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3岁自杀,维特根斯坦都对他倍加推崇!

他23岁自杀,维特根斯坦都对他倍加推崇!
2024年06月23日 06:00 哲学园

《性与性格》是奥地利哲学家魏宁格的成名作,也是生前发表的唯一著作。魏宁格曾将本书的纲要给著名性心理学家佛洛伊德看,但后者拒绝推荐,理由是该书立论缺少实例。《性与性格》于1903年扩充出版后,魏宁格说:“我面临着三种可能:绞架、自杀,或者连我自己都不敢想像的辉煌。”果真,同年,二十三岁的魏宁格因绝望反响,自杀于维也纳贝多芬故居。奇葩之死,使这本书终于揭起空前轰动,被译成多种语言,畅销欧洲。连佛洛伊德后来也不得不承认,魏宁格确实“颇具天才”。

本书以“性别的中间型态”为立论基点,认为现实中不存在绝对意义的男性与女性,每人都是这两种类型素质的混合,一个人的基本性格取决于两者的比例及构成方式;同时,男性性素质代表“有”,而女性素质代表“无”。作者亦旁征博引大量当代哲学、科学思想,其惊世骇俗的见解受到热烈推崇,也同时招来憎厌女性、反闪米(犹太)主义等骂名,争议喧腾百年。

《性与性格》究竟是一部天才之作,抑或合理化仇恨的邪说,或许未有定论,但其反映了十九世纪末的欧洲,女人崛起、男人阴性化、同性恋等现象引起的价值动摇及性焦虑,确有历史价值。然而,对比当今大谈两性关系的流行书,我们似乎能从中发现相似的论调,相似的焦虑,历经百年波折未曾消失,这部书不仅仅是过去的历史,也是反照现在的镜子。因此,强烈建议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青年们(尤其是男人)要把魏宁格的《性与性格》作为必读书之一。

维特根斯坦深受魏宁格《性与性格》影响,觉得性和爱是对立的分离的,并厌恶女性.

《性与性格》读后感

郭襄的猴

  昨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继续读魏宁格的《性与性格》(Sex and Character)。这位年轻学者23岁写了这本书,并随后发表,接着在同一年10月开枪自杀,这本书于是成了唯一在他生前发表的作品。最开始感兴趣是因为维特根斯坦,据说对魏宁格很是推崇,于是好奇起来。后来一边看一边生气,一忽儿觉得魏宁格真是才华横溢,一忽儿觉得他就是个精分应该从地下拖出来鞭打一番,看到最后,气得觉都不睡了。

  第一部分,作为话题的准备部分,魏宁格假定了绝对的男性“M”和绝对的女性“F”,“M”和“F”代表着男女特质的极端,也因此是绝对互补的两种性格。魏宁格指出,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男人和女人都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徘徊,每个男人身上都同是带有男人和女人的特质,而女人亦是如此。

  第二部分开始,魏宁格对性格以及两性之间的关系给与了详细阐述。

  首先,他花费了巨大篇幅来描述什么是天才。魏宁格认为才能可以被继承,天才却是根植于个体之中,无法被继承的东西。每一个天才都有着强烈的个人印记,他们所代表的是发展得最为完善、最为强烈的自我意识。天才们往往感到痛苦,但也因此获得了更广阔的体验,并能够与最多人产生最深远的连接,天才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深刻和宽广。换言之,天才所代表的就是宇宙的中心,是道德,是人类伦理的最高准则。这一段描述激动人心,魏宁格无不骄傲地说:“要描写一个人,你就必须去理解这个人;而要理解这个人,你自己就必须像这个人”,想必他对自己的天才是极富信心的。

  他接着写道,男性的特质与这种天才紧密相连,尽管不是每一个男人都是天才,但天才只可能来自于男性的意识之中。他认为从古至今,女人中从未出现过天才,这不是因为女人没有给与足够的机会接触艺术或文学,这是因为女性根本就是意识低下的生物,她们从来不曾像男人具有鲜明自我意识,因此也就不可能发展出像天才那样完善强烈的自我意识。在这里,魏宁格用了一个词来表现女性的意识状态,那就是“涵拟”。我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总是一个概念逐渐明晰的过程,从对一个事物有所认识,到这个事物的概念完全澄清,这中间有一段蒙昧不清的状态,这就是“涵拟”(“涵拟”这个概念本身倒是很富有洞见)。魏宁格认为女性的自我意识永远处在这种“涵拟”的阶段,她们无法认识自我,没有自我,是无意识的。

