲起,慢慢进阶到视野更广的自然和社会话题。

讲到怎么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是遵循孔子所说的“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吗?那如果每个人都不跟比自己差的人做朋友,那谁还能交到朋友呢?

所以李倩老师讲到了《礼记》中这样一句话:“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友”就是指有共同智趣爱好的人。原来,古人对朋友的定义,首先强调的就是“同”,即共同点。

孩子们可能又会好奇!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其实也很多,我们不可能跟每个人都成为朋友,那怎么选择朋友呢?

李倩老师引用了孔子的一段话来为孩子们解答,孩子们一读就能领悟其中道理了!

好的教育就是这样,并非直接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像李倩老师就是这样循序渐进地带着孩子们一起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孩子们去寻找答案,让他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自己的思考!

再比如“求知”这章中,李倩老师精选了《世说新语》中“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去谈“跟别人想的不一样该怎么办?”这个话题。

王戎和一群小孩出去玩,路边的李树上结了很多果子,把树枝都压弯了,别的孩子都跑去摘李子,只有他原地不动,并且判断“此必苦李“,最后“取之,信然”,还真是苦李子。

显然,王戎是一个不盲从,能独立思考的孩子。

那么高质量的独立思考都包含哪些步骤呢?李倩老师在书中也给出了自己的总结。

同时也告诉孩子们坚持做自己,有时候并不完全是靠勇气,而是靠一种更理性的思维方式。

从这些离孩子很近的内容入手,孩子不知不觉就愿意去读更多的古文。当孩子的阅读量足够大了,读古文的能力自然也就慢慢增长了。 

2.体系科学完善

帮助孩子解决“读不懂”的问题

虽然古汉语到今天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语言演变可不是胡乱变的,它们有系统性。李倩老师从小背古诗、读古文,在大学里,受过专门的古汉语训练;同时,她自己平时还爱动笔,写过几百首古体诗、格律诗。

因此,在这套书中,李倩老师充分发挥了她语言学专业的优势,没有教孩子去死记硬背那些知识点,而是讲道理、讲规律,甚至是带着跟英语的比较去讲。

比如,太阳的“阳”,在古文里有什么特殊含义,它的偏旁——左耳旁是什么意思。原来在古汉语中带左耳旁的字大都跟地形地貌相关,阳的意思是山南水北。

(古代的城市往往依山傍水而建,而且大多位于山的阳坡。)

讲到“逝者如斯”的"",在古文中通常指“什么人”或“什么事”,李倩老师用英语举例,工作的单词是work,给work加上-er的后缀,就变成了工作的人。

这种将“者”与英文动词加后缀变成名词的构成方式两相对照,孩子们一下就能明白这种构词形式,不论是学习英语还是古文,很容易就能融会贯通了!

当然除了字、词还有很多语法知识、重点难点都埋在故事中,一定能帮助孩子轻松应对考试!

3.选材精心得当 兼顾课堂内外

李倩老师精心挑选的古文,不乏出现在课本上的经典名篇,但李倩老师的讲法可与课堂上有所不同,比如《逍遥游》和《赤壁赋》这两篇,李倩老师把它们都归到了“寥廓之美”的单元之下。

承上启下,让孩子们带着问题,一步步地去思考,去理解民族文化的心理尺度,以及当遇到困难挫折时的处世智慧。

另外,在“大国的心理尺度”这讲中,李倩老师也用圣经中巨人歌利亚和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给冥王星命名的例子,给孩子们解释了中西文化里大家心理空间的异同。

还引用了歌谣和童话的例子做对比,比如小学生们编过的一首:“鲲之大,一口大锅装不下,需要两个烧烤架,一个蒜蓉,一个麻辣。”把古文讲得十分有趣。

还有相当多的篇目,是课本里没有,甚至很多成人也没有读过的。比如《奉橘帖》、《致孙权信》、《太史公自序》等。

这些内容不仅特别贴近孩子,特别有意思,而且编排也遵循了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顺序,两本书近百篇古文,其中有32篇古文都出自课标,有了这些知识储备,相信孩子们在以后的演讲、辩论、写作文的时候都能信手拈来,引经据典。

4.从古人那里偷师学艺

同步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学好语文有两大法宝,一是大量阅读,二是坚持写作。

北大中文系毕业的李倩老师文风极美,而且把她对中西文化和哲学的理解,多年求学、工作和文学的积累全都倾注到了这套书中。

说到《道德经》里老子讨论的是宇宙的起源和运行,她又提到了美国物理学家泰森《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这本书自序中的这么一句话:“宇宙没有义务让你理解。”

“宇宙飞船在太空中回望,地球只是无数星球中一个闪烁的光点,知道了这一点,人世间的失败、烦恼甚至是荣耀,都显得没那么重要了。”李倩老师的文字太美了!

而且,这本书每一讲的末尾,李倩老师都安排了有针对性的写作小练习。目的并不是让孩子长篇大论的去写,而是帮孩子从古人的名篇那里偷师技巧,一边模仿,一边创造。将古人的智慧、技巧融入到自己的脑海里,学以致用。

比如在《审美篇》第12讲,李倩老师讲到《项脊轩志》,用白描的手法写家里的老婆婆和母亲的对话,没有添油加醋,仅仅平铺直叙,就很动人,文末就让孩子也尝试用“白描”的手法,写一段生活中的感人经历。

本书上市后,得到了知名学者作家余世存、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全国优秀教师冷玉斌、语文教学能手姬盼盼、一线语文教师杨楠等专家和老师的赞誉推荐。

余世存老师说:“这套书是一套极实用的书。通过阅读,能让孩子领略到文言的魅力和生活之道。”

冷玉斌老师更是盛赞这套书,精彩有三:一是思路独特,在“成长”与“审美”两大主题下,细分话题与场景,精选文章编排,有趣、有用、有智慧;二是不拘泥于解词析句,而是注重鉴赏与拓展,丰富、深刻又好看;三是学习系统建造得好,“古汉语常用字”“文学常识”“学以致用”组合精当,重兴趣、重积累、重素养。可缓缓读欸。

《10岁开始学古文》是一套难得的专业与趣味,哲思与审美相结合的古文书。李倩老师为孩子构建了一个古典优雅又贴近现代生活的古文世界。无论是选材立意,还是文字解说,乃至文后的“古汉语常用字”“文学常识”等知识,都生动鲜活、轻松有趣,真正做到了把看似枯燥的古文讲到了现代孩子的心里。相信这套书,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古文、应对考试,还能培养出让孩子受益终生的古典文化趣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