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万年后的人得到自己的化石,总共分几步?

想让万年后的人得到自己的化石,总共分几步?
2024年06月28日 14:45 黑龙江日报

当你在博物馆欣赏三叶虫、鹦鹉嘴龙、猛犸象的化石时,有没有想过,让自己在死后也变成一具化石,经过数百万年的等待重新被后“人”发掘、进入博物馆供“人”参观?

每一枚化石本身都是一个奇迹。按照科学家的估计,在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动物物种中,只有不到千分之一留下化石。Bill Bryson在《万物简史》中写到,10亿个生物体中,可能只有一只最终能变成化石。按照这一估计,如今生活在地球上的70亿人中,最终能够转变为化石的只有不到10位幸运儿。怎样才能增加自己化作化石的几率呢?下面这些要点可能会帮到你。(并不)

首先,一定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埋葬环境。比如说沉积盆地、湖泊底部或者某些干燥洞穴。这些地方通常具有缓慢而连续的沉积作用,可以使遗体逐步被泥砂深埋,从而防止风化和生物腐蚀。

其次,埋葬的时候一定要快。这样可以避免骨骼暴露在空气中,遭受风化和生物入侵。理想情况下,应该在临终前就做好准备并选定埋葬地点,以确保死后能够尽快被掩埋

最后,考虑石化的作用,不建议使用棺材。石化是指有机体残骸被无机矿物质所取代的过程,这种过程有助于保存化石的细节。如果被棺材包围着,虽然骨架能够被保存完好,但是棺材本身会阻碍矿物质交替的过程。形成坚硬完整的化石往往需要上千年的时间,若想这个过程能够顺利,就需要骨头溶解的速度和矿物质形成的速度大致相等,这样才能很好地保存原来的特征。

如果周围有含铜、铁等元素的矿物,它们可能让你的化石拥有好看的颜色

还有一种超脱于地球的方法,是将你的遗体发射至太空。在真空环境中,遗体可以永远不被降解。这时,你需要担心的不再是地球地质活动的时间长度,而是恒星生长、灭亡的时间。不过,有一个问题——虽然保存得足够完美,但是谁又能找到你去近距离欣赏呢?

尽管部分读者可能对成为化石充满期待,我们的最终归宿大概率还是变成一撮无机质粉末。但考虑到化石形成的苛刻条件,当我们再次在博物馆中与它们碰面时,会不会多了一分敬畏呢?

(来源:中科院物理所、环球科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