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过不合群的红利吗?

你吃过不合群的红利吗?
2024年06月18日 09:42 为好优姐姐

凡事都有两面性,而不合群这件事,大家容易就看到其影响。被领导批评不合群是大事,发现自己不合群更是让人担忧父母长辈也往往嘱咐我们要尽快融入新环境。所以大家就忽视了,不合群这件事,也是有红利的。

在个案咨询中,我发现至少50%以上的不合群、被孤立问题,本身并不是个需要花精力解决的问题。说明:我个案反馈,通常是下切到这位同学的具体经历后才会给与反馈。也就是我要了解,什么单位,什么部门,你负责什么工作,你遇到了什么程度的不合群……,然后才给出建议。

我发现50%以上的不合群问题,你可以 leave it there。

首先,下列情况,不用特意改变的不合群。

一种情况,你是职场新人,刚刚入职不到3个月。这个时候不合群不是大问题。刚入职,慢热一点更好。正常情况下,除非部门领导专门安排,公司的新人可能在和大家招呼后,你会发现,老同事有自己的饭搭子,有自己的话题,也有自己的小群聊天,你没在里面,这是自然且合理的。你没必要专门请求加入,反倒可能尴尬,还可能因为没有深谙一个平台的背景有风险(比如他们几个人都讨论另外一个人,你却没有这样的背景知识)。你可以在这个新人期,礼貌的和每个人社交,一边熟悉这里的工作,一边观察这里的人。慢慢的你会发现,有人和你走的近了,让这个过程自然发生。

另一种情况,你因为某些方面的优秀,被其他人孤立了。比如有的年轻人,进入传统的国企和事业单位,学历、年龄和工作技能都有些一枝独秀,你身边的30+的职场人从学历到背景,乃至颜值和时尚程度都不如你,你也可能被孤立。这其实也不是多大的事情。尤其没必要“降低”自己迎合。我是见过一位留学女生,为了在新单位被接纳,刻意隐瞒自己留学的学历,表示自己就是普通本科,这份煞费苦心让人哭笑不得。学历偏见本就是狭隘的,站在一头的人,介意站在另一头的人,不管是哪一头先发起的,都很无聊。不过我有个提醒,人家也许是担心和你没有共同语言,特别是年龄差距较大的时候,那么人家聊天或团购之类的不带你,我觉得并不是一份恶意,你顺其自然更好。

最后一种情况,孤立你的人,权重不大。我辅导过一位进入贸易部门的同学,所有人都是底薪+提成。在部门经理带他熟悉情况后,他发现自己有不懂的,请教老同事发现都不怎么愿意教给你。不过他发现部门销冠其实和这些老同事也不热络,而这位同学请教这位销冠,销冠很耐心的给与回复。这个时候重点和销冠沟通社交就好,不用管其他人了。

其次,不合群的“红利”

1、 有些让人不舒服的玩笑与游戏可以退出。

比如有些团建的游戏,涉及到紧密高频的肢体接触和有些暧昧暗示的玩笑。不合群的人,敢于退出。我就总是在过往团建中,退出不参与的。就算参加晚上烧烤撸串玩游戏,我也会在9点后表示我好困我住的好远我要回家了。其实你就这么直接说出来,正常领导和同事都会允许,还可能暗搓搓羡慕你。以及这些年,我都不在职场喝酒,这也是不合群的福利。

我从大学时代,就体会过不合群的红利。比如有时候大家吆喝着宿舍联谊,要吃饭打游戏通宵,不合群的人不参加就能上晚自习早点睡觉。毕业后,我也不用牺牲周末参加同学聚会,不用一帮其实已经形同陌路的人,推杯换盏的花钱又伤身;

2、可以在群体行动中自保。

合群这件事,就意味着你要参与群体活动。而群体的行动,未必都是理性的。比如有那么一两个关键人煽动,可能基层人民就想着抵制或强烈的反应一个问题。不要觉得社畜们不敢,一个人自然不敢,有时候人多了就有可能。比如公司发布新的年假申请条件,一个部门就义愤填膺的表示要找领导说明或者叫请愿;或者一个特别合群的人,带头和领导叫板,会后脚上大家一起吃饭联络阶级感情。这样的事情,当时做的时候,也许会有那么点爽快,但是容易被事后清算,而且闹腾的人也未必真的理性正义。

最后,允许不合群,但有2点提醒。

1、单位集体活动,比如联欢晚会、领导请客、领导组织旅游类,你一定要积极参与。

2、积极投入你和领导的关系建设。任务要积极沟通,及时响应,也推荐大家安排时间与领导进行一对一交流。我还鼓励大家花点功夫建设一下,比如给领导的朋友圈认真评论,比如开会、合照、吃饭、旅游中,可以靠近领导关心领导,工作上积极汇报,部门遇到问题及时沟通,节假日深情感谢等。在这一块,下大功夫。

以上,希望能解决你的职场社交难题。

推荐为好优姐姐B站情商系列课,关于向上管理、同事关系、筛选社交,都有更具体的建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