  我认为,魏宁格在这里犯了很明显的错误:他把女性抽离了所属的社会背景来看待。也许在历史上,女性早就开始接触绘画和音乐,人类却从未诞生一个伟大的女性画家或音乐家。但他并没有列出任何证据表明,女性在对艺术和文学的接触上,获得了和男性同等的机会,接受了和男性同等品质和强度的教育培养。即便这种培养是一样的,也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原因,比如婚姻和对子女的养育等,使这些女性放弃了对艺术和文学的更高追求,或失去了继续深造的机会。这些中断都有其外部原因和历史背景,在这里却被魏宁格一并忽略。魏宁格把女人的无所成就一股脑儿怪罪在女人身上,认为这是女人自己造成,女性特质中天生就没有对这些人类最高智识的追求,女人跟天才因此是完全相悖的两个极端。我认为没有什么比这一点更可笑了,这好比是在说,奴隶之所以被人奴役,不是因为奴隶主的压迫,而是因为你们缺乏自我意识,却毫不考虑这样一个事实:奴隶并不是一开始就被奴役的,也不是一开始就自愿被奴役的。事实上魏宁格在后面的确写道,妇女解放的问题,和犹太人问题,以及奴隶问题,在本质上是同一种问题。这不啻是倒因为果。

  从这一点引申,魏宁格认为天才同时代表着人类的最高道德,代表着人类一切伦理准则。女人因为是天才的另一面极端,因此代表了无道德,无伦理准则。这里,魏宁格不认为女人是“邪恶”的,他认为女人是“无道德”,因为道德必须来自“自我意识”,女人没有自我意识,因此“与道德无关”,更谈不上邪恶。接着他列举了一些例子来证明这一点:比如许多女人选择当看护。在魏宁格眼里,这是因为男人因强烈的自我意识而对痛苦更加敏感,女人却因为无意识而对痛苦的反应不那么强烈,因此可以胜任看护一职,这不是反应了女人的温柔天性,而恰是反应出女人的无道德。诸如此类的理解和推论,在下文还有许多,在我眼里显得既幼稚又充满毫无理由的偏见。现代医学表明,女人对痛苦的忍耐,也许正是因为她们需要经历生产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女人在进化的过程中变得对痛苦不如男人那么敏感。这完全是一种生物性上的差异,与自我意识的多寡并无直接联系。

  至此魏宁格的证明走进了一个循环自证的模式,他出发点也许有那么点儿正确:妇女解放的问题根源在于女性的无意识。这种正确也并不完全,因为我认为女性并非无意识,而仅仅是自我意识低下,或许是被压迫,或许是别的什么原因,但这种自我意识不能就此被简单地涵盖在男性特质中。为了证明这一点,他的推理却谬误重重:

  天才的自我意识代表道德顶点和最高伦理准则(魏宁格借康德的道德论得出)

  天才是男性的特质(魏宁格认为这一点不证自明)

  因为女性不具天才,(证据明显缺乏)

  所以女性是无意识的,是低等的。

  假如女性身上具有和男性类似的美德,

  则这些品质来自男性特质。

  假如女性身上具有女性特有的美德,

  则这些品质并非真正美德。

  进一步证明女性无意识,女性是低等的。

  在魏宁格眼里,女人存在的目的只有两个:要么追求繁衍,要么追求性欲,因此女人有两种:母亲型女人或妓女型女人。母亲型女人惟一的追求便是生育孩子,而妓女型女人的追求则是拒绝生育孩子,转而追逐交媾。作者如此反复强调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衡量这个世界的唯一标尺。这个世界上存留的一切优秀品质,如道德、勇气、坚忍,爱,都必须来自自我意识,来自真正的个性,来自内心自我的感觉。女人因为走在天才的反面,缺乏自我意识,因而不可能具备任何真正的美德。尽管从生理构造上来说,女人不得不担负着繁衍人类的天职,由此发展出的一系列特质:比如对痛苦的忍耐能力,对孩子的爱护,以及牺牲奉献的精神,这些在魏宁格的眼里并没有得到丝毫赞赏,反而成为女人意识低下的表现,从而进一步证明了女人的低级。这不是太可笑了吗?但凡女人身上具有优秀品质,那必然来自她身体里的男性特质,而属于女性特质的母爱,因为来自“为了维持人类繁衍的永恒意志”,“因为不是对个体自由的追求而显得毫无价值”,甚至被认为归根到底是一种欲望,而不是真正的爱。作者甚至宣称,“母爱与道德无关,这是因为它与被它赋予生命的个体性毫无关系,而惟有在两个个体之间才会存在伦理关系。”

