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文史 | 周斌——黄庭坚笔下的王纯中

九江文史 | 周斌——黄庭坚笔下的王纯中
2024年06月10日 23:37 -冯晓晖-

作者:周斌 编辑:冯晓晖

“九江文史”发布研究九江的文史类文章。本系列在“浔阳叙话”“冯晓晖”两个公众号上发布,并在国内主流自媒体网站(今日头条、百度、搜狐、新浪、网易、微博、豆瓣等)上同步转载。欢迎原创作者投稿,联系方式见本公众号自动回复。

黄庭坚撰写的墓志铭,现在能够查到的一共有四篇。一篇是《王长者墓志铭》,一篇是《宋故卢南诗老史翊正墓志铭》,这两篇未见出土碑刻,只见其草稿墨迹,并被收入黄庭坚书法作品全集,已成为书法珍品。另外两方墓志铭为青石碑刻,均出土于黄庭坚的故乡——江西省修水县(宋代为分宁县),一为《徐纯中墓志铭》,墓主徐纯中,为黄庭坚亲戚,系黄庭坚姑母之子,为黄庭坚之表兄,而其妻则是黄庭坚堂叔之女,故又可称为黄庭坚之堂姐夫。一为《王纯中墓志铭》,墓主王纯中则为黄庭坚忘年之交,并与其子有相交之谊。

王纯中也是修水人,在外为官几十年,最后做到了朝奉郎、洺州太守,并病逝于任所。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黄庭坚笔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分宁先贤。

王姓在修水历史上,是和黄、余、莫等一样的世家大族科第显门,据《修水县姓氏志》记载,王姓共有29人考中了宋代以来的进士。

修水王姓主要为王琮世系,其迁宁(分宁县,现在的修水)始祖为王琮。王琮于唐宪宗元和八年癸巳(813),由浙江金华迁江西南康府,后迁洪州分宁县治修水东岸(今城东旌阳山麓)。王琮生子裕,裕生䣊,䣊生矩,矩生克忠(一作克安),克忠居分宁上崇乡(今铜鼓县)中庄,克忠生仲简。仲简,字知易,生士甫,以子贵赠奉议郎;士甫字如初,迁居黄龙山,殁葬黄龙寺前灵源桥畔半山腰,考中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戊申姚煜榜进士(《义宁州志》348页),为修水县王姓第一个进士,累官奉政大夫、光禄少卿。士甫生固,王固字伯充,考中天圣二年(1024)甲子宋郊榜。王固生八子:纯中、智中、黄中、大中、建中、执中、履中、允中。《修水县姓氏志》记载智中、黄中、大中均为进士。

从王琮至王纯中世系简述于下:

王琮——裕——䣊——矩——克忠——仲简——士甫——固——纯中,王纯中为迁宁第九世,旁支未叙。

王纯中(1026——1086)为王固长子,字文叔,北宋分宁县人,考中皇祐五年(1053)癸巳郑獬榜进士,历官杭州司户参军、鼎州桃源县(今湖南桃源县)知县、著作佐郎、石门县(今湖南石门县)及虔州瑞金县(今江西瑞金市)知县、秘书丞、泗州通判、朝奉郎、洺州(治今河北永年县)知州。

网上有关王纯中的资料不多,但黄庭坚所撰并书写的墓志铭却透露了较多的信息,从这方墓志铭里,我们可以看出王纯中是封建社会中一个比较典型的士大夫。

王纯中聪颖好学,一生笔耕不辍。“自行束修,白首不倦”,“居家从仕,无日不读书赋诗,自始学讫于牖下,为日录凡四十有八年。游居欢悲,闻善见不贤,所自琢磨,无不疏记,读其书,可知其人有常度也。”读书时,其聪明颖异在同学之中很有名气声望。无论是在家居住还是出外为官,没有一天不读书,没有一天不作文写诗,并且将每天的见闻和思考的结果都记在日记里,一写就是48年,就是到了满头白发的暮年也孜孜不倦地坚持,实在是难能可贵。可惜的是这些诗文日记全部散佚,没有任何文献流传下来。

