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从职业辅导的经验,倒推高考报志愿的建议

2024年|从职业辅导的经验,倒推高考报志愿的建议
2024年06月26日 19:42 为好优姐姐

我是为好优姐姐,一直做个案辅导,所以我见到了真实的社会和真实的人。

我一直觉得,教育体制与中国社会中,是缺乏职业规划氛围的。这种缺乏主要源自两方面:

一是不看真实的市场,那么任何规划都是空中楼阁。各类性格测试,在你填报志愿和选择中,占比不应该超过3成比重。再加上社会上充斥着“学XX死路一条”的悲观言论,客观看市场,成为艰难且稀有的事情。

二是年轻人被各种要素将人物化。世俗社会就好像一个超级系统,如同绞肉机一样将一个年轻人物化,比如你的重心和你的价值,要用学历、能否考公考编来衡量。

中国经济从过去20年的陡坡式上升,进入到一个长长的缓坡,悲观的氛围中,年轻人被超级系统物化的尤其严重——我经常看到,一位青年并没有经历什么灾难性事件,但是一颗心已经稀碎,底层的自信和行动力都散了,他只是经历了中考和高考。

这种背景下,人缺乏参与社会分工的意识,这就没有职业规划。以上是我分析的大背景。

首先,关于各类填报志愿的服务,可以花钱购买但是请注意质量。

可以花钱报名,毕竟一个资深的志愿填报服务,手里有几年的数据趋势,能预测某些领域的分数,能够将你的高考分数物尽其用的进行组合搭配。

同时,我问了几位今年购买志愿服务的同学,从服务结果看是高度趋同化的。这种趋同化,是一种很简单的逻辑:文科就推荐适合考公的几大样,比如汉语言文学法律和财经;理科就推荐最近几年就业工资高的计算机、自动化类专业。

而我的记得前两年,智联招聘有个调查,70%的职场人后悔当时没选好专业,而我在个案辅导中,高频听到“我当时什么都不懂就选择了这个专业”。这让我想到关于婚姻的一句话:让结婚的人都去结婚,让单身的人都去单身,反正最后大家都会后悔的。人均“选错专业”的现象,背后是这几年职场环境恶劣,个体面对竞争的无措。

最后,填报志愿最大的难点,这些高昂的填报服务机构未必能解决。其难点在于:1、一位高中青年,他的自尊心和热情没有被高中制度消磨掉。一位浙江大学的朋友和我分享,他们的意向调查是,高中里,抑郁发生率达到40%。2、家长和青年,能不能不管世俗的各种声音,去冷静的收集各行各业的信息。

3、通过科学填报志愿来解决未来难题,本就是不现实的要求。但是好像大家越是看到环境不好,越是看到网上的后悔,就越是要加重填报志愿的权重。

以上是“填报志愿”这件事的问题分析,下面是我的具体建议。

要素一爱好

我推荐报志愿的顺序是:学生爱好>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再细分城市>学校>专业。

为什么爱好权重最大?因为我们辅导很多大四的同学求职,会听到他们说:都是我爸妈当初给我选的专业。。。孩子会逆反到毕业那一刻,这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很大的损失。

而且有爱好就是求职优势,会在日后的求职中具有专业就业+内在驱动力,这也就是职场小白刚入职场的关键优势了。

1、会有的小朋友对某个爱好的现实应用并不清楚。就好像有同学喜欢小狗就去学动物医学,而真的学起来,各种解剖和脏活累活又会发现自己掉坑了。这是会出现的,但是这种问题本就是不确定且尚未发生的,用“你没经历过,所以你不懂”,来否定一位青年的爱好,叫霸权。

2、会有小朋友只有模糊的爱好,那么将爱好进行具象化和拆解是一个大功夫。比如一位同学,虽然数学成绩不好,虽然语文成绩好,但是他却说喜欢数学,喜欢语文仅仅是因为掌握了应考技巧。那么要耐心的追问和挖掘,你喜欢数学的什么?是喜欢数学能让人更清晰明了的竞争,还是喜欢数学相比语文的推演论证,还是喜欢数学的答案是确定对与错?这不同的喜欢背后,对应的不同的价值取向。此处我借用了霍兰德测试的维度进行分析。