  “女人没有实体,没有本质,她们是否,她们是无。” 正是因为女性的这些特质,使得男性无从真正理解女性。世人眼中的女性美德,比如“纯洁”、“忠贞”,无不是男人强加给女人的,因为真正的女人既不纯洁,也不忠贞,而仅仅只是欲望的化身。在两性关系里,无意识的女性被动地接受了男人的塑造,表现出各种美德,这些女性形象其实仅仅只是男性心中对爱的追求的一种投射。魏宁格这样描述他眼中的不道德的爱情:“爱就是谋杀。性冲动摧毁了女人的身体和头脑,而诉诸心灵的爱欲则摧毁了女人的心灵存在。平常的性欲只把女人看作满足激情或是生育孩子的工具。高层次的爱欲则对女人毫不怜悯,只要求她作为投射男人个性的载体,或者作为心灵的孩子的母亲。爱不但违背了逻辑(因为它否定了女人的客观实在,只要求女人的虚幻形象),还违背了与女人有关的伦理。”

  最后,他提出妇女解放的唯一途径:“不是要把女人从男人那里解放出来,而是要把女人从女人自己身体解放出来。”根据以上阐述我们可以得知,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要求女人抛弃掉身上的女性气质,让自己的男性气质尽可能发挥,从而获取自我意识的成长,从无意识,无实体,变成有意识,有实体。用魏宁格的术语来说,只有当道德最后真正着根于女人的身体内时,女人才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

  尽管魏宁格反复强调自己并没有不尊重女人的想法,相反他谴责了男性不道德的交媾行为,认为这是在伤害女性,但这种谴责乃是建立身为男性的傲慢之上。魏宁格的行文之间无不透露着身为男人和天才的倨傲不恭,他对一切女人特质的描述,都使用了更加低级和负面的词汇;在描述男性时,则总是使用语言中高级和正面的词汇;而在描述天才时,甚至连天才的缺陷都是带着美德的崇高的。假如这种遣词造句是无意识的,那我认为这是他作为男性,潜意识中的傲慢所致;假如是有意识的,那更透露出他的虚伪。在这本充斥着对女性的厌恶和薄弱推理的书中,讨论的起点和终点都诡异地走在正确的路上(至少部分正确),这是我看这本书时感到最迷惑不解的一点。

  我认为妇女解放成功与否的确在与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但这绝不能和魏宁格的“天才的自我意识”所等同。首先,男人和女人的自我意识并无高下之分。在我接触的人群中,拥有更高自我意识的女性远比拥有较低自我意识的男性更富天才,可见这种自我意识是全人类所共通的,并无性别差异,而魏宁格却宣称,即使拥有最低自我意识的男性依然比女性高等得多,这完全是疯子式的自恋结论。既然女性拥有的自我意识并不比男性少,那么女性要觉醒的是什么?我认为是女性意识,并且必须带有鲜明的性别特征。我想很多女孩都曾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在青春期甚至成人初期依然模仿男性着装或说话方式,对具有女性特质的衣物或行为深深排斥。在我看来这都是女性意识尚未觉醒的表现,女人们下意识地为自己的性别感到羞愧,认为这是低等的,因此对男性特质产生崇拜。

  因此,我无法赞同魏宁格所提出的抛弃女性特质。即使他的本意也许是:抛弃女性特质中的无意识,因为他在之前的论述中已将女性特质与无意识等同起来。但他将男性特质中天才的自我悬挂在至高无上的一点,成为以下一切讨论的参照物,这种参照系统本身就存在着预设的偏见,由此引申出女性特质的低下,这更进一步摧毁了女性特质崛起的可能性。作为女性而言,我们为什么必须接受一个男性特征为参照物呢?假如妇女解放的关键在于女性意识的觉醒,那它必须带着鲜明的女性特质觉醒,她不可能以拥有女性特质而感到羞耻,相反,应该将女性特质树立成一根新的标杆,至少是一根可以和男性特质相提并论的标杆。完全摆脱男性话语的统治,改变现有参照系统,甚至自立一套参照系统,这是我认为妇女解放应该推进的方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