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文史 | 陈新代——文德翼故地考察记

九江文史 | 陈新代——文德翼故地考察记
2024年06月02日 23:15 -冯晓晖-

作者:陈新代 编辑:冯晓晖

“九江文史”发布研究九江的文史类文章。本系列在“浔阳叙话”公众号上首发,再由编者“冯晓晖”公众号转发,并在国内主流自媒体网站(今日头条、百度、搜狐、新浪、网易、微博、豆瓣等)上同步转载。欢迎原创作者投稿,联系方式见自动回复。

在市图书馆和风飘石先生的大力支持下,2024年5月19日,十余名文友到瑞昌九都源九江名士文德翼老家考察之旅,终于成行,颇有收获。

文德翼系文天祥后裔,其十世祖从吉安迁至九江瑞昌九都源,其祖父又迁九江府城,文德翼系为德化籍人。在明末左良玉部屠城时,文德翼避乱返九都源,在此度过了十年时光。九都源自文德翼前十代从吉安迁此,又经620多年的生息繁衍,文氏已成当地一大姓了,九都源镇内仅文姓村子就有墩下文、少山文、畈上文、大屋下等4个以上。

此次考察,瑞昌的风飘石老师开车作先导,联系了曾在当地小学任过教的文校长为我们带路参观丶作讲解丶看宗谱。文校长今年已75岁了,对当地很熟悉,他给我们指认远处文德翼曾游玩过的,三县市区的界山金盆山。是这带最髙的山峰,現旁边已安装了大型风力发电的风车。

文德翼是在避乱的第五个年头(1650)的九月份,47岁时邀了一班朋友来游金盆山的,逢阴冷雾天,虽是正当壮年,仍拄了根棍子。在金盆寺住了一晚,第二天等了一个上午,不见云开,遂冒雾下山。湿滑之中,速度之快,他形容“翩翩乎如脇之有肉羽也”,且虽有柱棍支持,仍不免总是摔跤。不平凡的经历总给人深的印象,故回来后,写了篇《秋游记》留传于今。我望着那金盆山,因远近透视的关系,并不显得特别髙。这次考察人多路远时间紧,是去不了文德翼走的这趟路了。

文校长带我们去了文德翼住过的墩下文村,村内已设有文德翼的直系后裔,只有他们族人。文德翼所居房屋已不可考,该村现大部分都是新建的房屋,仅剩的一栋有马头墙的老屋,是这村的文氏宗祠。祠堂内空间很大,木结构柱梁现已不多见。周边没有遇到相关人员,仅一条在祠堂的精瘦公狗随我们走了很远的路。

在文校长家查阅《文氏宗谱》,查到文德翼所撰《文学文名远传》文名远和文德翼的关系。文名远之父文德徽和文德翼共一曾祖,德翼是名远的堂伯父,堂伯为侄子写传,不太多见。但该传提供了明末很多信息。如左良玉部下屠九江城的描述,其载:“左帅以讨君侧为名,果陷九江,方是时,远父母年俱七十,且有妻有女有甥重累,围城觺觺沸盪中,目视手束以死,远弃妻负母夺门而出,身中箭如蝟。复入负父又夺门出,且左挟甥右挟女,兵忤视不杀,幸俱全脱。” 可谓对屠城时九死一生的生动的描写。

文名远在弘光朝中被授为监纪推官,参与反清复明又被授为监军道佥事,官职并不大,但忠于明朝很坚决,他对伯父文德翼说:“大丈夫以三寸起,七尺殉,安在齮齕首用事者必墳墓乎。” 后在从瑞昌到兴国州中被清兵所执,把他押到武昌,见到清督抚不跪,说:“我乃是大明官也,文丞相之孙,姜丞相之客,一死是我的光荣。” 最后杀身成仁。文德翼有感他侄子的忠义,遂写下了这篇传。该传收集在《求是堂集》中,由于书中这些带反清的内容,尽管文德翼在文学界很有名气,但仍在清初被列入禁书,流传不广,当前只在天津图书馆发现藏本。

这趟考察最后的行程是探寻文德翼之墓,据《德化县志》上载,其墓葬南昌乡万家垄牛耳窩。清朝时的南昌乡地盘含現在柴桑区(原九江县)的湧泉乡以及新塘乡和岷山乡的一部,但这些地方現已找不到万家垄丶牛耳窝这地名了。据研究文德翼多年的黄澄先生其以前查到,在《文氏宗谱》上载有文德翼“墓道碑在胜果寺南,黄沙洞前”,由此,我们驱车来到瑞昌和原九江县交界不远的湧泉乡黄沙洞,这里现似已开发为一小景区了,有泉水自洞中流出,洞外盖有观景亭。

而谱上记载的圣果寺则在附近的小学旁,原寺已毁,是在旧基处重建的一个小庙。庙门贴有一副对联:“千年古寺新塑佛像,八甲信人乐享太平”,庙虽小,却有些来历年头。

文墓经询问当地百姓,给我们指引,才通过一条狭窄的巷道上去,有一长满箬叶的土堆,没有碑石,没有祭祀,周边乡人知道这是一文姓大墓,有些敬畏之心,周边的土地均被开发种了作物,唯留下这块土堆没有动。这就是九江一代名士文德翼的长眠之地。

通过一天的考察,在原先有一些书面文字资料的基础上,知晓了文德翼有关的实地情况,所谓不虚此行也。

陈新代

【读后记】

5月19日的瑞昌之行,我本欲一同前往,却因事务耽搁了。风飘石老师还托人送来几本他的大作。今日读完陈老师的这篇文章,愈发觉得遗憾。田野调查是文史研究的基础,而我一年多来几乎没出过市区,只埋头于书斋,和​前辈同仁们比起来,甚感羞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