王纯中能力很强办法很多。在仅有14岁的时候,母亲因病逝世,父亲在外为官,一时半会赶不回来,王纯中强忍悲痛,担当料理丧事的重任,将丧事办得有条不紊,礼仪周全,得到了父老乡亲的高度评价。王纯中27岁中进士,第一个官职是杭州司户参军,大概30岁左右就是鼎州桃源县令,几件事情处理之后,在鼎州官场就赢得了能力很强的名声。调任虔州瑞金县令时,前面几个县令都因为社会治安不好,地方不靖而被朝廷免职。王纯中到任后,立即进行微服私访,调查了解到造成地方不宁社会混乱局面的就是几个奸猾狡黠之徒,立即采取雷霆手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这些歹徒抓捕归案,并依律严惩,社会为之一振,局面为之一新,诉讼官司大幅减少,士民交口称誉。

王纯中爱民护民,为民请命。王纯中任石门县令时,了解到石门铁矿资源枯竭,矿山和加工作坊全部关闭,征收铁赋的船官也已罢撤,但却存在咄咄怪事,那就是铁赋竟然依旧征收,逼迫民众到其他州县购取铁块,来完成铁赋,所花的钱财是原来的几倍,民众怨声载道苦不堪言。王纯中对此忧心如焚夜不能寐,立即撰写奏章,向朝廷要求以田土房屋赋税代替铁赋,朝廷批复同意了王纯中的建议,民众非常感谢王纯中的恩德。王纯中任洺州太守时,河堤毁决,大水淹没了很多地方,连官衙仓库都泡在洪水之中,但王纯中立即组织人员,将老百姓转移到地势较高的丘陵之上,保护民众生命安全。

王纯中守正刚强,绝不同流合污。任唐州录事参军时,太守事事都打小算盘,谋取各种好处,并在府衙里培植亲信耳目,如果出了问题纰漏,就把责任过错推到王纯中身上。有一次,太守在科举考试中想推荐一个亲信的卷子,王纯中认为这份卷子水平不够,坚决不同意。事后,太守事事故意刁难,经常给王纯中穿小鞋,但王纯中认为自己坚持了原则,行得端坐得正,就是受到打击报复,也无怨无悔。

王纯中事事躬亲,处处力行。王纯中任泗州(州治在今江苏盱眙县)通判时,淮河涨水,大水从堤坝上溢出,泗州城一片汪洋,王纯中赤脚挽起裤管,穿行在风雨大水之中,了解发现情况,指挥民众工役抗洪救灾。虽然大水淹没泗州城一个多月,但没有造成大的灾害,皇帝特意颁发诏谕予以褒奖。王纯中任洺州太守时,洺州河决堤,王纯中亲自调配人力财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并劝谕百姓参加抗洪救灾工作,从而赚取钱财饭食,使得抗洪救灾两便,公家私人两利。

王纯中一生官虽然当得不大,只做到正六品上的朝奉郎、洺州太守,但却用自己踏踏实实的做派实践着封建士大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理想,为朝廷在老百姓面前树立了官员的良好形象,以致洺州百姓在他出丧之时“倾城出祖祭,哭者皆失声。”也为自己的家乡洪州分宁争得了荣誉。

附:《王纯中墓志铭》及译文

王纯中墓志铭

宋 黄庭坚

(宋故朝奉郎知洺州兼管内劝农事上骑都尉借紫王君墓志铭)

修实录院检讨官承议郎行秘书省著作佐郎式骑尉赐绯袋黄庭坚撰并书

君讳纯中,字文叔,豫章艾城人。曾大父仲简;大父士夫(《修水县姓氏志》为士甫),赠光禄少卿;父固,都官郎中,赠中大夫。君在少年书生中有声,登皇祐五年进士第。调杭州司户参军,迁鼎州桃园令。于格当迁,以忧去。除丧,昆弟四人来集吏部铨,乡老以为荣。是岁京师疾疫,二兄客死,君遂郁郁无仕进意,消摇(应为“逍遥”)林丘者七年,亲友强之乃起。调唐州录事参军,改著作佐郎,知澧州石门县,移虔州瑞金县。改秘书丞,换奉议郎,通判泗州。迁承议郎,恩加朝奉郎,知洺州。元祐元年闰月丙午,终于官所,得年六十有一。