3、有的小朋友就是应考,对什么都不喜欢。那么慢慢等。一个内在充盈且自信的人,是会有喜欢的。而将自己交给一个超级系统且顾不上关注和培养自我的年轻人,自然说不出喜欢。同学,这并不是你的问题。你在接下来的时光中,慢慢的去培养内在自我意识,也就有了喜欢。

要素二-城市。

不同城市的产业不同,这也是城市的本质差别。也许看起来每个城市都有差不多的连锁店和商业街,但是地方产业才是地区的核心所在。所以同学可以问问自己,将来想去哪个城市。

比如上海,公关金融咨询和外企最多,也就是现代商业最多。那么英语好,在上海这个城市就能得到更好的市场回报。如果你英语很好,你在上海可以有5个求职方向,比如4A公关、外企的行政人力资源或市场、跨境电商,但是如果你在中西部的县城,你会发现自己英语好,除了当英语老师好像没有什么用武之地。

再比如长三角的城市和珠三角的城市,轻工业发展的很好。包装、纺织、电子、工业设计这类专业,是有就业市场的。

而我觉得湖南和它的省会武汉虽然也在长江中下游,但是却主要是医疗、房地产、能源类的国企。那么就是传统的工业而且求职国企有专门的要求。

整体上,北上广深的商业氛围很好,一位哪怕是二本的学生,如果掌握了数据分析、英语能力、新媒体运营、活动组织、或者计算机、自动化的实际技术,找一份中等偏上的民营岗位机会,是可行的。而上述技能,在三线城市,就业回报就够好。

要素三-你对自己的承诺

我在个案辅导中,听到很多同学,为什么考研?因为大家都考研?为什么考公?因为大家都考公?为什么大四的时候不找实习也不求职呢?因为大家都不去跑求职。从众当下看起来最轻松,长远看就是一条死路。因为没有人能完成一项任务叫“和别人一样”。

所以最关键是你能否在上大学之前,对自己承诺:我在大学里为自己负责——我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投入精力;我会在专业学习上体会专业价值而不是考前背背重点混过去;我会在重大选择前反复的询问自己而不是三分逃避三分从众再加四分侥幸的选择。

如果你能做到这份承诺,学什么专业都问题不大。因为各类专业跨专业人数平均3成,而在自然学科如园林、土木、环境工程、化学、测绘这种,跨专业都要超过50%了。

接下来,是一些专业分析。

中国大学有790多个专业,挨个分析不过来。再说专业的交叉合并和新生,每年都在发生。我就按照类别分析几个。

1、未来10年,数学成分高的专业还是最挣钱的。所以你要是能抗住压力,在大学还要学习十几门数学和物理,就去可以选择这类专业。比如应用数学、通信、计算机、量化金融、电气自动化等。这些专业在好的学校也确实压力大学习任务重,竞赛类活动也多,需要自己评估抗压和学习能力。

2、有的专业是好就业,但是就业未必好(指工资高发展好)。比如会计、护理类、社工类。

3、有些新兴专业,有很强的交叉性,跨专业背景,也能让你在几年的时间跨度上,脚踩几条船。比如会计与大数据、文博专业、电子商务、数字经济学、数字媒体技术等。

信息提醒:北大清华这类名校,会开设经济管理第二学历,当然也需要考试且费用挺高的,算是弥补学历不足的一个补充渠道。

最后,同学们当然可以为了城市要素、学校级别要素,而选择一个学校的弱势学科,或者听起来难就业的专业。那么至少,问问自己,你是否讨厌这个专业最核心的东西?比如选择汉语言文学的不能怕写字,选择设计的不能怕画图,选择市场营销的不能怕KPI,选择园林测控工程类就别怕户外。

PS:回应网友问题:我不觉得体制内是普通人的最优解。

我是为好优姐姐,提供有温度能操作的职业辅导。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