君寡言而力行,守约而汎爱,自行束修,白首不倦。年十四,太夫人捐馆舍,父兄官学在外,君身济大事,持丧甚有礼意。居家从仕,无日不读书赋诗,自始学讫于牖下,为日录凡四十有八年。游居欢悲,闻善见不贤,所自琢磨,无不疏记,读其书,可知其人有常度也。

令桃源时尚少,已号为能吏。

唐州守,吏事米盐一切为小治办。以家人细故,任僚属作耳目,并诿(责于)君;已而荐其(僚属)卷,君独不与。(凡此)君初不听,后不悔,亦不为人道之。

石门故有铁赋,以给船官,船官罢而民输赋如故;铁治涸,民取铁他州,以供赋,价数倍。君请以田宅代铁赋,州上之,汔得清,民甚德君。

瑞金前数令以罪去,君至则钩取奸黠主名,痛绳治之,诉为之衰。

淮水溢泗州城守,君徒步风雨中,调护工役,弥月水以不灾,有诏褒谕。

洺州河决后,民在丘陵,官寺府库,穷于水火。君调用财力,不疾不徐,劳民劝功,公私以济。及君丧行,倾城出祖祭,哭者皆失声。所谓古之遗爱,不近是耶。

君两娶余氏,兄弟也,初曰旌德县君,继室曰仁和县君

。七男二女:丕,先卒;阜,郊社斋郎;申,举进士;本,南雄州保昌县主簿;举、率、肇尚小。二婿曰玉山令秦敏学,崇阳尉徐禋。

阜等以元祐二年十有二月甲申,葬君于高大父之域。以外兄余彦明状来乞铭。文叔于庭坚,丈人行也,其敢不铭?铭曰:呜呼文叔,好德若不足,以自金玉。不上交以福,媚于茕独。濡之嘘之,汔民有谷,为民父师,子弟率育。俾而寿而康,奈何不淑!在今其子孙,敬忌尔德。非此其身,尚膺为禄。

王纯中墓志铭译文:

君姓王名纯中,字文叔,豫章艾城(分宁县)人。曾祖父叫仲简,祖父叫士夫(士甫),朝廷赠光禄少卿官衔。父亲叫固,当过都官郎中,死后赠中大夫官衔。君在少年读书时在同学中很有声望,考中了皇祐五年进士。被任命为杭州司户参军,后来升为鼎州桃园县县令。按照规定应该升迁,因为家里丧事,于是按规定去官丁忧在家。丁忧期满,四兄弟一起来到京师参加吏部的考察铨选,在京师的分宁老乡都认为他们一家四兄弟齐集吏部参加铨选是件史无前例的事情,是家乡分宁的光荣。这年京师发生瘟疫,两位兄弟因染疫病死在京师。此事对君打击很大,于是郁郁寡欢,没有了在仕途上进一步发展的意愿,在分宁老家的山水林泉之间逍遥自在地过了七年。后来,亲朋好友多次做工作才振作起来,参加官府的任官选拔。之后,被任命为唐州录事参军,不久改任著作佐郎,后来任澧州石门县知县,又平调虔州瑞金县知县。之后改任秘书丞、改任奉议郎,任泗州通判,迁升承议郎,皇帝推恩加授朝奉郎官衔,任洺州知州。元祐元年(1086)闰月丙午,逝世于洺州署衙,享年六十一岁。

君不善言辞,但却事事亲力而为,信守承诺而又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自觉约束自己,提高修为,一生好读诗书,白发满头都不知疲倦从不停止。在十四岁的时候,君的母亲逝世,当时,父亲在外面做官,无法即刻赶到家里主持料理丧事。君大胆承担起来,并把丧事办理得井井有条,丧事很注重礼仪又流露了悲伤哀痛的真实情感。君无论是在乡居家还是出外为官,没有一天不读书不作诗的,从幼童开始学习一直到逝于任所,每天都记日记,一共有四十八年了。出外游玩还是居家生活,欢喜高兴还是悲伤痛苦,还有自己思考琢磨的事情和道理,都记录在日记文章里。读君写下的文章日记,可以知道君是一个有原则能自律的人。

做桃源县令时年纪还轻,已经被称为能干的官吏了。

唐州太守对府衙政事和米盐等一切大小事情都一手管办。不久因为家人的一点小事,就叫身边的人做耳目监视别人,出了问题就把责任推给君。太守想荐举那个僚属的卷子,卷子没有达到要求的水平,君一个人不同意。像这一类的事,君一开始就不执行,事后受打击也不后悔,也不向别人解释。

石门县原来因产铁,朝廷设置船官征收铁的赋税,船官撤销,铁的赋税还是像原来一样征收。后来铁矿开采完尽,民众还到其他州县采购铁来完纳赋税,铁价加上赋税是原来的数倍。君奏请用田宅的赋税代替铁的赋税,澧州太守上奏,朝廷认为两赋相抵差不多,就同意了这个办法。民众非常感激君的恩德。

瑞金县前面几任县令都因为没有治理好治安而获罪去职。君上任之后,抓住几个奸猾狡黠之徒,进行严厉整治并绳之以法,告状打官司的事情就大大减少。

任泗州通判时,淮水溢出大堤,马上就要淹掉泗州城了。君徒步行走在大风大雨之中,指挥调派人员治理水灾,由于措施及时得力,虽然水患有一个多月,但没有造成大的灾害,皇帝特意下达诏谕予以褒奖。

洺州的河堤毁决后,君将民众安排在丘陵山岗上,而官署仓库却依然陷在大水之中。君按照救灾的实际情况适时适度地安排调用财力,动员民众参与救灾抢险,并用劳动换取报酬,使得公私都能兼顾。到了君出丧的时候,满城百姓倾城而出,按照祭祀祖先的礼仪来祭奠您这个太守,有的悲痛得嚎啕大哭,以致哭不出声音来。所谓古代的遗爱,不就是这样吗?!

君两次娶妻都是余姓女人,并且是两姐妹,先娶的封旌德县君,后娶的封仁和县君。一共生了七个儿子两个女儿,长子叫王丕,很早就死了;次子叫王阜,当了掌管祭祀等事务的郊社斋郎;三子王申,考中了进士;四子王本,任南雄州保昌县主簿;五子王举、六子王率、七子王肇还小。大女婿是玉山县令秦敏学,小女婿是崇阳县尉徐禋。

王阜几兄弟在元祐二年(1087)十二月甲申,将君葬在高祖父墓附近。安排外兄余彦明写信给我请我撰写墓志铭。王文叔是我黄庭坚的长辈啊!我敢不撰写墓志铭?铭曰:呜呼文叔,好德若不足,以自金玉。不上交以福,媚于茕独。濡之嘘之,汔民有谷,为民父师,子弟率育。俾而寿而康,奈何不淑!在今其子孙,敬忌尔德。非此其身,尚膺为禄。

2024年3月25日

周斌

【作者简介】

周斌,1962年6月出生,江西修水人。江西书院研究会会员、东华理工大学修水创新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顾问。作品散见有关平台及书籍。

【读后记】

王纯中(1026—1086),字文叔,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皇祐五年(1053)进士。历官杭州司户参军、知鼎州桃源县(今湖南桃源县)、著作佐郎、知石门县(今湖南石门县)及瑞金县(今江西瑞金县)、秘书丞、泗州(治今江苏泗洪县)通判、朝奉郎、知洺州(治今河北永年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